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岩茶注重:活、甘、清、香的特点。以茶水的厚醇度决定主要的品质高低。武夷岩茶的优质茶应具备:无明显苦涩,有质感(口中茶水感觉粘有稠度),润滑,回甘显。回味足(即岩韵初学者不易把握)以茶香为品种特征鉴定的第二因素。熟香型(足焙火)的茶以果香及奶油香为上。清香型(轻焙火)的茶以花香及蜜桃香为上。茶叶的叶底作为茶叶品质的参考。有异杂味的茶为下品。茶水无质感,淡薄的茶为下品。苦涩味的轻重对岩茶品质的高低起决定性作用。2、武夷岩茶不同异杂味的判断及易出现的加工环节烟味:易判定,主要出现在焙茶环节出现走烟现像。如:焙笼焙茶里茶未掉入汤火中。 青味:非清香。指茶叶中的青草味。主要是因为发酵不到位产生。馊味:类似于变质饭菜的味道。产生原因:茶青在运输过程中受热。也称夏秋味。是夏秋茶所具备的一种特征。也是辨认夏秋茶的标准。焦味:类似于炒豆子的味道。主要是杀青过程中,茶叶炒焦而产生。反青味:茶叶保存过程中受潮产生。水味:白开水的味道。通称水气,指茶叶焙火未到位,水份存在于茶叶之中而产生。初学者不易判定。
武夷岩茶的起源和发展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武夷岩茶 | 评论:0人 | 浏览:
武夷山不仅是武夷岩茶的原产地,也是中国红茶的发源地,又是宋元两朝的贡茶基地,茶叶栽培和制作历史悠久,在茶叶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丰富和发展茶学,繁荣我国经济作过杰出贡献。
武夷茶起源于南北朝纵观《茶经》及其以后的茶学典籍,武夷茶最早见诸于文字的记载,是唐朝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才子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孙樵以拟人化的笔法称武夷茶为“晚甘侯”,书中写道:“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请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奥,请勿贱用之!”自此,“晚甘侯”成为武夷茶之别称,成名于世。在外销的武夷茶中,武夷岩茶以其质优,所以价格昂贵。珠帘洞精选特别的大红袍,每小两售银元4元,每斤价为银圆60~70元,其他如铁罗汉每小两银圆3元,每斤银圆48元。天心提丛正名色种每斤银圆16元,约值千斤白米。与此同时,;溪茶亦步亦趋,履;夷茶之后尘,价格都高得骇人。但同一时期福州市出售的雪花香片茶每斤只有银圆8角,杭州龙井的旗枪,每斤也只售银圆4元,相比之下,足见;夷茶之名贵,而转口厦门外销海外也成为大势所趋了。 素称为全省茶业之冠的漳州市,靠;夷茶而驰名致富,而泉州、厦门两地也是仰仗;夷茶而商埠兴旺,海运发达。泉州素负盛名的张泉苑茶店,自清中叶以来,即经营武夷岩茶。清末民初,该店继承人张伟人又立志创新,业务猛进。《泉州文史资料》1982年6月第12辑载,张伟人于民国19年(1930)以3万余银元高价购买(武夷)慧苑岩茶园后,得意地向族人说:;得此可安天下矣!他还于民国9年前后,获得武夷山碧石岩、竹窠岩、幔云岩、弥陀岩等处的岩茶包销权,从而控制了;夷茶货源,保障了供应,也保证了产品的质量。该文还载:;张泉苑全盛时期,由武夷山运来的武夷岩茶,每年平均400箱(每3箱约1担,即0.67万公斤)。在泉州的库存量如此之多,由此可证外销茶的货源是很雄厚的。厦门首屈一指的张源美茶行,多年来经营武夷岩茶的转口外销业务,商品销往缅甸一带。据《厦门文史资料》1988年第14辑记载,尽管该行开业时间远远迟于漳州奇苑等百年老铺,但由于它早已大规模地打入武夷山区,掌握有武夷茶的大部分货源。因此,它的武夷庐岫岩;老丛水仙和;三印水仙很快在畅销武夷岩茶的厦门地区,占领了大部分的消费市场。这家茶行经营和代办出口到东南亚各国的茶叶每年达六七千箱,最高年份突破万箱。其中武夷岩茶约占30~35%。该行还在广州、漳州、香港和缅甸国的仰光等地设立茶行,转手远销至欧美各国,声誉日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缅甸国家领导人来我国访问时,曾对我国领导人提起张源美茶行在缅甸经营的武夷岩茶;白毛猴茶叶,并备加称誉。由于厦门是茶叶远销海外的集散地,因此,厦门话;茶的译音遂成为各国称呼;茶的外来语。 清末,武夷岩茶出口量稍减。其主要原因是栽培和制作技术落后,精制质量不高,产区分散,交通不便,加之捐税繁重,又因为日本输出大量台湾白茶占领南洋市场。所以建茶(包括武夷茶)外销量呈下降趋势。民国初期,茶叶曾再度繁盛,漳、厦、泉各帮的茶商纷纷携资到武夷山各个山岩开辟茶园,并在星村、赤石开设茶行,扩大茶叶生产和出口南洋的业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海口被日本军队封锁,茶叶外销大受影响,武夷岩茶外销业务遂一蹶不振。抗日战争胜利后,外销茶仍不景气,业务清淡,获利甚微。 50年代初,茶叶出口业务日趋繁荣。