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茶产业连续15年增产又增收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茶叶知识 | 评论:0人 | 浏览:

  1月14日从省农业厅获悉,2015年我省茶叶再迎大发展年。茶产业产量实现了连续15年的增产增收,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前三甲。

据省农业厅统计,2015年末全省茶园面积481.55万亩,增长5.02%;总产量25.97万吨,增长11%;总产值达157亿元,增长20.77%;全省380万茶农人均增收近500元。2015年,我省基地建设标准化进一步推进,全省绿色防控面积336.48万亩,无公害茶园面积354.9万亩。已建立茶叶追溯体系的企业和合作社100余家,追溯面积8.7万亩。品牌发展取得新跨越,省政府确定“天府龙芽”作为川茶大区域品牌,省农业厅编制完成《“天府龙芽”川茶品牌打造重点工作方案(2015—2017)》,省级财政专项支持3000万元用于品牌建设,推进川茶区域品牌工作。同时,举办“第四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区域品牌宣传打造成效突出,“蒲江雀舌”“米仓山”“吉祥”3个品牌获“中国驰名商标”。

品牌难题怎么破_茶老板如何创建茶叶品牌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茶叶知识 | 评论:0人 | 浏览:

  从市场前景来看,传统茶是红海产业,现代茶是蓝海产业皆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但是面对茶叶市场的寒冬,传统茶想要转型突破,恐怕只借助互联网+的东风还不够。传统茶的产业突破,核心就在品牌建设。

创建品牌,说得容易做起来难。茶叶市场发展至今,一直都蜷缩于地方。政府、茶企、消费者的期待始终也没有形成统一战线,造成也业资源的分散也就在所难免了。茶叶品牌难题怎么破?把各级政府资源统一于一个平台上去,通过统一的运营渠道做产品的市场精耕才是上上之策。茶叶品牌如何定位根据自身产品的种植、包装、生产加工、口感、功效、情怀、渠道、营销渠道……等多方面的提炼,让自己的茶叶品牌在同行之间形成差异化特征。

元代蒸青散茶叶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茶叶知识 | 评论:0人 | 浏览:

  元代基本沿袭宋代后期生产格局,以制造散茶和末茶为主。宋代散茶、末茶,尚未形成单独完整的工艺,实为团茶制作工艺的省略。散茶,消除了团饼茶的致命的弱点。团饼茶,制作过程中在蒸青后要用冷水冲洗使之冷却,以保持绿色不变,但这样便要两次压榨水分,必然会榨去茶汁,夺去茶的真味,降低了茶的质量。散茶的制作则避免了这个缺点。

元代出现了类似近代蒸青的生产工艺。元代王侦在《农书?卷十?百谷谱》中对当时制蒸青叶茶工序有具体的记载。即将采下的鲜叶,先在釜中稍蒸,再放到筐箔上摊晾,尔后趁湿用手揉捻,最后入焙烘干。我国蒸青绿茶的制作工艺在元代已基本定型。

人间自是有茶痴_此事不关风与月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茶叶知识 | 评论:0人 | 浏览:

  自古痴人,不乏情痴,路痴。当然其中也包括茶痴。在我国历史上对于茶叶的爱慕到痴的境界便有这么八位。今日小编就为大家来介绍一下史上最有名的八大茶痴。

1、陆羽陆羽被称为“考察茶事”,游历巴川蜀峡,一路上他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辨水,目不暇接,口不暇访,笔不暇录。经过长年的积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得以面世,陆羽也被世人尊为“茶圣”。2、卢仝卢仝嗜茶成癖,他的“七碗茶诗”被人千载传唱。后流传到日本,并深深影响了日本的茶道。此外卢仝还著有《茶谱》,世人尊称其为“茶仙”。3、皮日休

宜都市举办名优茶手工采摘技能竞赛活动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茶叶知识 | 评论:0人 | 浏览:

  宜都市总工会、市农业局在宜都市茶叶第一村——王家畈镇古水坪村举办了2015年宜都市“大风口”杯名优茶手工采摘竞赛活动的决赛。

本次竞赛活动由市农业局党委书记孔祥亭主持,参加今天活动的有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沈绪文,市农业局局长王德凤,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侯春煜,市农业局党委成员、工会主席周心万,宜昌绿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军伟,大风口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廷坤,市农业局、市总工会、王家畈镇的相关人员,大风口茶厂的全体员工和决赛选手等,共计60余人。宜都市农业局局长王德凤宣布比赛规则,茶叶专家钟世泉讲解了优胜判定方法。上午9时,沈绪文主席亲自宣布竞赛开始。

如何打造百亿茶产业_借青砖茶助力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茶叶知识 | 评论:0人 | 浏览:

  12日下午,政协委员第六联组讨论会议上,政协委员胡四斌谈到“发展中国青砖茶,助力咸宁百亿茶产业”的话题,引发委员们的热烈讨论。

胡司斌认为,要把青砖茶放在“中国”的高度,提高青砖茶的知名度,适应消费需求,把中国的青砖茶销往世界。同时要运用“五招”把青砖茶最强做大:领导带头喝、青砖茶可作为赠送礼品、让青砖茶文化走出去、打“黑茶三宝”招牌、给羊楼洞古街换“茶”名。政协委员夏金平认为,要加大对茶文化的宣传。加大宣传投入,找准宣传方式,在青砖茶与其他茶叶比较起来的独特之处上做文章。政协委员鲍翠玉说,青砖茶的宣传要借助科学力量,不能夸夸其谈。比如通过湖北科技学院的医学人才进行临床实验,提供宣传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