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离了武夷得改名?大红袍可能成为“地理标志产品”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大红袍 | 评论:0人 | 浏览:

  福建武夷山地区生产制作的大红袍,不能称为大红袍!难道要改称“大红包”?这是一句玩笑话。但记者近日从汕头市茶叶行业协会了解到,部分茶商近期送审的大红袍茶叶被暂停检验,原因是大红袍将可能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对此,记者进行了一番走访。

据了解,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颁布的有关茶的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标准目前有二十多种,包括有普洱茶、龙井茶、武夷岩茶等。各标准对各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范围、定义、产品分类、检验规则、包装、运输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大红袍是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的武夷岩茶,其口感顺滑、茶味清香,颇受汕头茶客的喜爱。如若大红袍被列入地理标志产品,则必须按国家标准,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即武夷山范围内的茶叶为原料,并在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

大红袍知识_大红袍有什么常识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大红袍 | 评论:0人 | 浏览:

  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岩,属于闽北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也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是我国特种名茶。大红袍的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时就被当成贡品专供皇家享受;因其长在绝壁上,采摘困难且数量稀少,因此被称为“珍品”。

大红袍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而且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大红袍也有“三节色”、“蛤蟆背”和“三红七青”之说:

大红袍真的是天价茶吗_大红袍为什么这么贵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大红袍 | 评论:0人 | 浏览:

  武夷山大红袍,提起名字来如雷贯耳。大红袍是中国福建省武夷山所产的一种岩茶,堪称岩茶之王。大红袍既是茶叶的名称,也是茶树的名字。关于大红袍的起源有着很多传说,而且大红袍曾经被毛泽东主席当作国礼,赠送给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周总理称之为“送出了半壁江山”,大红袍的珍贵可见一斑。

真正的武夷山大红袍产自武夷山天心岩九龙窠的峭壁之上,母株仅仅只有六棵。这几棵大红袍是有专人看护的,从采茶、制茶到送茶,都有武警和警卫全程监督看护。在采茶时,必须有省、市政府和茶研所、茶监护人等责任人全体在场,经过研究、查看和商议后才能签字,决定采摘。

大红袍的鉴别和冲泡方法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大红袍 | 评论:0人 | 浏览:

  瓷款识的鉴定大红袍2013年1月25日价格行情茶叶保存方法大全风靡日本的时尚减肥方法陶瓷工艺的鉴定稀饭放碱,治疗肾结石的实用方法生理周期瘦身方法大红袍2013年1月24日价格行情减肥茶的冲泡方法和注意事项介绍茶叶可以冲泡几次?大红袍的鉴别和冲泡方法如前所述,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大红袍,主要是商品茶,其中少量单纯型,大部分是拼配型的。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拼配,而在于实际的质量如何。所以,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要买到质量可靠的大红袍,第一就要学会鉴别。

鉴别的第一点就是看外包装。无论什么样的大红袍外包装,都必须要有生产厂家与生产日期,有注册商标,有原产地地理标志,有绿色环保认证标志(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如果购买散装的大红袍茶,那就要看干茶外形。传统工艺制作的大红袍,呈条索状,条形完整;黑色或深褐色,有光泽;手触有弹性,微刺;闻嗅有干香,无异味。但更重要的是试茶,即当场冲泡。

大红袍的起起落落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大红袍 | 评论:0人 | 浏览:

