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鸡冠武夷岩茶中的女人味《天下美食》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武夷岩茶 | 评论:0人 | 浏览:

  一阳谓之道,大部分武夷岩茶给人的印象是阳刚、厚重、霸道的,惟独白鸡冠是那么的柔美、轻盈。

  养在深闺人不识

  提到产于闽北名山的武夷岩茶,大家首先想到的当然是大红袍,想到极品大红袍的尊贵、霸道的男人气质,特别是在张艺谋的《印象大红袍》推出以后,大红袍更有红遍天下之势,其实大家心里也明白,自己喝的也未必是真正的大红袍,可能更多的是拼配的商品大红袍。所以我一直告诉自己的朋友,如果去武夷山,还是买点水仙,最好是老丛水仙,因为在武夷山脉一带甚至整个福建境内,水仙茶的种植面积都是最大的,其次就买些肉桂,感受“肉桂的香、水仙的汤”,岩骨花香其实被水仙与肉桂演绎得相当完美。而且这两种茶在武夷山的产量比较大,价格公道,更容易买到真实的武夷茶。然后我就会推荐朋友们买些白鸡冠茶回来,因为这款茶特征明显,白鸡冠干茶是岩茶中最好辨认的,一般的岩茶是深绿褐色或者黑褐色,白鸡冠则是浅黄色,干茶条索蜷曲。

白姑娘种武夷岩水仙茶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武夷岩茶 | 评论:0人 | 浏览:

  夷山奇伟挺拔的三十六峰中,有一座叫天心岩。它居于武夷群峰中央,犹如天之枢极。天心岩高高的山峰插入云霄,天心岩浓浓的云雾绕着山岭,天心岩周围花红草绿,四季如春,天心岩下有座庵,叫天心庵。

有一年,天心庵这里来了一户外乡人。老者叫白云公,是个忠厚老实的茶农,他有一个女儿叫白姑娘。他们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只得借庵旁的土地搭个草庐,替庵里的道士种茶。父女俩种的茶香哩,方园百二十里的人,都闻名赶来品茗。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白云公老汉有一次得了重病,一病不起离开了人世,只留下白姑娘孤伶伶的一个人。好在白姑娘勤劳能干,日子还算过得去。

生长在5A风景区牛栏坑的武夷岩茶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武夷岩茶 | 评论:0人 | 浏览:

  作为肉桂中的上品,“牛肉”涵盖了武夷岩茶的精髓。牛肉采摘时间很短,且工艺考究,约8~10斤茶青方能制出1斤精制茶叶。同时,种植“牛肉”的茶园仅有70余亩,注定了其产量的稀有珍贵。所谓追逐岩茶的人生,没喝过“牛肉”就不算完整。这“牛肉”究竟有何独特魅力,能成为武夷肉桂的标杆,生长在5A风景区里的武夷岩茶是什么样的。

如果说大自然的造化将上好的茶园安置在了武夷山,好像一点也不为过。这些茶园,长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良好生态与丰沛物种间,尤其以“牛栏坑”为代表的“三坑两涧”最正,泉幽水冽,谷曲土沃,冬暖夏凉,植物园一般的多样性原生态环境,是岩茶的理想家园,种出了武夷岩茶最地道的“岩骨花香”。

现代武夷岩茶的茶政管理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武夷岩茶 | 评论:0人 | 浏览:

