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3日
-
《普洱茶膏》第四章:古代普洱茶膏的用途的正文:
《普洱茶膏》第四章:古代普洱茶膏的用途:我们在探讨古代普洱茶膏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
大锅熬膏法虽然为云南独创,甚至也作为贡品进京过,也曾经是清代雍正皇帝钦点的贡品。但令人奇怪的是,它时间很短,就没有了下文。自清朝时期起始,普洱茶迎来了它第一次繁荣。我们知道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普洱茶作坊或者茶号,像福元昌、同庆号、车顺号、宋聘号等等,却不知道哪一家有过生产普洱茶膏的记录。
我们从云南众多的史料中,会偶尔发现一两句涉及普洱茶膏的评语,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这就使我们经常处于一种困惑:我们知道普洱茶膏来自云南,但却不知道是谁生产的。
甚至有人提出:云南土司创造了这种大锅熬膏法,并没有在云南普及,其真正的生产地被转移到了西藏。
西藏自唐代开始就饮用云南的普洱茶,尽管那时不叫普洱茶,但这种茶品因源源不断流入西藏,加之普洱茶解油腻的功效,成为藏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西藏到云南形成的多条茶马古道,就因普洱茶才有的。
藏区本身就有煮茶的习惯,他们饮用普洱茶,不像内陆地区的品茶,也没有茶道的技法,而是加入奶、盐、姜片等一起煮。是饮食中的一种佐料。也可称为混合饮。唯独对待普洱茶膏,则是采用的纯饮,即不添加任何其他的东西。
甚至,也有这样一种说法,西藏饮用普洱茶膏,尤其是在大的寺院及上层喇嘛中的普及,早于清朝宫廷。据此,也有人认为大锅熬膏法有可能就来自西藏。
西藏自唐代开始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加上茶马古道的历久不衰,对普洱茶的理解和依赖远远胜于内陆地区。虽然他们自始至终不接受汉民族茶道的技法,基本采用混合饮的方式,但不排除他们本身也有纯饮普洱茶的需求。这就有可能使他们结合藏传医药的一些做法,创造了大锅熬膏法制作的普洱茶膏,专供寺院活佛级以上的人饮用。自清代起,甚至有人认为比清代还早,有可能是元朝,很多大的寺院都建有自己的熬茶间。
其实,这一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我们至今在西藏一些大的寺院仍然可以看到这种熬茶间,只是它仍然还是那么隐蔽,轻易不向外界暴露,更不向游客开放。因为藏区寺院对活佛级以上人员的生活料理一直是高度保密的,或者说是秘而不宣的。他们始终保持着这样一种传统,活佛乃至活佛级以上人物,其一举一动都是神圣的,包括他们的日常生活,更包括他们的饮食。
我们目前还不能从史学的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认证。但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那就是大锅熬膏法制成的普洱茶膏,并没有在云南得到普及和应用,相反是在西藏或者更大的区域藏区,成为专供活佛及活佛级以上人物的纯饮的茶品。除此之外,西藏地区纯饮的茶品没有第二个。它体现的用途,或者说价值,不仅是保健的需求,更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
但是,这种神秘性,反而限制了它的传播。大锅熬膏法无论是云南的创造,还是西藏的发明,在当时并不被大多数人所熟知。它的用途很窄,影响力也极弱。如果不是后来清朝宫廷创建的普洱茶膏声名鹊起,加之后人不知道有两种普洱茶膏,还误认为是一种东西,那么,它仍然会隐藏着一种神秘,不被外人所知。
那么,清朝宫廷御制的普洱茶膏的用途到底有哪些呢?
一、超贵族的身份皇权的象征
清朝皇宫将普洱茶膏的制作搬到宫廷御茶房制作,最初的考虑是安全性的因素,害怕投毒。但御茶房接手后,又面临对不合理工艺改进问题,因为乾隆皇帝本身对大锅熬膏,这种反复的熬炼就心存疑虑,它与炼丹的过程有相似的地方。中国毕竟是个能工巧匠集聚的国度,且文化渊源之深也是中国特有的国情。于是,采用另外一种思路,借鉴唐宋制膏的经验,便成了宫廷卸茶房的主攻方向。
中国有句古语,英雄是逼出来的。或许,普洱茶膏也是如此。
但是,它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这种压榨制膏法受制于当时的生产条件,加上工艺与工序的苛刻要求,必然造成生产量极少的状态。也许,当时这种制法本身就不要求产量很大。因为,制作它的本身就是给皇帝品饮的。它不是商品,而是皇帝的专属饮品。本身就不要求产量很大。否则,这种物品的神秘性就没有了。中国传统有一种习惯,因为稀缺才能凸显珍贵,珍贵才能彰显神秘,而神秘则是显示皇权的秘密武器。
因此,它的第一个用途就是给皇帝品饮的。因为在中国古代,皇帝的日常起居,及生活用品本身就是皇家的最高机密,非一般人能够了解,更不可能掌握。这个用途的本身就昭示着皇权的威仪与神秘。
同时,皇帝也时常将多余出来的茶膏赏赐给一些有功大臣。那些大臣在得到茶膏后,也是轻易不舍得品饮,只是在身体偶感不适,或家里有人生病时,才拿出来与家人分享。这种赏赐的途径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在古代,这种做法对那些受赏的大臣而言,叫皇恩浩荡。
该文章转载自《普洱茶膏》第四章:古代普洱茶膏的用途
附:蒙顿普洱茶膏品牌频道。普洱茶膏频道。
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988133.com/view.asp?id=24978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