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的不见的是好茶_信阳毛尖茶回归理性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信阳毛尖 | 评论:0人 | 浏览:

  近日,938188.com茶叶网走访发现,信阳毛尖定价最高的一斤能达到数千元甚至上万元。但主要还是中档茶叶卖得比较好,一斤1000块钱之内的。

至2013年之后,高价格的茶叶消费正在逐渐减少。这跟中央出台一系列规定,抑制公款消费有关。其实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信阳毛尖。2013年,西湖龙井、竹叶青、六安瓜片、碧螺春等名茶春茶上市后,接连大幅跳水。尤其是2013年西湖龙井新茶,价格由之前的1斤1万元,跌到了1斤不足1万元。一名茶商分析,往年会有一些政府机关单位购买大量新茶,但从2013年开始,这种消费就几乎没有了。

贮存信阳毛尖的要点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信阳毛尖 | 评论:0人 | 浏览:

  毛尖所具有的独特风韵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产地环境以及精湛复杂的制作技术,严格的贮存条件则是保持信阳毛尖引人香韵的要点。错误的保存方法会导致毛尖茶霉变或是失去原有的茶香。以下为您详细介绍信阳毛尖的贮存要点。

要点一:避免和其他茶叶一起贮存信阳毛尖要避免和其他茶叶放在一起保存,毛尖保存的最佳温度是0-5℃。温度过高茶叶中的氨基酸、糖类、维生素和芳香性物质则会被分解破坏,使质量、香气、滋味都有所降低。要点二:贮存时间不宜过长毛尖茶未经发酵,本身含有一定的水分和叶绿素。毛尖茶具有很强的吸湿还潮性。存放信阳毛尖时,相对湿度在60%较为适宜,超过70%就会因吸潮而发生很快霉斑,进而变质。一般来说,即使密闭保存,在保存六个月后,也需要再次烘火,去掉信阳毛尖的所吸的水分,所以保存的时间尽量不要太长。

详解信阳毛尖冲泡的多种方法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信阳毛尖 | 评论:0人 | 浏览:

  信阳毛尖作为绿茶中的名品,有着“绿茶之王”的美称。在我的眼中,绿茶是泡出来最好看的茶,碧绿通透,那一叶叶绽放的茶片,无不引诱我去欣赏它的美。我们来讲一讲信阳毛尖的正确泡法步骤。

1、洁器:先用开水浇烫茶具,高温消毒,不仅能去除茶具异味,还有助挥发茶香。2、晾水:信阳毛尖多采用1芽1叶制成,茶质细嫩,冲泡的水温不宜过高,以80度左右为宜。3、赏茶:信阳毛尖茶形细圆、紧直,白毫显盛,汤绿味浓,香气清高,很有欣赏价值。4、注水:冲泡信阳毛尖,一般采用中投法来冲泡,先倒入三分之一玻璃杯的开水,然后再置茶。

解析十大名茶河南信阳毛尖的特点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信阳毛尖 | 评论:0人 | 浏览:

  毛尖是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是河南省的著名特产,现今在海内外市场都享有极高的荣誉,1915在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同获金质奖,其他的荣誉奖项就不提了。

信阳毛尖推荐》》》信阳毛尖的特点信阳毛尖的特点一、外形信阳毛尖一直以来都是以外形细长、圆直、紧结、多白毫等特征著称,因为这些特点,使得信阳毛尖茶广受海内外市场热销,促使信阳毛尖在2007年的日本世界绿茶大会上荣获最高金奖。信阳毛尖的特点二、冲泡冲泡后的信阳毛尖,不仅香气高雅,味道鲜醇,而且汤色干净,明亮嫩绿,叶底整齐葱翠,所以信阳毛尖冲泡后的特点就是香气高雅,味鲜甘醇,汤色明亮嫩绿或黄绿,叶底整齐葱翠,爱喝茶的你要及清楚冲泡后的信阳毛尖该如何区分哟。

茶类篇绿茶的种类信阳毛尖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信阳毛尖 | 评论:0人 | 浏览: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区的信阳县。信阳产茶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茶园主要分布在车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震雷山、黑龙潭等群山的峡谷之间。这里地势高峻,一般高达800米以上,群峦叠翠,溪流纵横,云雾多。清乾隆年间有人道:“云去青山空,云来青山白:白云只在山,长伴山中客。”这里还有豫南第一泉“黑龙潭”和“白龙潭”,景色奇丽,诗人赞曰:“立马层崖下,凌空瀑布泉。溅茶飞雾雪,喧石向睛天。直讶银河泻,遥疑玉洞开:。这缕缕之雾滋生润育了肥壮柔嫩的茶芽,为制作独特风格的茶叶,提供了天然条件。

茶汤浑浊并不能作为判断信阳毛尖的质量好坏的标准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信阳毛尖 | 评论:0人 | 浏览:

    面对市场上一直将“小浑淡”作为评判绿茶信阳毛尖茶叶好坏的标准,素有“茶痴”之称的信阳茶农赵凡国用事实证明了这是个误区,他泡的绿茶信阳毛尖清澈透明,香味浓郁,真正体现信阳毛尖的“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特点。那为什么会有人把茶汤浑浊当作是信阳毛尖质量好的表现呢    这要说清楚信阳毛尖茶汤浑浊的原因了,信阳毛尖的制作方法是向西湖龙井和六安瓜片学来的,质量好的西湖龙井要求一芽一叶,六安瓜片则是单页,而信阳毛尖则自我加大难度,要求独芽,市场上也“以小为美”。

  市场上觉得绿茶信阳毛尖条形越细小越好,即使知道“以小为美”的观念是不准确的,茶农也不会去纠正。因为面对市场上“以小为美”的评判标准,茶农为了卖出茶叶,只能默认这种观念是正确的,经常去误导茶客,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以小为美”的病态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