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大红袍之旅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大红袍 | 评论:0人 | 浏览:

  原定于下午六点从吴圩机场飞厦门,却因天气原因飞机晚点,直到九点才能起飞,在珠海停留片刻后,到厦门已是夜十二点。  这是我第二次到厦门,景点感觉如故,有海上花园之称的鼓浪屿琴声依旧,唯有过渡到鼓浪屿时登上飞艇,翻腾的浪花带留给人们一点心醉。出海游金门,那白色字体印有岩石的标语依然醒目。厦门有许多的特产,水产、点心...台湾的香烟茶叶也能见到。还有台湾产小铜镜,外表图案设计得很精美。购物,我主张到厦门应该带上那套金门产的胡子刀,锋利无比,用途广泛。  厦门这几年城建快速发展,最令人赞叹的是七彩环岛公路,为保护厦门大学不受路建影响,公路修建沿着海岸凌空架起,车辆婉如行驶在蓝色的港湾上。  晚上,往武夷山,在列车上睡了近十个小时,早八点到武夷山就开始爬天游峰,爬山十分累人,还好我还能坚持,经常晨泳终得到真理的检验。下午乘坐竹筏漂流有中国最美溪流之称的--九曲溪,九曲故名九道弯,弯弯不同景,一个半小时漂流,太阳好热,6个人坐在筏上,水波映面,亦热乎乎的,此时还是感叹本地大王岭漂流的清凉。武夷山是大红袍发源地,我们参观在岩上生长的那丛原茶,原茶年产量仅七两,据介绍这些极品作为高等级的接待用,为保护此茶,既说投保上亿元,而且这几年已不开采。至今我们购买到的大红袍,都是嫁接品,尽管如此,喜欢饮茶的人,到了武夷,置身香茗,品尝用武夷山溪水泡的茶口感特别的甘醇。  从武夷到福州,列车用五个小时的车程。在福州参观戚继光纪念馆、祠堂,林则徐出生地。在福州住了一晚,然后前往历史文化名城泉州。中午在崇武古城吃了一道鱼卷,在古城的海边拍了一些照片。没有见到传说中风情万千的惠安女,也许在节日时她们才穿上那身民族靓丽的服装。晚上,我们一行漫步在泉州的中山街头,闽南的商业氛围依然浓热。14日,我们从泉州回厦门乘山东航空公司的班机返南宁。

大红袍亮相中国非遗技艺大展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大红袍 | 评论:0人 | 浏览:

  红袍”亮相中国非遗技艺大展

刘延东、司马义?铁力瓦尔地观看并品饮大红袍

  2月13日,从北京传来消息,正在北京参加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的“大红袍”,成为此次制茶酿造区的“主角”,每天到“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模具展台和茶艺表演展台,了解武夷岩茶制作流程和观看武夷茶艺表演、品饮大红袍的来宾近万人。

  大展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家部委领导、各国驻华使节也来到大红袍展区参观,了解武夷山茶产业发展状况,观看传承人的技艺表演,欣赏武夷茶艺和品饮武夷岩茶。

武夷山大红袍为何能成为茶中皇帝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大红袍 | 评论:0人 | 浏览:

  说武夷山大红袍是茶中之王,毫不夸张。这家伙无论是在身价还是名气上,都称得上是“皇帝”级别。那么,武夷山大红袍是如何一步一步登上“皇位”的呢  论武夷山大红袍的名气

夸武夷山大红袍的人满地皆是,不足一一而论。单就这其中最有名的说:相传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时,曾纳贡到半斤武夷山大红袍,品尝后大发感慨,作诗一首:“就中武夷品最佳,香气清和兼骨鲠”,以此表明他对此茶的赞赏和珍重。论武夷山大红袍的产量正宗武夷山大红袍的母树只有六株,且现在已不让再采摘了。其余传统的武夷山大红袍茶园须用石头垒砌围护,经下挖,平,锄三道工夫,填用客土,覆以绿草,不用农药,遇虫时只用山中草药喷洒。

大红袍亮相“文博会”传播茶文化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大红袍 | 评论:0人 | 浏览:

  乌龙入宫,关公巡城,韩信点兵5月17日至20日,在广东深圳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一道道独具特色的武夷茶艺精彩亮相,向与会者展现了来自中国唯一茶文化艺术之乡的茶文化魅力。

  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是我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本届;文博会由文化部、商务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广东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主办,共有1639家企业、机构参展,其中有89家来自海外,国内有包括25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政府组团及11个地市政府组团。我市武夷星、正山小种两家茶企业作为福建代表团的参展商与会。

武夷山大红袍为何成“国茶”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大红袍 | 评论:0人 | 浏览:

  A2袍,有着美丽的历史传说,不但身份高贵,她独特的;岩韵更是享誉海内外。大红袍,这位深锁在武夷山中、悄然入于皇家宫廷的;大家闺秀,长期以来,只为贵者所有。随着茶成;国饮潮流的掀起,精品意识的召唤,生态保健的要求,市场波涛的动涌,她终于被呼之而出,走进京都大市,迈出国门,亮相于主流社会。其实业内人士都知晓,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顶级茶品,在古今中外都享有盛名。所有的大部头茶著中都有她的卓约身姿,流传着脍炙人口的传统故事,载记着内涵丰厚的诗词文赋据云,即位;一日不可无茶的清乾隆皇帝,在位时曾纳贡到半斤大红袍,倍加珍重,品后诗兴大起,发出了;就中武夷品最佳,香气清和兼骨鲠的感叹。;骨鲠之说,当是悟出;岩韵的第一人。品之入定静心。大红袍与其他武夷岩茶一样,;重在吃水、;以味取香、;讲究岩韵。具体表现是:;茶水厚重润滑,香气清正幽远,回甘快捷明显,滋味滞留长久。这些感观的东西是可以品出来的,茶的优次是要通过比较而得出的。因此,武夷茶人品茶时,特别细心、静心、投入、谦恭。静心品味,悟出真谛、评出公正。

大红袍产量少真伪难辨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大红袍 | 评论:0人 | 浏览:

  大红袍产量少真伪难辨

  大红袍在很多人眼里,神秘而昂贵。关于大红袍的来历,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从前天心寺和尚用九龙窠岩壁上的茶树芽叶制成的茶叶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这位皇官将身上穿的红袍盖在茶树上以表感谢之情,红袍将茶树染红了,“大红袍”茶名由此而来。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历史上的大红袍,本来就少,而如今公认的大红袍,仅是九龙窠岩壁上的那几棵。满打满算,最好的年份,茶叶产量也不过几百克。这么少的东西,自然也就身价百倍。民国时一斤就值64块银元,折当时大米4000斤。前几年,有九龙窠大红袍茶拿到市场拍卖,20克竟拍出15.68万元的天价,创造了茶叶单价的最高纪录。这么稀贵的茶叶,寻常百姓哪得一见,更不用说品尝了。欣慰的是,“大红袍”茶树现经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试验,采取无性繁殖的技术已获成功,经繁育种植,已能批量生产,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能品尝到这种岩茶之巅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