  民国24年1月,崇安县苏维埃政府暂时停止活动之后,贫农分得的茶山、茶园被地主夺回,茶叶生产受到挫折。本文由佳缘茶叶铁观音原创,转摘请注明出处。  1949年5月9日崇安县解放,茶农再次分得茶园。县人民政府多次发放无息或低息贷款,扶持革命老根据地的茶农恢复和发展茶叶生产,对武夷山风景区内九十九岩的名丛、单丛采取特殊保护政策,鼓励岩园主在生产经营中保持名茶特色。50年代以来,国家实行茶叶统购政策,茶叶归国家统一经营。同时,不断增加茶园建设的资金投入。还对新建茶园采取等同于植造林木的做法,实行;谁造谁有的政策。1955年,在农业互助合作化运动中,县政府加强茶叶的领导,茶叶互助合作有很大的发展,全县有单一的茶叶生产合作社3个(40户,144人,茶园面积1225亩),农茶结合生产合作社1个(8户,38人,茶园面积292亩),常年茶叶互助组13个(115户,240人,茶园面积3483亩),季节性农茶结合互助组73个(217户,154人,面积3483亩)。1956年农村实现集体化以后,对岩茶园主仍鼓励他们进行个体生产和经营,集体茶园仍实行集体种植集体所有。集体茶园建设中的投资,使用生产发展基金。集体投工则列入;基本建设项目用工。国家对集体的茶园建设给予扶持,如免征苗圃地的农业税和征购粮,给予必要的低息或无息贷款,供应苗期使用的化肥。集体茶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多采取组织耕山队的方式,进行兼营茶叶的各项管理,人员相对稳定,也能保证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在茶园面积多、茶叶收入比重较大的地方,则组织茶叶专业队管理。1958年全县人民公社化以后,武夷山景区山北各个岩园的名茶丛经营管理权都分划给国营综合农场,如燕子窠、钟鼓岩、水帘路口、九龙窠(包括大红袍原植株所在地);部分划给星村大队,如白云岩和其它一些岩园;大部分岩园如慧苑岩等则划给岩园的所在地天心大队的所属小队。1978年以后,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带动茶叶生产责任制的建立。1981年,全县行政村一级的108个茶叶专业队全面推行了生产承包责任制。有集体承包和茶叶专业户承包等组织形式。按经济区分则有定额承包、定基数按比例分成上交承包费和小段包工等三种。乡镇一级的茶场,则形成以精制茶厂为核心,从生产到加工一条龙的新的乡镇企业体系。与此同时,归国家统一经营的茶叶改为国家二类物资,放宽了管理范围,对计划外的茶叶实行议购议销,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1984年。1985年,茶叶市场全面放开,扩大了茶叶流通渠道,政府主要通过经营、税收进行茶叶流通的体制管理。1986年以后,乡镇和村、户茶园管理体制基本完善,全县(市)茶叶经营管理形成以国营企业、集体企业、村茶叶专业队和个体茶叶承包户同时并存、争相发展的局面。经营形式有专业队承包(并实行种植、加工一条龙),定额交纳积累;专业承包,比例分成;统一经营,小段包工,定额管理;分户包干,一包到底;投标承包,交纳包金等4种。国营茶叶企业以武夷山茶场和综合农场为骨干,9个乡镇企业的茶场(厂)起次要作用。集体和个体经营形式后者居上。个体茶叶专业户则集中在星村、武夷一带,其中经营规模较大的专业户有饶善明、游永生、彭德牛等户,武夷乡天心村的个体专业户最多,有100多户。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星村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星村村支部和村民委员会鼓励农民开荒种茶,15年来茶叶迅速发展。全村开发集体茶园3000亩,改造低产茶园500亩,个体开发1500多亩,品种也由原来的奇种、水仙等5个品种扩大到现在的肉桂、梅占、凤凰、水仙、大小红袍等30多个品种,年产量达15万公斤。为了适应茶叶生产的发展,村里向国家贷款先后办起三家茶叶粗加工厂,使农民种茶的效益提高。1987年村里又向信用社贷款近200万元改进制茶工艺,购买现代化的茶机,办起三个集体茶叶精制厂。本文由佳缘茶叶铁观音原创,转摘请注明出处。  1993年,全市有茶场、茶厂230家,其中国营茶厂5家,个体茶厂192家,乡(镇)、村茶厂33家。基本上形成茶叶栽种、生产加工和销售一条龙的模式。本文由佳缘茶叶铁观音原创,转摘请注明出处。

