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坦洋工夫红茶可以销往台湾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坦洋工夫茶 | 评论:0人 | 浏览:
红茶里的“祁门香”红茶饮品解酒最佳西湖龙井将推红茶“钱塘红”安徽:6月2日祥源翡丽城香高味醇王妃赛琳娜的“红茶案”安溪铁观音被制成红茶祁茗茶业:打造祁门红茶最大茶商江西修水宁红茶获农产品地理标志元泰杯红茶世界征文比赛“茶乡采甘肃陇南红茶加工在康县首获试制 泡上一壶阿里山茶,闻其独到特殊香气四溢;品其味,入口醇香,交织的香气、醇和互不重合;再泡上一壶坦洋工夫桂香茶,品茗论茶道,感受海峡两岸茶文化的渊源深厚。18日,记者在中国著名红茶;坦洋工夫的发源地福建福安一茶企形象店里感受到这一幕。
福建坦洋工夫红茶产值成倍增长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坦洋工夫茶 | 评论:0人 | 浏览:
福建坦洋工夫红茶产值成倍增长
近日,记者从福安市茶业局获悉,福安市去年累计产毛茶2.57万吨,实现产值12.78亿元,产值同比增长了17.1%,坦洋工夫红茶产值出现成倍增长。
据悉,受去年开春时期霜冻天气影响,福安市首批春茶曾一度减产,福安市涉农部门及时下到田间地头与茶农一起积极采取有效补救措施,使后续的茶青产量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去年全年实现产毛茶2.57万吨,同比减产了6.2%。但得益于坦洋工夫红茶的走红和茶叶品种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产出坦洋工夫红茶的比重提高的同时,金观音、金牡丹、紫玫瑰等高香型品种茶叶产量的增大有效拉动了整体均价的上升,全年实现产坦洋工夫毛茶6400吨,产值达9.46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了100%和112%,使毛茶总产值达到12.78亿元,产值同比增长了17.1%,实现茶叶商品总值30.66亿元,较好地完成全年经济目标。(梁荣)
福建坦洋工夫生于闽都却放眼全球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坦洋工夫茶 | 评论:0人 | 浏览:
武夷山下桐木村正山小种红茶了解下生态健康神奇的坦洋工夫红茶福建福安新坦洋品牌价值4.43亿居快报:福建省内红茶大面积开采月福建红茶陆续上市价高、品质不新坦洋品牌价值4.43亿元福建三明市红茶进入采制期福建梅占茶叶成“政和工夫”红茶福建茶商搅热河南红茶市场福安市坦洋工夫成福建首家红茶备 福建坦洋工夫生于闽都却放眼全球
“花季到,千家闹,茶袋铺路当床倒;街灯十里亮天光,戏班连台唱通宵。”这首曾经流传于坦洋村的民谣从侧面印证了坦洋村曾经的繁荣。时光流转,几经沉浮,2007年下半年,作为闽红三大工夫之一的“坦洋工夫”品牌再度唤醒了越来越多省内消费者的记忆,并被他们所追捧。
福建名茶坦洋功夫茶的起源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坦洋工夫茶 | 评论:0人 | 浏览:
福建名茶坦洋工夫所分布的产地非常地广泛。坦洋工夫分布较广,主要在福安、寿宁、霞浦等地区。虽然福建名茶坦洋工夫的产区非常地广,但实际上起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
关于福建名茶坦洋功夫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清朝的时候,咸丰、同治年间,坦洋村里有个名为胡福四的人,在试验了红茶成功之后,将红茶销售到西欧各地,非常受欢迎。至此,所有的茶商都开始入山求市,接踵而来并设洋行,周围各县茶叶亦渐云集坦洋。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坦炒工夫的名声越来越大。到了光绪六年,到民国二十五年的这五十年里,坦洋功夫每一年的出口都在上万担以上,其中在1898年甚至出口了3万余组。坦洋街长一公里,设茶行达36家,雇工3000余人,产量2万余担。收条范围上至政和县的新村,下至霞浦县的赤岭,可谓是方圆有几百里,而且跨越了七、八个县,运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余个国家与地区,每年收外汇茶银百余万元。福建乌龙茶、坦洋工夫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坦洋工夫茶 | 评论:0人 | 浏览:
据了解,自2月14日起,各地质检部门已开始对福建乌龙茶、坦洋功夫这两项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措施。其中,福建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范围为安溪县、永春县等35个县(市、区),是我国目前为止受保护范围最广、品种最多、影响最大的产品;坦洋工夫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福安市现辖行政区域。
福建三大工夫茶之坦洋工夫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坦洋工夫茶 | 评论:0人 | 浏览:
坦洋工夫茶作为福建三大功夫茶之一,主产福安、柘荣、寿宁、周宁、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坦洋村有胡福四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很受欢迎,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接踵而来并设洋行,周围各县茶叶亦渐云集坦洋.坦炒工夫名声也就不胫而走,自光绪六年至民国二十五年的50余年,埕洋工夫每年出口均上万担,其中1898年出口3万余组。
坦洋街长一公里,设茶行达36家,雇工3000余人,产量2万余担。收条范围上至政和县的新村,下至霞浦县的赤岭,方圆数百里,境跨七、八个县,成为福安的主要红茶产区。运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余个国家与地区,每年收外汇茶银百余万元。当时民谚云:“国家大兴,茶换黄金,船泊龙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