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
人品评铁观音,碰到观音韵不错,说是“音韵有起”或“音韵有显”,大多情况下称“韵口”。如果说音韵很重,就是说铁观音的特性很明显,当然是好茶了。如果说音韵不明,就是说铁观音的特性不明显,当然不是好茶了。总之,“音韵”是好的气质或特性。
读者也许会问,铁观音当然有铁观音的味了,这作何解?这里的铁观音味,指铁观音好的气味,这里有比一般更高的要求。像女人,有些是有女人味的有些就没有,有风韵的才有女有味,没有风韵的我们说她没女人味。很好理解吧。我们说的音韵一般指品茶的过程中对茶叶品质的评价,主要指铁观音特有的好的气味,包括:杯盖的气味、茶水的气味、茶渣和杯底的气味。可单独指其中一种气味,比如说杯盖的音韵有明,但茶水的音韵不一定明显。铁观音的这几个方面的气味并不必然一致,存在一些差异,有的杯盖的气味很好,但茶水的气味并不是很好,有的茶水气味很好,但杯盖的气味并不那么好。也可总的综合说,这个茶的音韵好不好。另外也认为品完茶后的“喉韵”也是音韵的一部分。“喉韵”,就是齿颊留香,喉舌回甘的感觉。2月19日
中最经常讲的就是“兰花香”、“酸啷味”和“新枞味”。这种茶,我们也习惯上称“传统的铁观音”。
铁观音各种各样的气味真的是不好学习。不,这里也有简便方法。习惯中我们还把这种好的气味叫做“正势”味,既从你一般的感觉中,觉得好的我们就叫做“正势”味,而其他的就不是。就像抽烟喝洒,能品出它们的优劣与特点。感觉好的就是好,感觉不好的就是不好。当然这感觉也是要靠练的。有“音韵”的茶的成因与特征根据经验结合茶业的专业理论,我认为有“音韵”的茶成因和特征如下:1.鲜叶的茶质要好是“音韵”的基础。鲜叶的茶质指指鲜叶里面种种茶叶化学成份,只有里面的化学成份好,才能为茶叶发酵后产生一些芳香气味提供物质基础。由于目前的生产很讲究产量,大规模,所以大量应用化肥,化肥的营养元素单一,致使茶树所需的微量元素缺乏,这样一般不能生产出有音韵的茶。好比养鸡场养的鸡和农村养的土鸡,养鸡场的鸡只用单一的饲料,虽然长得快,但其营养却大不如土鸡。所以现代的农业要求搞有机农业就是为了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本人就是因为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在施肥中改用农家肥和有机肥,这样做出来的茶叶自然音韵好。2月18日
铁观音浓香型种类介绍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铁观音批发 | 评论:0人 | 浏览:
3香型
浓香型铁观音是由清香型系列产品的茶叶、通过科学性烘焙处理而成,其特点:烤火后熟透性加强,括当。香味、汤色和口感较原来产品更浓,有炒大米七成熟的香味,俗称"米香味",呈熟香味道,花果显,韵味足称为"浓香"。浓香茶叶颜色方面较为逊色、暗淡浓香型的烘焙有中火(80-130。c)和重火(100-170。c)的烤焙方式:中火烘焙的浓香型很受中老年人的青睬,具有养颜、解渴帮助消化的功能;质量上乘可获浓香型铁观音的参赛资格。重火烘焙的浓香型一般使用在陈茶方面,最后的一次烤焙可陈放几年甚至几十年,俗称陈茶。陈茶有防暑、降火、解脂和入药的功效。2月17日
82音茶的泡饮方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首先,必须严把用水,茶具,冲泡三道关。“水以石泉为佳,炉以炭火为妙,茶具以小为上”。
冲泡按其程序可分为八道:白鹤沐浴(洗杯):用开水洗净茶具;观音入宫(落茶):把铁观音茶放入茶具,放茶量约占茶具容量的五分;悬壶高冲(冲茶):把滚开的水提高冲入茶壶或盖瓯,使茶叶转动;春风拂面(刮泡沫):用壶盖或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洁净;关公巡城(倒茶):把泡一,二分钟后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里;韩信点兵(点茶):茶水倒到少许时要一点一点均匀地滴到各茶杯里;2月16日
要将每种茶不同的风格表现出来,不只是自私地把它泡来喝,有了这样的心情,才有办法与茶为友,很客观地欣赏茶的美。
从小壶茶练起。小壶茶的沏茶方式,是茶道基础课程中常练习的沏茶法。小壶茶法要求层面比较多,地区间、个人间在做法风格上的变化也比较大。 一、烫壶: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二、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2月15日
铁观音汤水滋味品质审评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铁观音批发 | 评论:0人 | 浏览:
A7音汤水滋味品质审评要对茶汤滋味的“浓、醇(纯)、甘、爽、润”五大味性进行仔细品鉴,分辨定性,评出优劣,所以又称“五味”法,具体的表现为:
浓度 通常人们认为苦涩的茶为浓,其实不然。浓是茶汤滋味优秀的指标之一,苦涩则是不良滋味表现,所以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不过,苦涩又确实是构成茶汤浓度的一种表现,它是茶汤中儿茶素的味性特征,特别是复杂儿茶素味性尤为苦涩。当儿茶素含量适中时,茶汤味性表现出一定的收敛性,表现出茶的力度,给人以饮茶的满足,如果没有这种体现茶之力度的收敛性,饮茶如饮白开水,淡然无味。所以这种由儿茶素而来的收敛性成为茶汤浓度的特征之一。我们常说的茶叶正味,正势,其期分标准,是茶叶汤入口先略有麻涩浓厚之感,尔后茶有如实物侵舌入喉!但是,事情都有个限度,如糖精超过了限度就变为苦了,同理,儿茶素含量大到超过一定限度后就转变为令人不适的苦涩味,成为不良之茶汤味性,不过,在这里要提出一个味阀概念,如果审评者本身的味阀值太低,本来恰好的收敛性恐怕也会感到苦了,这就会出误评。关于茶汤浓度问题,影响意义更大的是在儿茶素含量适中的基础上,丰富的糖类、氨基酸、咖啡碱等多种有效显味物质溶入汤水共同构成茶汤滋味,舌感厚实,故称为厚。浓厚成为茶汤浓度的最佳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