玉桂:武夷岩茶的韵味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武夷岩茶 | 评论:0人 | 浏览:

  玉桂,真是让人既爱又恨,爱的是那叫人上瘾并有深意的悠长韵味,恨的是上了瘾之后却发现这样的好茶越来越难寻到。但爱茶人岂会守株待兔,于是喝"农家茶"就逐渐成为品茶的新趋势。市面上鲜有流通,只有在原产地的茶农家才可以找到的好茶,寻茶的过程更赋予茶叶故事和情感,感觉连一盏茶汤都变得饱满起来。武夷玉桂因以类似桂皮的香型为特征而得此名。武夷寻茶要说现在最流行的饮茶方式,去原产地采茶应该要算其中之一,不仅能得到第一手的好茶,更能了解当地的人情以及茶人赋予茶叶的特性,整个过程将装满了自己对茶的浓浓情感。其实喜欢葡萄酒的人到名庄或自己喜欢的葡萄园去探访已经不是新鲜的事,那么爱茶的人也一样,总要到那片Terroir去看过才明白,究竟是什么样的风土才能蕴养出这一口好茶?相比去江浙收碧螺春或龙井的清雅,去武夷山找玉桂会在秀美中又透出一些古韵。武夷山的茶区,是一片兼有黄山怪石云海之奇和桂林山水之秀的胜境,九曲溪水迂回环绕于三十六峰之间,哪怕不是为了茶叶,也是一片能修养身心的所在。武夷玉桂的茶汤有着辛锐持久的香气。其实到原产地找茶除了能喝到和买到相比市面上更为优质更有当地风貌的茶叶之外,还能感受到茶农从一开始就对茶叶倾注的深厚感情,像现在逐渐兴起的农家茶,在其中我们仿佛能看到茶农对茶叶的悉心照料、阳光雨露对茶的滋养、采茶制茶人对茶叶的爱护、人手采茶的淳朴景象、做茶中每家的独门手法和对茶的理解……茶叶的味道在参与的过程中慢慢变得具体和有深意。玉桂之贵人们根据岩茶的生长环境、茶树形态、叶形叶色等特征为其确定名字,通常冠以各种花名,玉桂就是以类似桂皮的香型为特征而给予此名,原产于闽北武夷山的慧苑岩,为武夷名丛之一。与武夷传统品质的特征相反,玉桂是一种香气易成滋味难求的茶,香味天成但若要有醇厚的茶味却靠后天的制作,对茶青的要求高之外,对制茶师傅的手艺也是个很大的考验,每个环节都要掌握得非常准确。所以好的茶青碰到好的师傅才能出好的味道,而且因为正宗产地的产量非常少,非原产地不能找到,加上爱茶人一向惜茶的心理,若能得到一些便如获珍宝。今天品饮的这款在农家得来的玉桂可以泡十泡之久,注意手法的甚至能泡到二十泡,茶味浓而不散,桂皮的香味在十泡后逐渐退去,花香开始明显,而汤味也会越泡越清甜,汤色也由一开始的桂皮色逐渐成为清澈的橙黄,一杯茶能喝出高远的境界,也明白了为什么有人会说喝过了玉桂,便从此觉得绿茶虽清雅但味过薄的道理来。细品玉桂玉桂除了拥有岩茶的特色滋味外,茶汤更是有着辛锐持久的香气,这种香气在未冲泡的时候比较含蓄,花香桂皮香还隐藏在焙火味中,等到冲泡后,我们惊叹于这一小茶盏的茶汤便能让一室馨香。明显的桂皮香味开始逐渐显现,且久泡犹存,仔细闻还有淡淡的乳香味,仔细看表面还结了一层薄薄的茶气,那是多么油润的茶呀!端起杯子闻香细品,入口的茶汤凝而不散,仿佛是在口中含了一颗水球,有些稠有些润,丝滑似牛奶,清新的花香也慢慢释放出来,这般厚重的味道是属于试过一次后就永远不会忘记的。玉桂的美也许在它的朴素,没有太多花哨的东西,色泽和口味都给人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细细品尝下,便迷醉在它千回百转的滋味里了,乍一尝没什么特别,但细品起来却有一些很复杂的口味在里面,从而使得下一杯茶的层次更丰富和有内容。