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8日
-
【营销】未来,普洱茶经销商和加盟商会消失?(上)的正文:
3E中国普洱茶网讯:表面看来,普洱茶行业2014年的情况与2007年极其雷同,都是极度的亢奋之后的极度衰弱。然而,事实上由于商业环境的不同,导致真实的情况却有极大的差异。
商业环境的不同,营销模式的创新,企业家的不断加入,导致2014年成为炒作品牌和消费品牌的分野。
茶商品牌的崛起导致茶商渠道也将发生变化。
网络分销渠道的骤然庞大,也必然倒推上游产业的分销结构的变化。
一个产业的成熟往往要经过店铺运行品牌营销资本运作等阶段,但现代营销环境错综复杂,又常常使这样的顺序颠倒。普洱茶能迅速达到今天这样的高度,与这种倒次序不无关系。但其发展的脉络基本是不变的,也符合大多数行业或企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传统上,茶行业的分销线路一般为厂家批发商零售商这样一种分销模式,严格来说,几乎现在所有茶行业的分销线路都如此,区别在于产品原料的不同,品牌打造的不同,对于批发层级、零售层级的定义不同。
对于企业来说,产品最终要到达消费者手中,茶品的最终目的是要消化掉,无论消耗的方式是什么。那么,承接茶品---消费者的两端及中间环节都必然发生变化。
渠道决定产业方向
历史是让人来忘记,无论是人,还是企业,还是品牌。
历史也是让人来记住的,那是因为它有价值。
曾经的家电行业的巨无霸郑百文,今天的人们能知道的没有几个,人们能记得的可能是国美,可能是苏宁,甚至是京东,可现在还有几个消费者知道郑百文呢?
郑百文的全称是:郑州百货文化用品公司,是一家曾经的上市企业。
上市企业郑百文创造的大批发模式,曾经是家电销售渠道的代表,在全国控制着40多个家电批发网络,每个网络又几乎独立影响了50个以上的大中型批发网点。其1997年的销售额更是高达76亿元人民币。
而彼时的国美在北京开了一个小店,苏宁在南京的情况也与国美类似。
但就是这样一个一时间风光无限的企业,由于缺乏销售重心的后移,而批发渠道的功能越来越弱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郑百文的失败当然有宏观因素、内部管理不完善等原因,但商业渠道的变革及企业未随着这种变革而改变,从而导致失败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期的国美在1999年完成京津沪三地的连锁构建,苏宁则从1996年开始决定从批发重心回归零售重心,并尝试进行连锁经营,而当时苏宁的批发业务也高达20亿元人民币。
目前的结果是,随的着商业渠道的变革而转型的企业都存活了下来,并且都活得很好,郑百文却烟消云散了。
郑百文的案例说明什么,说明渠道改变产业方向。
国外的研究证实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是大量零售终端涌现的时候,而我们正处于这样的时代。
我们在此刻重提家电业的这一经典案例,缘由在于分销渠道建设、选择的重要性。
无数行业的实践证明,随着大型连锁卖场、超市、连锁专卖店、网络店铺等现代营销渠道的发展,商业环境的改变,渠道的重心越来越向后移,终端将成为上游厂家竞争的重点。
普洱茶行业现在同样处于这样一个位置,发酵茶随着茶类的调整市场份额将越来越大,炒茶导致的茶品淤积于流通环节,虽然面对庞大潜在的消费市场,产品流通却存在巨大问题,那么,重心也必将后移,各类型连锁、体验店、电商等零售终端将成为建设的重点。
核心点在于大批发模式将改变为大零售模式。
之所以这种方向的改变在普洱茶行业不明显,根源在于炒茶品牌占据了行业眼球,事实上也吸引了行业的大部分资金。
然而,茶叶行业的消费属性决定了市场模式的调整。
一句话,渠道将改变产业方向。
自然销售的困局
分析普洱茶的销售状态,原因在于分销渠道只是为产品分销服务的,而销售状态决定了产品的分销渠道。
比如快消品行业、药业、家电业都经历过从前店后厂的销售模式到连锁专卖,再到现在的深度分销体系。
仅就此而言,普洱茶行业由于起步时间远低于服装业、药业、家电业,所以,实质上营销处于发展的第二阶段。当然,现在也有一些品牌覆盖专卖、电商、超市、旅游店等等业态,但是,总体而言,普洱茶的分销渠道的建立,处于一个起步阶段。
