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黑茶不必盲目追求嫩叶原料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茶叶知识 | 评论:0人 | 浏览:
地道的湖南黑茶,采用传统的五大制茶工艺(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
叶子粗老不是不好,不同的茶品质特征不一样,采用有一定成熟度叶片来做的黑茶,其茶多糖含量明显高于采用嫩叶制成的产品,前者的茶多糖含量大概是后者的5~10倍。茶多糖可以降血压,对胰岛细胞的活性起到保护作用,增加肾小血脉的流量。粗老叶含有非常丰富的茶色素,其最大的功效在于阻止血浆脂质的形成,延缓心脑血管血栓的形成。这些功效恰恰是现代都市人所需要的。
此外,黑茶特有的金花主要生长在木质纤维上,粗老叶富含木质纤维,这种木质纤维除了给金花提供养分,还可以增加肠胃蠕动、修复肠道功能。听说过日照红茶吗_山东日照新茶品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茶叶知识 | 评论:0人 | 浏览:
说到山东日照,很多人都会最先想到日照绿茶,可能对日照红茶这种茶还比较陌生。没错,自2008年开始日照便有了自己的红茶——日照红茶,加工方式与普通红茶无异,在原有的日照绿茶的基础上创新出的新茶品。
很多人喝过日照绿茶感觉都不错,日照红茶的质量也丝毫不差,通过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四个过程制造而成,属于全发酵茶。山东日照红茶如何?按照通常的全发酵茶来说,保质期都在2年以上,日照红茶的保质期也都在24个月以上,最长保质期长达三年,通常日照红茶的外包装上都会写着通风、避光、防潮防异味,冷藏注意事项。信阳红茶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博会唱主角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茶叶知识 | 评论:0人 | 浏览:
红茶里的“祁门香”红茶饮品解酒最佳西湖龙井将推红茶“钱塘红”安徽:6月2日祥源翡丽城香高味醇王妃赛琳娜的“红茶案”安溪铁观音被制成红茶祁茗茶业:打造祁门红茶最大茶商用中国传统茶叶抵御西方咖啡江西修水宁红茶获农产品地理标志元泰杯红茶世界征文比赛“茶乡采 见过或喝过铁观音,您听说过;信阳观音吗?省委书记卢展工到信阳调研时的一句话;点醒了茶乡人,信阳目前不但发展并上市了红茶,正在研制的;信阳观音,目前处在试品阶段,预计年底前将在市场上推出试品。
新品上市;信阳观音预计年底前推向市场
五招帮你挑茶叶:新茶色泽清新茶香明显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茶叶知识 | 评论:0人 | 浏览:
茶叶的选购不是易事,要想得到好茶叶,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茶叶的好坏,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但是对于普通饮茶之人,购买茶叶时,一般只能观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泽,闻干香,使得判断茶叶的品质更加不易。八马茶业的工作人员介绍,选购新茶要注意一看色泽、二观外形、三闻香气、四品茶味、五捏干湿。
一看色泽新茶色泽一般都较清新悦目,或嫩绿或墨绿。绿茶以颜色翠碧,鲜润活气为好;炒青茶色泽灰绿,略带光泽。若干茶叶色泽发枯发暗发褐,表明茶叶内质有不同程度的氧化,这种茶往往是陈茶;如果茶叶片上有明显的焦点、泡点(为黑色或深酱色斑点)或叶边缘为焦边,说明不好,不是好茶;若茶叶色泽花杂,颜色深浅反差较大,说明茶叶中夹有黄片,老叶甚至有陈茶,这样的茶也谈不上是好茶。安徽茶产业有待转型发展提质增效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茶叶知识 | 评论:0人 | 浏览:
近日,安徽省农委主任孙正东在省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上发言表示,当前茶产业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了结构性矛盾,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的现象并存。他指出,未来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才能补齐发展短板,推进茶产业转型发展和提质增效。
2015数据统计,安徽省茶叶面积255万亩,产量11.5万吨,产值85亿元,名优茶3.4万吨,产值60.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6%、11.8%、2.4%、12%,茶叶出口4.7万吨,出口额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8.6%、35.2%。在不断借助“互联网+”安徽茶产业将着力往健康道路发展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茶叶知识 | 评论:0人 | 浏览:
4月26日,安徽全省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在六安召开,副省长方春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明确重点,强化措施,不断提升皖茶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着力推进我省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充分肯定我省近年来茶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后,方春明指出,当前茶产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但也要看到在扶持政策、生态条件、科研基础等方面的有利条件。茶叶主产市县和有关部门要增强信心和决心,凝心聚力,狠抓落实,不断开创茶产业发展新局面。方春明强调,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新理念,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品质、提升效益的要求,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茶产业现代化之路。要明确重点,加强基础建设,提升茶产业发展的物质装备水平;强化三产融合,延伸茶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构建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增效,提升质量意识,构建茶产业发展的生产体系;加快主体培育,构建茶产业发展的经营体系;加强品牌建设,拓展茶叶营销网络和市场空间。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强化组织保障、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努力营造加快茶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