比如那阵或浓或淡的焙火味,散发在茶汤中,使每一泡的味道都不尽相同,即便是同一款茶也会因为不同的喝茶心情、泡茶手法而有所不同。而且玉桂的香味除了深沉持久之外,滋味浓艳而不苦涩,也许玉桂之美就在这里,每一泡茶水都包含着让人有无尽感慨和回味的元素,每一杯都叫人忍不住细细体会。在茶之外《随园食单》上说喝岩茶"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不是没有道理,岩茶的滋味非细品不能理解和领悟。属于岩茶的玉桂也是一样,要冲泡一杯好茶,好水、好壶、好炉、好炭缺一样都不行。水是要清轻的好水,古人对煮茶的水质要求颇高,《红楼梦》里有这么一段,五年前采自庵前梅花上的积雪,存在瓶中埋于地下后取出来煮茶,有了这样的水来衬茶,想必即使是一般的茶叶,感觉上都会有所不同。如果你有这样的闲情不妨等到今年雪下效仿一番,若没有,也不用愁找不到好水,山泉水适合煮茶,超市里各种品牌的蒸馏水或纯净水都能将茶叶的味道很好地释放,只是注意不要选用矿泉水就可以了,因为所含的矿物质会影响茶味。至于壶则推荐使用透气性好的紫砂壶或陶制的茶具,由于它们的表面有很多肉眼看不见的小气孔,泡茶的时候茶叶的香气和味道就会被慢慢吸在其中,尤其是玉桂这类悠远浓香的茶,更是能让气孔吸收大量的香气。等下次用热水淋在上面时就会释放出来,融合在新一泡的茶中,这种感觉颇为微妙,所以也要注意一个茶壶只能泡一种茶,才不致使茶的味道变得不纯正。使用紫砂壶的另一大乐趣便是养壶,随着泡茶次数的增多和细心养护,紫砂面会从里到外逐渐显出油润的光泽来,成就感也由此而生,像相对了一位老朋友似的熟悉和默契,也因为在这些气孔里封存了茶的香味,再次泡茶出来的茶滋味自然会比普通方法泡的茶高出很多。红泥小火炉是煮茶良伴,不温不火,用的炭火最好选用橄榄炭,因为它能长时间燃烧和保持高温,并且不会起烟尘,是一种很内敛的火,含蓄但持久,并且还有隐约的橄榄香,融在水中,与玉桂的焙火味非常和谐。生炭起火煮水,虽然没有电水壶那么快捷,但却能感受到浓浓的古意,喝茶本不该如此吗?每一天都放慢心情为自己煮杯好茶吧。

爱上武夷山 爱上岩茶《风景名胜》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武夷岩茶 | 评论:0人 | 浏览:

  上武夷山的土地,茶乡的气息马上迎面扑来。映入眼帘的几乎都是有关茶、茶具、茶园、茶场的广告。沿路的山坡上到处都是一块一块的茶园……“千年儒释道,万古山水茶”,看来武夷山的茶文化不是浪得虚名。

  名山出名茶,名茶耀名山。素有“奇秀甲东南”之誉的武夷山之所以蜚声中外,除碧水丹山、风光奇秀外,还在于武夷岩茶。武夷岩茶是中国乌龙荼中的极品,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武夷山是乌龙茶的发源地,最早产于明末清初。因武夷山有“岩岩有茶,非岩不茶”之说,武夷岩茶因而得名。武夷岩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宋元时期已被列为“贡品”。元大德六年(1302年),朝廷在武夷山设“皇家焙茶局”,创建御茶园,从此,武夷岩茶正式成为贡品。清康熙年间,武夷岩茶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当时欧洲人曾把它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