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观音制茶历史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铁观音批发 | 评论:0人 | 浏览:

  (一)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铁观音之为用,最早从咀嚼铁观音树的鲜叶开始,发展到生煮羹饮。生煮者,类似现代的煮菜汤。如云南基诺族至今仍有吃“凉拌铁观音”习俗,鲜叶揉碎放碗中,加入少许黄果叶,大蒜,辣椒和盐等作配料,再加入泉水拌匀;铁观音作羹饮,有《晋书》记“吴人采铁观音煮之,曰茗粥”,甚至到了唐代,仍有吃茗粥的习惯。?三国时,魏朝已出现了铁观音叶的简单加工,采来的叶子先做成饼,晒干或烘干,这是制铁观音工艺的萌芽。(二)从蒸青造形到龙团凤饼??初步加工的饼铁观音仍有很浓的青草味,经反复实践,发明了蒸青制铁观音。即将铁观音的鲜叶蒸后碎制,饼铁观音穿孔,贯串烘干,去其青气。但仍苦涩味,于是又通过洗涤鲜叶,蒸青压榨,去汁制饼,使铁观音叶苦涩味大大降低。

安溪铁观音口味区分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铁观音批发 | 评论:0人 | 浏览:

  铁观音有几种口味,让安溪农家苑铁观音负责人来告诉你:安溪铁观音口味有清香浓香韵香陈香等,下面就介绍一下口味。

1.清香型:品特点:采用轻发酵新工艺加工,茶叶的发酵程度低,最大限度保持了茶叶原有的清鲜,茶叶色泽砂绿,香味清新,口感鲜爽,清汤绿水,带天然的花香。­适合人群:清香型茶叶讲究色泽和鲜度,清汤绿水,有很强的观赏性,而且香味雅致,是追求鲜度和淡雅茶友的首选。但对于口味较重的茶友可能会感觉汤水偏淡,欠缺味道­产品特点:采用传统的加工工艺,比清香型拥有更高的发酵度,加之又用炭火烘培,所以茶叶色泽偏黄黑色。其香味浓烈,茶水呈金黄色,口感醇厚,有降脂,去油腻,醒酒保胃的功效。­

中国茶都2009年3月21日安溪铁观音春茶价格行情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铁观音批发 | 评论:0人 | 浏览:

  临近安溪铁观音春茶上市之际,茶都茶商也憋足最后一口劲,把08年冷藏的秋茶铁观音拿出来晒,物以稀为贵,最近铁观音价格大幅上涨。春茶黄金桂基本保持上周价格行情,基本在40-100元之间不等。安溪茶有内安溪茶和外安溪茶之分。内安溪茶主要集中在感德、祥华、长坑、剑斗等镇;而外安溪茶主要是金谷和蓬莱镇。由于气候、地势等因素,内安溪茶与外安溪茶生长周期有很大不同,一般发芽较晚,采摘期也比外安溪茶推迟半个月至一个月。随着这几年安溪茶叶大面积的种植与生产推广,外安溪茶叶也渐成规模,金谷、蓬莱新增不少做茶大户,技术也日益成熟,其中不乏做茶高手。正值安溪春茶全面上市之际,内安溪与外安溪都各显身手,共同谱写茶都安溪铁观音的新篇章。以下为安溪茶都2009年3月21日春茶价格行情表,供各位爱好铁观音的朋友参考。

安溪铁观音口味介绍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铁观音批发 | 评论:0人 | 浏览:

  8茶叶界中的重量级品种,铁观音业界的技术潮流变化是比较快的,从过去的传统茶再到轻发酵工艺的流行,轻发工艺随后又分化为正炒、消青、拖酸三种类别,其中消青又衍生“消正”、“消酸”两个小类。这几种茶无论在外观、香气、口感方面都有较显著的风格差异。

正炒:干茶显黑、色泽较暗不鲜活,视觉观感显得较差。消青:干茶一般显乌绿,色泽鲜活度普遍较高,视觉观感较好。拖酸:干茶多显青绿,色泽鲜活度普遍较高,观感与消青茶的差异并不是很大,因此较难从外观上区分香气的区别:正炒:通常正炒茶盖香不易显现,即便是上等品,首泡盖香一般也较为暗弱、二水清晰些、三水最强化,属于富有后劲的风格――但从香气来讲,正炒以幽香风格多见、强度也很难同消青产品相比。茶汤香气同样较为淡雅,风格含蓄多见。

安溪铁观音及安溪乌龙茶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铁观音批发 | 评论:0人 | 浏览:

  铁观音茶起源干清雍正年问(1725一1735年)。安溪县境内多山,气候温暖,雨量充足,茶树生长茂盛,茶树品种繁多,姹紫嫣红,冠绝全国。铁观音属青茶类,是我国著名乌龙茶之一。安溪铁观音茶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安溪铁观音茶历史悠久,素有茶王(观音王)之称。

  安溪铁观音茶,一年可采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制茶品质以春.秋茶为最佳。采茶日之气候以晴天有北风天气为好,所采制茶的品质最好。因此,当地采茶多在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3时前进行。铁观音的制作工序与一般乌龙茶的制法基本相同,但摇青转数较多,凉青时间较短。一般在傍晚前晒青,通宵摇青、凉青,次日晨完成发酵,再经炒揉烘焙,历时一昼夜。安溪铁观音制作工序分为晒青、摇青、凉青、杀青、切揉、初烘、包揉、复烘、烘干9道工序。

中国茶王-安溪铁观音由来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铁观音批发 | 评论:0人 | 浏览:

  铁观音TeiGuanYin原产福建省安溪县据《清水岩志》载:“清水高峰,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将以补茶话焉”,说明安溪唐代已产茶。到明代茶产稍盛,《安溪县志》有“常乐、崇善等里货(指茶)卖甚多”的记载。18世纪后期安溪茶户有了较大发展。诗人阮锡在《安溪茶歌》中有“安溪之山郁嵯峨,甚阴常湿生丛茶。居人清明采嫩叶,为价甚贱保万家……”之句。随之茶区农民还选育出许多优良茶树品种,其中以铁观音制茶品质为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