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07日
-
福建乌龙茶在日销售被禁风险大增的正文:
自去年8月出口日本的中国乌龙茶因连续3批被检出三唑磷农残超标,而被日方实行命令检查(批批检查),至今出口日本的中国乌龙茶又有24批次被检出三唑磷农残超标。按照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规定,遭命令检查的产品,如果又有5%被检出不合格,那么日方将全面禁止对此类产品的进口。中国的乌龙茶正遭遇日本全面禁止进口的危险边缘。
银联信分析:
一、日本“肯定列表制度”
肯定列表制度(Positivelistsystem)是日本为加强食品(包括可食用农产品(21.90,0.00,0.00%),下同)中农业化学品(包括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下同)残留管理而制定的一项新制度。该制度要求:食品中农业化学品含量不得超过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于未制订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农业化学品,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不得超过“一律标准”,即0.01毫克/公斤。该制度已于2006年5月29日正式实施。其中,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将进口茶叶残留检测项目由七十一项增加到二百七十六项,不仅设限数量大幅增加,限量标准更为严格,而且检测项目成倍增加。并采用“干茶法”进行检测,大幅度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二、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对福建茶行业的影响
福建是我国茶叶最丰富和集中的区域之一,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一,其中乌龙茶作为特种茶的龙头品种,约占全国的80%。日本、欧盟、美国、香港等地每年从福建进口大量乌龙茶,尤其是日本,进口量约占65%,是福建省茶叶出口的第一大市场。2006年,福建乌龙茶出口12626吨,占当年福建茶叶出口总量的72.6%。
受“肯定列表制度”的影响,福建省输日茶叶严重受挫。2006年1至7月福建省输日茶叶出口量同比下降百分之十四,其中六月、七月降幅分别高达百分之四十九点七和百分之三十七点三。七月中旬,日本厚生劳动省将中国出口日本的乌龙茶中的三唑磷进口监测检查比率提高到百分之五十。
中国乌龙茶面临出口困境,有技术壁垒的因素。日本实行肯定列表制度后,对茶叶的农残检测项目多达276项,而且指标非常苛刻,有些指标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另一方面,我国茶叶的生产和经营也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使用农药不够规范的问题,从福州辖区监控的情况看,这两年有关茶叶的农残检出率还是比较高的。还有,茶叶企业的诚信经营方面也不尽如人意。目前,被检出的20多批三唑磷超标的乌龙茶,大多不是来自备案基地或注册加工公司的产品。
我国的茶叶之所以出现农残超标问题,还与我国现行的茶叶生产农残标准远远落后于日本、欧盟有关。我国于2005年10月10日实施的有关茶叶新标准,加上污染物,所有的检测项目也只有11项,与欧盟的210项及日本的276项相比,差距甚大。
三、福建茶行业发展的出路
中国茶业走向国际化首先要突破各国“绿色壁垒”。近年来,各国对茶叶食品安全方面的要求趋严,茶叶市场的准入门槛大幅提高,国外越筑越高的“绿色壁垒”,对中国出口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提出了严峻挑战。
为此,福建应加强条块协作,检验检疫、农业、工商、卫生等部门联合开展监督检查,规范农业化学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尽快对茶区农兽药残留物进行调查,摸清哪些属于日本禁止使用或限量使用;加强出口茶叶企业的基地备案管理,在加工企业中大力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管理模式,确保输日茶叶安全;加快国家级茶叶检测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做好技术储备;加强风险预警信息的收集、评估和应急处理,及早发现隐患并消除在萌芽状态。
企业方面,各地企业应该自律、规范用药,这是出口企业降低“肯定列表制度”影响的最根本措施。为降低出口食品残留超标的可能性,出口企业必须从源头上抓起,保证农业化学品质量,并严格按照使用规范用药。
另外,福建省出口茶叶多以散装原料茶为主,产品粗放,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少,自有出口品牌少,竞争限于低层次水平降价;茶叶生产大多仍然是小作坊生产经营,规模小,生产管理与技术水平落后,综合竞争力差;茶叶出口多以中小企业为主,开拓市场能力弱,中国茶及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及竞争力还远不如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等产茶国。因此,我国及福建各地的茶企业要想做到大而强,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首先要严抓产品质量,规范生产安全。建立安全可靠的茶叶生产
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988133.com/view.asp?id=30262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