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06日
-
在茶文化中领略似茶非茶的意境的正文:
我们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人,祖祖辈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除了物质遗产,对我们有着更加深远影响的是文化遗产。我们国家是产茶制茶大国,茶文化经过历史的变迁有着太多的表现形式了。只有静下来的时候才能感受它的魅力。
茶已有道,再写再论也跑不出道去;茶已有艺,再演再说,也翻不出新意来。只能顾左右而言他,说些似茶非茶的话题了,聊表自己对中国茶文化的敬意。有位老人在88岁寿辰的时候,孙子送给他一把紫砂茶壶,上面写着一首诗,其中有这样两句,“何止于米,期逾于茶。”这是送给他爷爷的祝福,希望老人家能够健康长寿,至少超过108岁(古代的时候米寿指88岁,茶寿指108岁)。我们的祝福有很多种类,像这样富有寓意的很少见到。中国字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学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个“茶”字,此时的含义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人们预期的那个意境。字面已然如此,字意便更是高深莫测。何况乎源远流长的茶文化。记得小时候,有个叔叔,军人出身,一直以茶为食。每天早上起来要泡一杯浓浓的酽酽的茶水喝,然后去上班,不吃早饭。我们常看到他黄黑黄黑的脸,和他特有的淡定微笑,揣摩是不是因为茶水喝得太多的缘故。而就像吸烟上瘾一样,喝茶也一样的上瘾,这位叔叔,离开了茶而去吃了其它早点,便会六神无主,形不散而神散。也无法知晓他是对茶上瘾还是茶文化对他产生了影响。也许与他经常熬夜有关,茶是提神之物,叔叔对茶产生的依赖,是我们那时所无法理解的,那么苦苦的东西怎么得以下咽?小时候对于苦,是有特殊感受的,那个味道多半与药相关。这个酽酽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深深地刻下了茶的印记,那种深不见底的浓,那种酽不可测的黑,让人误以为就是茶的本色,以致很多年里都与茶无缘。重新感受茶文化就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到了南方后,一个与茶有着紧密关系的字便是一个“凉”字。因为水热,地热,气热,热环绕着你,凉茶必不可少。这里的人多喝凉茶,都是由中药药方里的药搭配而成的,最让人留恋的是薄荷茶。先是喜欢薄荷,看着这两个字,就清爽好多,当然在北方的冬季是不要提的,本来就冷,看着就更凉。南方的冬季通常可以喝点薄荷红茶,它是将新鲜薄荷与工夫红茶合并熏制而成的,不是简单的薄荷加上红茶哦。冲出来滋味甘润,啜饮味浓,茶汤透明嫣红,不亚于进口红茶的滋味。夏季可以在凉茶里挑选含有薄荷的配方茶来饮,或者自制薄荷凉茶,把新鲜薄荷清洗干净,沸水冲泡,放入适量白砂糖,自然冷却后,日服3-5杯。清凉解暑,通体舒坦,精力倍增。不知不觉就被茶文化所感染、吸引和喜欢了。似茶非茶也是一种意境。领略这一意境并不容易,需要对中国茶文化有整体的认识,更需要对茶文化有怀有一颗虔诚的心。想把个茶字说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茶意之深,深如瀚海;茶意之远,远如天涯。在兵法中,要视远如近,视近如远。我们也不妨用一用兵法,“见了又休还似梦,坐来虽近远如天。”让绵绵茶意,似有似无,像声音,余音袅袅,绕梁叁日;像影子,若隐若现,悄然追随。飘浮在我们的生命中,相伴相随,让我们如隧道一般悠长的梦里有一点异样的色彩。让我们日益脆弱的神经不那么脆弱,多一点淡定。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988133.com/view.asp?id=39736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