  武夷茶在历史上就受到皇家青睐。汉代,汉武帝曾派人到武夷山投送;金龙玉简,;用乾鱼祀武夷君,饮到武夷茶,赞其;气飘然若浮云也。唐代,职方员外孙樵将武夷茶拟人为;晚甘侯,寓意晚节高尚之君侯;宋代,武夷茶已成为文人雅士广泛品赏玩味,大文学家范仲淹作有长诗《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记述当时山中斗茶的情景。本文由佳缘茶叶铁观音原创,转摘请注明出处。  在武夷山九曲溪四曲南畔,立有一方;御茶园石碑,它就是武夷茶被元代皇帝忽必烈钦定为贡品的见证。据资料记载,元代兴建的武夷山御茶园完全按照元代皇家的规格设计构建,规模宏大华丽,采摘,制茶的农户达250户,年采制茶180公斤,制龙团茶5000饼。御茶园制茶前后历经了300年。本文由佳缘茶叶铁观音原创,转摘请注明出处。  至明代万历年间,武夷山皇家贡茶达470.5公斤,约占全国贡茶的1/4。16世纪,武夷山创制了乌龙茶与红茶,成为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武夷茶早在16世纪就走向世界,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成为英国皇室饮品,当时的欧洲人把武夷茶作为中国茶的代名词。本文由佳缘茶叶铁观音原创,转摘请注明出处。  大红袍作为贡品进京一直延续到明朝,前后历时250多年。到清代,大红袍只是列贡,渐渐的这一历史名茶被淹没在日渐增多的茶类中,知者较少。本文由佳缘茶叶铁观音原创,转摘请注明出处。    虽然去了天心禅寺,但我的目的主要应邀携母迎舍利,拜如来、观音,也就忘了看永乐禅寺的三棵六株大红袍。  美丽的博友绰绰是这么写的;长在岩间的三棵老树,郁郁葱葱的,见到他们时也确实费了不少的劲。沿溪走了一段大路,再顺着山涧经过茶园走了一段的山路,两边的摩崖石刻无瑕细看了......  茶自然也是有出身的,长的位置不一样,汲天地之气也是不同,在加上采摘的时间,加工的火候,最后出来的茶口感自然是大不同的。    博友绰绰拍摄  2003年,武夷山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在全国茶类中唯一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武夷山大红袍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证明商标;2002年武夷茶获得原产地域(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5年武夷山获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市);2006年,武夷星茶被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授予指定用茶。  盛况是这样记录的:  2006年10月,对武夷山大红袍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月份,一个月内两度进京,名茶大红袍终于在时隔400多年后重返京城,此次她不再作为贡茶敬献,而是与京城百姓亲密接触。  10月3日至8日,武夷山在北京举办了大红袍周活动,大红袍先后走进钓鱼台、马连道、老舍茶馆、王府井,21日至25日,大红袍又走进人民大会堂、中华世纪坛,并敬献给北京奥运会我国首枚金牌获得者。大红袍神秘的色彩、丰厚的文化底蕴冲击着人们的视线,也给人以启示。  上演京城嘉年华  金秋的北京钓鱼台,绿意盎然,垂柳生姿。  10月6日下午2时,1000名北京市民与武夷山茶企业在芳菲苑相聚,这是大红袍与北京市民在京城规格最高的品茗佳地首次大规模接触。  晚上,大红袍中秋赏月品茗会移到丹若园。嘉宾们享受着朦胧月色下丹若园的诗情画意,轻嗅着满园大红袍茶香,细品着杯中充满传奇色彩的贡茶,聆听着笙歌浅唱、古琴低奏,大红袍的岩骨花香被定格在每位嘉宾的记忆中。当晚,参加品茗会的嘉宾多是各部委的领导和媒体,品大红袍,赏中秋月,这个曾是古代帝王享受的精致项目,不再神秘。品茗会的高潮出现在武夷山向文化部递交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本,正式启动;申遗程序,以及武夷星茶被钓鱼台国宾馆授予指定用茶,这两项内容是此次大红袍进京的最直接收获。  7日晚,大红袍和武夷茶艺、茶歌舞来到京城妇孺皆知的老舍茶馆,反响热烈,许多老外在不断称赞的同时,纷纷拿出相机拍下这珍贵的镜头;王府井大红袍茶庙会是武夷山北京大红袍周活动的压轴戏,从上午到晚上,共进行了3场演出。  浓浓的茶香还萦绕在北京上空,大红袍又二度进京,借;人文奥运,茶香世界茶文化宣传活动,使大红袍在全国众多的茶类中脱颖而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茶王颁奖仪式上,不仅拿到36个金、银、铜、优秀等奖牌,100多个国家的外交使节还品尝了大红袍,同时,在中华世纪坛举行了大红袍敬献奥运冠军仪式,大红袍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

大红袍的起源探究_大红袍的历史发展如何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大红袍 | 评论:0人 | 浏览:

  生长在武夷地区的武夷岩茶因为其悠久的历史以及绝佳的品质,成为了人们喜爱的茶叶,而且独具岩韵风味。其中的大红袍更是武夷岩茶之中的佼佼者。那么大红袍的起源是如何的呢  大红袍的起源怎么样?据传,在清末明初的时候武夷岩茶就十分的出名了。早于1921年的时候,蒋叔南游记中就有记载着武夷山的多处地点可以看到有大红袍的印记。不过,具体到底是在武夷山的哪些地方,里面的记录和介绍都没有。

因此,大红袍的起源还有追溯到在随后的五十至七十年代之间,人们有关大红袍的记录都是九龙窠大红袍中的3株。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时候,由陈德华主持开展了对于大红袍的考察、整理等方面的工作。考察组进村入户,拜访有关专家与有经验的前辈,了解武夷岩茶多款茶品的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