对于大多数普洱茶厂家销售,其实,只是把一个产品从甲地到乙地仓库转移的问题,或者说从一个货架转移到另一个货架而已。
产品的销售,主要靠经销商的人脉,人脉广销售好一点,人脉不够,销售自然就差。实质上,产品销售处于一种自然销售的状态。
产品的销售一旦落入自然销售的状态,那么,一是寄希望于品牌惯性的力量,比如中茶、下关这样的历史较长的品牌,二是,市场的大环境处于上升期,比如2007年几乎所有品牌的普洱茶厂家的销售份额都扩大。一旦市场整体向下,则销售乏力。
与自然销售相反的是茶品能产生巨大拉力的品牌。
普洱茶行业,大益的炒茶增值模式产生了巨大的拉力,所以,产品自然能从货架上跳出来,但是,大部分厂家的产品没有产生这种拉力。
现在,一些注重品质的品牌比如福今、陈升、岁月知味、斗记、今大福、津乔等等中小企业由于产品细分,口感滋味特别,获得市场认可,表面上是茶品的差异,实质是品牌营销成功,茶品产生了拉力。
比如现代快消品行业的立体化销售模式产生的拉力模式。
所谓的立体化销售,是指厂家、商家、零售终端成为一体,厂家负责产品研发、广告宣传,商家负责配送、促销,销售终端负责拉排面、做销售。
由于产销之间的配合度高,那么,产品就产生了拉力,仿佛产品从货架上跳了出来,这与传统的自然销售成为重大的区别。
实质上,普洱茶的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能力让产品销售立体化起来。
总而言之,无论是分销渠道的选择,还是打广告,参加茶博会,组织茶会,其目的是一样,就是要让普洱茶从自然销售的状态改变为立体式的销售状态。
投资品牌和消费品牌的分销体系差异
把茶品定位为消费品或投资品,那么,购买决策和购买过程有着明显的差别,在分销体系建设上也有明显的区别。
把普洱茶当作一种投资产品,那产品的流转渠道只需要完成在流通环节和投资人手中即可,产品分销体系只需要到达批发市场即可。
作为投资品,只要在市场上升期间,创造一个卖方市场的假象,也即是创造一个求大于供的市场,那就决定了卖方市场的营销是可以极度减省的。
而作为消费品,则需要到达靠近消费者的零售终端,其分销线路的设计无疑要复杂许多。
所以,我们看得见普洱茶品牌分为了两大阵营:
一种是炒茶品牌
一种是消费品牌。
他们各自的营销模式有很大的差异。
投资品品牌的经销模式往往选择密集分销模式,特点在于同级的经销商数量众多。作为投资品,只需要同级、下级的经销商之间相互拉抬价位,再向下级辐射即可。
当然,行业内也有许多消费品牌特征的企业采用密集分销的经销制度。这种模式的最大的好处在于减少了生产商的资金占用,节省了生产商的营销费用。
茶企发展初期,采用密集分销的经销商体制能迅速筹集资金,这当然有利于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比如实施保证金制度,预付货款制度等等,由于同级经销商数量众多,厂家都能迅速筹集资金。
同时,这种模式的好处也在于经销商承担了销售的工作,减少了生产企业的销售工作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销售渠道宽而长。
宽是指同级的经销商的数量较多。
长是指产品从厂家到消费者的中间环节较多,从厂家到一级经销商,一级经销到二级经销,二级经销到零售商,零售商再到消费者这样一种渠道模式。
采用密集分销模式在于前期的优势,但是,一旦市场转向消费市场,这种模式的弊端就体现出来了,层级较多,导致终端价格高企,串货、价格卖穿、经销商不卖力等现象也开始出现。
而所谓的窄模式就是区域总代理制度。这一点,在普洱茶的一些新兴的品牌,比如福今、今大福、陈升、岁月知味,其特点都属于一些行业内的中小企业,产品个性化较为鲜明,主打消费市场。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几乎所有的快速消费品企业都是这样一种渠道比较窄的模式。
长对应肯定就是短。
比如上门推销、电话推销、电视直销、网络直销都是指的一种零级渠道,零级渠道的渠道较其他更短,是指从厂家直接到消费者的一种渠道。
总体而言,经销模式的选择并非是一个非A即B的选择题,经销制度的建立也只是分销产品的一个环节而已,同样,产品的设计,广告推广,茶会的组织等等成体系的营销模式必须建立。
