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6日
-
有保温功能的茶桶_古人是如何给茶保温的的正文:
暖水壶是我们过冬时期的必备物品,而传统的玻璃涂银保温瓶是英国科学家杜瓦在1892年发明的,直到1912年才传入中国。那么,在没有保温杯的清代,广州人又是如何保暖热茶的呢?跟着938188.com茶叶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热水瓶在中国大批量生产之前,木制、竹编和藤制的茶桶是广州人出行用的茶水保暖器具。清代时,古人把茶壶放在藤编或者木质的茶桶里。主要还以木质茶桶居多,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多种形状,富贵人家所用的茶桶做工考究,外面用雕花或者描金点缀。同一原理还用于做成提篮保暖饭菜,近似现代的手提篮子。考究清代民国厨房用具可以发现,在整个清代和民国初年,茶桶、提篮成为当时居家旅行必备的保温器,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逐渐消失的竹壳热水瓶,正是古人竹编茶桶的延续。可以推论,老广用茶桶保温的历史整整延续了数百年之多。清代的茶壶,通常多以陶或瓷制作,以康熙、乾隆时期最为繁荣。清代岭南的茶类有了很大的变化,除绿茶外,又出现了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和黄茶,形成了六大茶系。但这些茶的饮用方法仍然沿用明代的直接冲泡法,茶具基本上没有突破明朝的规范。清代以后,茶具品种增多,形状多变,色泽多样,再配以诗、书、画、雕等艺术,从而把茶具制作和品位推向新的高度。当时的人们对茶具的种类与色泽,质地与式样,以及茶具的轻重、厚薄、大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茶桶除了制作精美、取材多样外,在功能上更包括加热、保温、保健多方面。古人在设计茶桶时的精细周详令人叹服。在保温上,除了传统的炭烧,还使用鹅毛、棉花等保暖物质。为了使得茶桶茶壶经久耐用,还采用耐磨的锡、铜,既做设计美观的点缀,又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988133.com/view.asp?id=44441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