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细说普洱:市场发展历史《八十八》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普洱茶 | 评论:0人 | 浏览:

  行业的竞争与发展,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必定会淘汰很多人,成就和坐大小部分人。茶叶行业也一样,很多人成为了短暂的过客;大部分人留在行业,艰难地维持着生计,他们除了行业很好赚钱的黄金时期,平时只是两餐糊口,养活家计,赚不了什么大钱;小部分姣姣者,生意越做越大,成为行业的龙头老大。92年以后,市场的发展,已经出现一些大哥,大姐级的人马,他们控制着货源,有着极广的销售渠道与网络,各自有一大帮小商户跟着他们,经营他们的茶叶。他们开始左右着市场,影响着市场。

  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优越地位与既得利益,逐渐形成一些潜规则,不是法律条文,却像江湖规矩,比起法律条文还要可靠和牢固。像:大户之间才直接交易;大户不会跟其他大户的下面小户直接交易;小户也不敢随便撇开原来跟的大户,而另投跟其他大户。能够成为大户,必然有他资源和品种的优势。他们尽力地保护着自己的优势,保密着其中的商业秘密。像各自的山头,帮派、势力,互相割据,保持着相对平衡,谁也不想打破,谁也不会轻举妄动地去打破。除非有足够的把握和力量,不然会付出很大代价的。所以,大户之间,都是官官相偎,不会轻易地过界,做人家的产品。他们保持了相当长久的一段时间,这种自我平衡的局面。这段时间大户之间的货源、客源、所跟的小户,都相对稳定。使得他们各自为政,相安无事,生意平稳发展。这种较为安稳的局面,是极有利行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芳村茶叶市场的繁荣与发展。这种局面也成为了日后促成普洱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这种局面也是因为普洱茶被彻底打破的。后文会细说到。

饮茶实录:银大益(302)66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普洱茶 | 评论:0人 | 浏览:

  实录:银大益(302)

在南方夏季饮普洱茶,茶味确实是有点不咋滴,湿气大总感觉有点不对路这次再饮银大益,贪其茶水够霸道呗2003年大益出了金大益.银大益,即301批次,2004年再出了银大益302批次301与302从包装纸上的大益益字及饼茶两字有点及缺少(点)可分辩其实俺只买过2次这款茶,分别以450元饼.800元饼,是2009年同2010年吧当年感觉贵现在感觉捡漏了银大益让人感觉就是有烟味且还不小的一款茶,其茶味浓郁,回甘强烈这茶十分适合喜欢重口味的老茶油饮图文火气佬

【图阅】2014年下关小白菜开汤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普洱茶 | 评论:0人 | 浏览:

  几天的小白菜了,总体感觉还不错,头三四泡苦涩明显但发的快,回甘生津,后面就一个字:甜。不知道是不是拼了邦东的料。

P1:2014年下关小白菜开汤P2:2014年下关小白菜开汤P3:2014年下关小白菜开汤P4:2014年下关小白菜开汤P5:2014年下关小白菜开汤P6:2014年下关小白菜开汤P7:2014年下关小白菜开汤

“鑫凤凰”金瓜沱茶——沱茶精品,送礼佳选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普洱茶 | 评论:0人 | 浏览:

  Cp>  喝茶、品茶、藏茶是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之一,而送茶作为礼尚往来的传统习俗古已有之,在追求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今天,它愈显茶文化的魅力。送茶送普洱,普洱送沱茶,已成为当代人提出的新的健康消费和交际方式。云南南涧凤凰沱茶厂的鑫凤凰凤凰沱茶当属沱茶中的翘楚,彰显出凤凰沱茶特有的神奇魅力,金瓜贡沱更以它所赋予的茶文化寓意而成为社交礼仪的佳选。要了解它,还得从沱茶说起。

  沱茶是普洱茶中最著名的品种,香味独具一格。这种茶采用肥嫩的春尖茶作原料,经高温蒸压软化塑形而成,形状似碗,紧实端庄,色泽暗绿油润、多毫;汤色橙绿明亮,香味浓溢,性和味甘,脍炙人口。在西班牙巴塞罗纳第九届国际食品评奖会上,云南沱茶荣获世界食品汉白玉金冠奖。

2014陈升复原昌号易武圆茶品饮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普洱茶 | 评论:0人 | 浏览:

  色泽墨绿,茶饼上半部分黑叶较多,下半部分绿叶较多,饼面看到较多茶梗,还有一些白毫较多的茶叶拼配其间,饼身周正,看着不错。

茶汤入口有苦涩,但持续时间较短,有回甘。茶汤富有胶质感,但有稍许青味,可能因为时间较短。茶汤在口中品味,感觉回味绵长,茶味在鼻腔及口中经久不散。至于茶味,不太好表述,就采用内票上说的:气韵独特,茶汤较为绵柔之说吧。总之,个人感觉是一款不错的茶,值得爱茶之人品饮。个人感觉茶汤太烫时喝不出茶的真味儿,要待茶汤的温度降到入口不烫,较温的时候是品饮比较好的时间。待茶汤凉后品饮另有一番风味,但最好的品饮时间还是在中段茶汤比较温热时品饮为最佳。

2012年细说普洱:好喝、高品质的茶才是硬道理《一百一十四》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普洱茶 | 评论:0人 | 浏览:

  我们现在常挂在嘴边,茶是用来喝的,以口收茶。以前的人并不会愚昧到连这一点道理都不懂,就良知,智慧来说,古今的人是差不多。不然的话,就不会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日新月异,而哲学还是原来的哲学,圣贤之学,古今一也。其实以前和现在人们都知道,好喝、高品质的茶才是硬道理。古今的哲学家多有义、利;性善、性恶之辩,依我们说其实是不必要的。人生来就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但人之所以为人者,是应该向着义方面去努力,去完成的,人是本应向着义方面去做的,而且也多少依着义去做。有时并不是人没有良知,只是所谓的良知,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良知在利益面前显得太脆弱罢了。就像常说的利欲熏心,埋没良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