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7日
-
武夷岩茶及茶之韵的正文:
9F�就是我们品茗时获得的特殊感受。岩茶有岩韵,即岩骨花香;铁观音有观音韵;普洱茶有陈韵;黄山毛峰有冷韵,就是轻香冷韵状元茗;绿茶有幽韵不同的茶品就有不同的茶韵。
什么是茶韵呢?茶韵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境界。真正喝茶时是要调动全身的官能来参与的,要用眼睛去鉴赏茶色,用耳朵去听高冲低泡的声音,用鼻子去闻氲氤的茶香,用舌头的味蕾去品尝茶味。要用双手去泡茶、沏茶、倒茶、举杯,再通过眼、耳、鼻、舌、身把末梢的官能感觉传递给心意,在心里把对茶的颜色、声音、味道、香气、触感的结果进行整合而产生一定的意识,最后在心里所意会到的就是我们常说的茶韵。关于茶韵的描述不胜枚举,但是大都停留在感性认知上。比如清代学者梁章钜在《归田琐记》中用香、清、甘、活四字来概括武夷岩茶的茶韵。这四字无非是从色、声、香、味去记录官能感受,并非真正的茶韵。他还曾说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这悠然心会、难与君说的妙处才是真正的茶韵。既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所有的文字描述和语言记载都是不准确的、不全面的。如苏东坡形容建茶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乾隆皇帝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的诗中都提到武夷茶中有骨的存在,后人因此把武夷岩茶的茶韵定位为岩骨花香。花香能闻出,但茶中之骨该如何理解呢?无人知晓。
如果一定要在文字中寻找关于茶韵的记载,并能明确地描述出茶韵的,卢仝的《七碗茶诗》倒可以管窥一二: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这段文字倒是说得出茶韵了,但是,喝茶能喝出两腋清风生、乘此清风欲归去感受的能有几人?再者,这种茶韵只是一己的心领神会,他人并不一定能感同身受,往往不为他人所信。这样看来,茶韵和禅机一样,都是不可说、道不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如果一定要拿来说,那未免有诱导或心理暗示之嫌。
武夷岩茶的岩韵历来广被嗜茶之人推崇。潮州茶人叶汉钟先生谈及茶韵中的岩韵时,认为武夷山采制的茶香茶味的产生的感觉,就是脑海中呈现出来武夷山的山水风土人情,这种别处茶叶无可取代的感觉,就是岩韵。武夷茶人林治在《神州问茶》一书中有一节谈到岩韵。他认为武夷山是以石为神髓,水为灵韵的名山。在品茗时要想到岩石的安然、永恒、脉动心领神会的吸取天地灵气、日月精华。岩韵是一种难以言传的爱石恋石情结。四川徐金华先生在《徐公品茶》茶气一节中也认为武夷茶的名气非同一般,其原因之一就是武夷岩茶吸收了大山之灵气。当年大慧禅师把号称禅门第一书的《碧岩录》雕版付之一炬,就是主张禅的修行在悟,而不在学。禅的感受正如禅字示单的构字之意,是一种很单独的、很个体的。同样,茶之韵乃人在草木间的感受,浓淡由己,冷暖自知。也就是说每种茶在每个人品尝时的感受并不一致,因此对于茶韵,每个人的理解也有不同。不过还是有些共同点的,就是品茶之后体内所产生的一种太和之气,令人有一种飘渺的愉悦感,大概这就是茶韵吧。
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988133.com/view.asp?id=31421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