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01日
-
湖南:桃源红茶能否东山再起?的正文:
湖南:桃源红茶能否东山再起?
提起桃源茶叶,大多数人都会想起由桃源大叶精制而成的绿茶和黑茶。然而,曾有一段时期,桃源茶叶却是为红茶而存在。曾经以红茶县定位扶持的桃源红茶,如今还能东山再起吗?
前行在桃源县茶庵铺镇的道路上,望着车外整齐的茶树,它们便是曲毫、毛尖等绿茶的来源。在开发出桃源大叶茶树品种后,桃源县便开始了以“野茶王”为主的绿茶发展之路。但同行的桃源县茶叶产业协会主席陶大成却告诉我们,曾经的桃源县,却是被定位为红茶县发展的。
根据桃源县志记载,早在明清时期,桃源县就种植红茶以供出口。那时每年收购的红茶约5万箱,旺盛的销售给桃源县茶叶发展带来动力。后来,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海运阻隔,中国茶叶公司收购的红茶改为内销。1943年春,受战祸的影响,桃源一担好茶只能换取大米90公斤,茶农无法再依靠茶叶维持生活。桃源茶园,渐渐荒芜了。
解放后,凭借与苏联的良好关系,强劲的出口需要推动了桃源红茶的复苏。“上世纪50年代起,国家确定了安化黑茶乡、桃源红茶县的定位,着手发展茶产业。”陶大成称,为此,湖南省外贸公司在沙坪创建桃源茶厂,主要精制出口功夫红茶。桃源茶叶销路转好,生产转旺,全县新老茶园面积为4.48万亩,总产量达901.3吨,茶叶生产逐渐得到振兴和发展。
如果一直照这样发展下去,桃源红茶很可能会在不断的改良中开创出一片天地。然而从一开始,红茶就严重依赖出口,这也使得中国遭受经济封锁后,桃源红茶再一次遭到毁灭性打击。由于当时国内民众没有喝红茶的习惯,红茶便失去了市场。“中国人普遍爱喝绿茶,茶农就把茶树砍了重新改种绿茶,红茶也就渐渐消失了。”陶大成感叹地说。
“桃源大叶很适合制红茶。红茶的精加工价值也比黑茶和绿茶要高。作为传统的红茶产区,虽然已无法发展到类似‘野茶王’一样的高度,但大众红茶的发展还是很有潜力的。”陶大成说,现在最好的契机,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开始接受红茶,这使购买群体有了保障。现代人养生观念的增强是红茶发展的最好动力。其实,50岁以上的人喝红茶很有好处。人在没吃饭的时候饮用绿茶会感到胃部不舒服,但红茶里茶多酚的氧化产物却能够促进人体消化,因此红茶不仅不会伤胃,反而能够养胃。此外,红茶的抗氧化剂比绿茶复杂得多,能延缓衰老,对心脏更是有益。
现今,桃源茶业已发展成有自己的绿茶品牌桃源“野茶王”和黑茶稳供安化的局面。2010年,全年茶业总产量5200吨,其中名优绿茶350吨,占6.7%;绿茶1300吨,占25%;黑茶2830吨,占54.5%;而红茶720吨,只占13.8%。对桃源来说,红茶的发展空间不容小觑。现在桃源只有一家大宗红茶精制加工企业,产品销往上海、广东和北京等地。在2007年的国际茶业博览会上,桃源红茶获得金奖。“我们正在打造自己的红茶品牌。扩大红茶产销量,这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要目标。”陶大成充满自信地说。
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988133.com/view.asp?id=46304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