现代企业的经销制度,都已经开始演变为一种厂销联合体制度,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如今厂商之间的角色已经发生变化,不再是单纯的买与卖的关系,厂家和商家只是在销售渠道中承担了不同的义务而已。
茶界国美连锁的可能性
经历了传统批发体制的沿革之后,大多数茶企都希望建立起现代型的产品分销网络。但是,直营连锁费用高昂,加盟连锁忠诚度低,同时,整个国内市场分为一线市场、二线市场,三线、四线市场,零售终端达到数百万个,分销层级多,零售终端分散,这导致中小企业的产品往往不能很好地分销。
而且,就零售而言,单一品牌自建渠道的成本和销售利润形不成正比。
普洱茶产品同质化的现象突出,新茶之间的口感差异化极小,这一点与电器业极其类似。
电器行业与普洱茶行业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产品同质化程度非常高。
这就形成了电器业今日分销渠道选择的现状:
线下选择苏宁、国美。
线上选择天猫、京东。
无论线上、线下,其渠道的选择均为:平台型共享渠道。
其优势在于,把生产商和渠道商的各自的职责分开,专业的人做专业事。生产商负责品牌和产品,渠道商负责销售和促销。
普洱茶行业同电器业的区别在于,由于产品的原料差别,工艺水平高低,存放技术差异,导致口感差异巨大,也就是说,很难形成口感的标准化,这导致电器业的样品体验在普洱茶行业不适用,这也导致普洱茶的体验至关重要。
2008年,普洱茶行情低迷,本土生产型企业组织自救,联合成立了普洱茶产业联盟,实体为茶生活连锁超市,其目的是拓展零售市场,稳定扩大消费群体。
成立初期,由于协会的大力支持,除开大益,几乎囊括了普洱茶当时的主流品牌,一共进驻了50家左右的企业,短短一年时间,在云南、贵州、浙江、江西四个省发展近10家门店
然而,随着市场行情的转好,茶生活连锁的日子却越来越难过,不要说打造为茶界国美的日子很远,就是自身存活都成问题,
其症结在于普洱茶低迷时,茶企不愿意在渠道上投入更多,有一个低成本的销售渠道大家自然欢迎,但是,由于市场行情不好的大背景,又导致销售额上不去。
其后,市场行情逐渐好转,各地原有的经销商又纷纷提货,自然,对于此类连锁店配送的动力就失去了。
普洱茶目前市场流量最大的两块在于炒茶和存茶。炒茶,由于茶品配送由厂家控制货源,显然,该类型连锁店无法操作。其次,专业藏家存茶往往是选择大经销商,甚至厂家提货。那么,这种连锁等于普洱茶行业的两大块销售利润都不能够享受,只剩下零售一块,然而,普洱茶行业零售技术的缺乏,却又是通病。
当然,这个案例的典型性在于由生产型厂家为主导的茶界国美,首先是原有的分销网络与该类型连锁的冲突,其次,新茶市场的左右往往是生产厂家说了算,连锁企业对于新茶的控制力等于零。
但是,由于普洱茶无论青饼还是熟饼,均需要存放这一加工环节,事实上把生产和存茶分为了两大段,而后段是厂家或厂家原有的经销体系所无法控制的,这为定位于陈化后的茶品连锁带来市场商机,实质也是市场的空白点。
这为天得茶叶、双陈普洱这一类的茶叶连锁带来商机。其核心在于新茶的市场厂家或大经销商可以控制,但是,普洱茶行业,厂家卖新茶,专业藏家存茶,有着泾渭分明的做法。
这意味着,老茶市场的控制,往往是专业藏家说了算。
当然,无论是新茶连锁还是陈茶连锁,其连锁的核心还是在于零售。
这种类型的连锁卖场,实质上北方市场早已有之。比如,北京马连道的御茶园。
御茶园选址大多确定为批发市场,这本身就是连锁的精神是违背的,一个是批发业态,一个是零售业态,客源不一样。何况,把零售业态开到批发市场,等于是给予拥有同样品牌的批发商做广告,因为连锁店的价格统一,而批发商则没有价格的约束。
这就形成了今天的市场现实,大多数手握客户资源的连锁,往往选择自创茶品品牌。而一旦渠道商去做生产商的事,终点又回到了起点。
任何行业,从产品竞争到资源竞争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各种零售终端资源的抢夺也成为必然,所以,渠道共享也将成为一种必然。
2014年9月18日于昆明
吴疆(著名营销学家,云南省政府特邀专家,国内深度分销理论倡导者之一)授权中国普洱茶网发布!
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988133.com/view.asp?id=59241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