4月23日
白茶的制作工艺_白茶只靠生晒吗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茶叶知识 | 评论:0人 | 浏览: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名著《红楼梦》的典型之处,就写到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以茶养生的智慧。大观园里许多人谈论茶和茶事津津乐道,积淀的茶文化演绎得丰富多彩,依托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又把品茶养生的智慧刻画得淋漓尽致。
解读《红楼梦》中以茶养生的智慧,具有以下特点:以茶养生呈现和谐画卷《红楼梦》写茶和茶事之多,从老祖宗贾母到民间老妪刘姥姥,从贵妇人、闺阁千金到丫环、雇工,都和茶相关。据初步统计,书中有关茶和茶事多达263处,以茶养生有着良好的氛围。在第二十五回写到宝玉、凤姐,宝钗、黛玉、李宫裁等一起品茶,大家在七嘴八舌的议论中,凤姐对黛玉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跟我们家作媳妇儿?”一语道破了茶在婚俗中的地位。4月23日
漳州平和白芽奇兰首批订单即将出口东南亚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茶叶知识 | 评论:0人 | 浏览:
4月6日,漳州平和县白芽奇兰茶第一批订单出口,重量5.25吨,货值达16.8万美元。该批货物经香港中转,拟销往东南亚国家。
2015年年底,平和白芽奇兰茶获得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它是我国首个通过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评定的乌龙茶品种,是漳州地区继平和琯溪蜜柚之后第二个获得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此次出口的产品是认证后的第一批。据介绍,漳州虽然是茶叶生产基地,但近年来茶叶出口量并不大。为帮助地方特色产品走出外贸出口困境,漳州检验检疫局大力推动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充分发挥检验检疫对经济发展转型的促进作用,引导企业采用绿色、循环、低碳为代表的生产方式,将生态发展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4月23日
浙江地区红茶成为市场流行趋势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茶叶知识 | 评论:0人 | 浏览:
是中国六大茶叶种类之一,亦是早期闻名内外的茶类之一,近年来红茶成为市场的主流,是多数消费者的目标产品,浙江地区亦掀起生产红茶的热潮。
浙江省临安市以生产绿茶为主,越红工夫红茶的生产产量较少。最近,临安一家生产绿茶的茶叶公司把红茶送到全国各地。龙井茶已不只是绿茶了,目前浙江绿茶厂商开始争做高端红茶。最好的红茶市场价每斤已高达上万元,普通的价格则在百元。今年第一批安吉白茶上市半个月以后,同样用白茶鲜叶制作的全发酵红茶吉祥红已成为安吉千道弯白茶有限公司的生产重点。玉龙茶业也开始生产红茶,其销售形势一片看好。4月23日
权威专家与茶侃网共同揭开喝茶的养生之道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茶叶知识 | 评论:0人 | 浏览:
一直是我国的传统,而喝茶可以养生更是成为公认的事,但是你没有选对方法,喝茶并不能很好起到养生的作用。
权威专家称:喝好茶要学会选茶茶侃网:所谓养生就是要懂得适当的时候,喝对的茶叶,这样才能起到养生作用,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江用文道:中国的茶分为绿茶、红茶、黄茶、青茶、白茶、黑茶六大类,但是这六类茶的性质不一样,当然对人体的影响也会有所不一样,比如绿茶性寒,会比较适合体质偏热、胃火旺的人群;绿茶有比较好的防辐射的作用,比较适合整天坐在电脑前工作的人,青茶的性质温和,比较适宜广大的人群饮用,红茶就适合胃寒、手脚发凉者饮用等。4月23日
政和工夫红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茶叶知识 | 评论:0人 | 浏览:
政和工夫红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保质量方能重现百年辉煌
?政和种茶有千年历史,因“白毫银针”而荣膺县名。白茶、红茶、绿茶是政和的三大茶类,其中,政和工夫红茶因其独特品质而被誉为闽红三大工夫之一。源于深山取政和大白之精华
政和县原名为关隶,位于福建省北部,与浙江接壤,五代十国时期为闽国边陲兵防重镇。政和县城内山岭重叠,丘陵起伏,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茶园土层深厚,拥有适宜茶叶生长的微酸性红黄壤。
而锦屏村(明清时名“遂应场村”),离政和县城关40公里,产小叶茶,茶青品质居政和县同类茶之冠。村内茶园山场海拔为700-800米,气候清寒,水色碧蓝,其丰富的矿藏资源给茶树生长提供了一些微量的矿物质元素,最宜茶树生长。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锦屏茶商叶之翔就用政和大白茶树新叶制成了香高、鲜甜、醇厚,茶韵十足的工夫红茶,称为“政和工夫”。
4月23日
广东韶关举行炒茶技能大赛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茶叶知识 | 评论:0人 | 浏览:
5月22日,韶关市曲江区罗坑镇第二届采茶技能比赛在罗坑镇罗屋茶园拉开帷幕,活动吸引了来自当地各村委会、茶叶合作社和雪花岩、猴采红、罗坑茶厂等龙头茶企14支茶农专业队以及11支游客队参赛。
半个小时后,11支游客队的比赛选手们上场同台竞技。比赛结束后,活动组织方为获奖选手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奖品。据了解,近年来,茶产业已成为拉动罗坑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全镇茶园面积达8500多亩,茶农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以上,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奔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