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7日
-
云南茶文化初探的正文:
在各种茶文化中云南茶作为边缘化文化没有得到普遍的推广和认同。在潮汕学会的首句大概就是“呷呆”(喝茶)。毕竟中国除了广东爱喝茶(尤其是潮汕),其他地方都不太喜欢喝茶。潮汕百姓常喝的应该是乌龙茶,其特点就是酽、苦、香,由于它有抗湿、消暑、暖胃、利水等多种功效,所以东南沿海多生产和饮用这种茶并形成特殊的模式,被称为工夫茶,因而被外地人视为潮汕的最大特色。
过去云南的少数民族边民们刀耕火种,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要是没有这浓酽的茶汤调节,在亚热带的湿热高温下怎么受得了,好在云南西南山区有的是随手可摘的大叶种茶,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云南人喜好浓酽之茶的独特的喝茶习惯,这种习惯的成因,一方面是饮食习惯加上气候特征所导致的生理需要,另一方面是大叶种这个茶叶品种所致。到唐代,中国人饮茶历史悠久,饮茶已从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为文化上的享受,饮茶做为一项享受的精神乐趣,也就更加注重茶的品味。品茶过程对用茶、用器与冲饮程式的讲究,在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中已经有了系统的总结。宋元以后,饮茶程式不免要有所变化。特别是到了明代,散条茶瀹饮成为时尚,与之相应,用器方面,茶瓯配上了盖子,成为一盏、一托、一盖三器合一的盖瓯,茶壶茶杯的配套也出现了。于是,茶的品饮程式与唐宋相比,面貌一新。而在这一时期,生活在“南夷之地”云南边地的少数民族,不仅经济落后,与对内(地)的文化交流更是匮乏,刀耕火种的边民们依旧围着火塘啃着兽肉,喝着又黑又粗的晒青烤茶,这使得云南饮茶文化与中国主流茶文化背离脱节,行成断代。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988133.com/view.asp?id=35760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