武夷红茶出口苏联和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每吨红茶换回40吨厚钢板,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同时,继续进行传统的正山小种运往英国和侨销茶运往南洋的贸易。60年代后武夷乌龙茶的出口量逐年增加,向国外销售的多为侨销茶,基本固定在历史上的传统市场,即通过闽南、广东外销至香港、澳门地区及东南亚等国家。国内市场为福州、厦门、泉州、漳州以及广东、上海等地。由于50~60年代崇安县精制茶叶的技术不高,所以多把初制茶运到建瓯、福州等地加工,然后再进行外销,销量不高。70~80年代茶叶生产属于持续稳定增产的时期,外销量也不断增长。1978年外贸出口茶叶6.36万公斤,外贸额41.76万元。1980年就有较大的突破,出口茶叶9.26万公斤,外贸金额104.57万元。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出现;求大于供的现象。1987年,崇安县出口外销量70万公斤,为1978年6.36万公斤的11倍。1987年以后,世界饮茶提倡清饮,乌龙茶有日趋发展之势。据《福建乌龙茶》载,仅欧美就有十几个国家热衷于饮用乌龙茶,日本饮用乌龙茶更形成风气。武夷岩茶外销量遂逐年上升。至1993年,出口茶叶达89.14万公斤,外贸金额达1780.26万元,出口量和外贸金额分别为1978年的14.01倍和42.63倍。
武夷岩茶品质独特,它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回味无穷。18世纪传入欧洲后,备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曾有“百病之药”的美誉。
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古书记载岩茶的功用,主要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安神益思、消食解腻、合胃止泻、处尿通便、明目洁齿、杀菌解毒等,被称为是“入心、肝、脾、肺、肾五经”的“万病之药”,如今科学证明这并没言过其实,同时还发现岩茶对一些现代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病、辐射等也有一定疗效。武夷岩茶主要的营养价值:含有人类身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A、D、E、K、B1、B2、B3、B5、B6、H、C、P和肌醇等,除A、D、E、K较难溶于水外,其他均为水溶性维生素,泡茶时可充分利用;含有多种矿物质,如人体细胞不可缺少的钾,保护牙齿的氟及其他磷、钙、镁、铁、锌、钠、硼、硫等微量元素;武夷岩茶的茶香和滋味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武夷岩茶 | 评论:0人 | 浏览:
武夷岩茶的茶香和滋味
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黑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其主要品种有“大红袍”、“白鸡冠”、“水仙”、“乌龙”、“肉桂”等。其中武夷岩茶具有很独特的香气,同时茶汤滋味独特。下面就香气和滋味进行探讨。
1、香气:张源(1595年)在《茶绿》中说:“香有真香,有兰香,有清香,有纯香。表里如一,曰纯香。不生不熟,曰清香。火候均停,曰兰香,曰兰香。雨前神具,曰真香。更有含、漏香、浮香、问香、此皆不正之气”。茶叶香气是茶叶的挥发气体,据目前已可测得的有一百余种,它既代表了初制加工原料鲜芽的老嫩,制作过程芳香物质和茶多酚氧化或转化程度,各工艺间优劣处理过程,火候(火功)程度等。又代表了各茶叶品种间所具有的特殊品种香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以及地理小气候的特点。目前武夷岩茶香气一般可分为青臭味(亦是芳香物质)、清香、清花香、花香、花果香、果香。前三种清香型(香气容易挥发,不能久贮),后三种属熟香型(较能长久存放和有利于精加工时保存)。
品茶即品人,茶品即人品,茶是清静之物,当然要求品茶者也要清静而坐,才能品出茶的真神真韵,希望这柱香的点燃能带领我们一起进入茶境。
若琛出浴为烫洗茶杯之意,其目的是使其清新洁净,又提高了它们的温度。这样我们在品饮武夷岩茶时茶香不易外漏,因为茶要热喝才有香气。壶烫好之后,并将武夷岩茶投入壶内,由于武夷岩茶统称为乌龙茶,因此称之为乌龙入宫。冲泡武夷岩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将第一泡茶直接倒入茶海称为乌龙入宫。高冲可使茶叶在壶内上下翻滚。春风拂面这时壶表层会有一层细致而均匀的泡沫,用壶盖轻轻的刮去,称为春风拂面,这样可使茶叶更为清净。通常冲泡武夷岩茶要一分到一分半钟,在此其间我们不妨先斟出一杯来观其汤色的浓度,然后在返回壶内,我们称之为玉液回壶,这时茶就冲泡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