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9日
-
李曙韵茶家十职的修行_没有个性的茶不喝的正文:
李曙韵小时候是一个自闭症儿童,不想跟别人说话,不活泼,也不引人注意。直到现在,每个茶会结束,李曙韵都希望找一个安静的角落,享受一下偌大的佛堂。
李曙韵三年级就开始读《红楼梦》,每晚睡觉前都是母亲带着她读;写书法和画画也是;十几岁时皈依,去大跪拜,朝圣,这些都陪着母亲去。但唯独喝茶是个例外。李曙韵的父亲是从泉州移民新加坡的第一代移民,闽南茶风炽烈。李曙韵儿时关于茶的记忆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段:每天下午父亲醒来,必定从保温篮子里拿出一把瓷壶,泡上一泡浓郁的功夫茶。那是父亲的专利,一般小孩子不许碰,所以等到自己接触茶的时候,李曙韵觉得自己拿到了进入成人的钥匙——进入父权的一把钥匙。李曙韵于1996年年底在嘉义市安乐街创立“人澹如菊茶书院”,之后北迁台北,潜心耕耘十数年,终于成为蜚声两岸三地的事茶人。到2007年的谷雨茶会,2008年12月的“饮?影?隐”茶会,2009年3月的台北“故宫文创系列——茶事展演”和2010年3月的“灯夕”茶会,基本上,她在台湾最重要的剧场茶会都做完了,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便是许多人开始模仿她的形式,争夺那个很小的市场。中国人种茶喝茶数千年,茶的种类也格外的纷繁驳杂,不同地域的朝野人群,喝茶也都有各自的讲究。上世纪70年代台湾经济腾飞,茶文化随之复兴,经过80年代的发酵,到了90年代,连普通民众也不单纯的把茶拿来当解渴之物来看,新千年之后,更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喝茶不仅是一桩雅事,一种修行。李曙韵在《茶味的初相》一书中写“茶人的第三只眼”,说“孤独是进入茶事精神的眼”,认为茶汤以苦为上,“苦水不去香不来”,谈及茶席,又强调借由茶器的使用,茶仪规的进行,完成近似宗教般的净化过程。但她也说,“然而茶毕竟不同于宗教,茶人并非宗教家,茶席也非神坛,茶仪规更非禅苑清规,更多的是茶人以茶作为俯仰天地间的依归。”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988133.com/view.asp?id=43919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