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5日
-
2012年中国茶叶出口现状及瓶颈解析的正文:
C�我国茶叶出口同比下降2.82%。这是记者从刚刚结束的全国茶叶出口协调工作会议上得到的信息。
近几年来,我国茶产业发展突飞猛进,茶叶出口额屡创历史新高,但在骄人成绩的背后存在着难掩的隐忧,行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棘手的瓶颈问题:现阶段我国茶叶出口情况如何?制约我国茶叶出口的瓶颈有哪些?茶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等等。
中国茶叶出口现状
据悉,2012年我国茶产量175万吨,位居全球第一。出口31.35万吨,位居世界第二,同比下降2.82%,金额10.42亿美元,同比上升11.11%,出口金额再创历史新高。
业内人士总结出2012年茶叶出口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第一,农残标准成为制约茶叶出口的重要因素。2012年,欧盟、日本相继修改可溶性农药检测及三唑磷、氟虫腈等具体农药检测标准,进一步加剧我国茶叶出口企业经营风险,严重影响我茶叶出口欧盟和日本;摩洛哥也在酝酿采取类似欧盟的茶叶进口标准,导致采购商持观望态度。第二,茶叶价格上涨影响签约成交。我行业组织在政府部门支持下不断规范茶叶出口秩序,出口茶叶质量明显提升,加之由于劳动力、原料等生产成本提高,茶叶价格逐年攀升,导致采购商难以接受。第三,消化库存签约减少。由于摩洛哥采购商担心价格上涨,2011年大幅进货导致库存过多。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秘书长蔡军告诉记者,现阶段中国茶叶出口现状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五点:
第一,出口金额屡创新高,因为生产成本提高和人民币升值,这对维护我国茶产业的良性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二,出口茶叶品种不断增多,我国出口茶叶70%是绿茶,其中尤以珠茶、眉茶等中低档茶为主;乌龙茶主要销往日本;普洱茶主要出口周边国家和地区;红茶出口呈恢复性增长;
第三,市场有待拓展。我国茶叶出口达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70%的出口对象国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尤以西北非国家传统市场为主。美俄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市场;欧盟、日本因农药残留检测,出口数量逐年减少;
第四,附加值有待提高。出口产品多为原料性和大宗散装茶,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企业只能获取微薄的加工费;
第五,出口地相对集中。浙江地区占出口总量50%以上,其次为湖南、安徽、福建企业。
制约茶叶出口的瓶颈
我国茶区分布广、茶种类多,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消费市场,拥有几千年的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和上千年的茶叶出口史,究竟是什么原因制约我国茶叶出口呢?对此,蔡军表示,
第一,我国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因历史诸多因素和传统消费习惯,我国出口茶叶多为原料性贴牌中低档产品,竞争方式也多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为主。尽管近年来我国各大茶类中均有地区性品牌茶企脱颖而出,呈现企业品牌化、规模化提速态势,但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出口行业龙头企业和全球知名品牌。由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存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和小农经营与现代茶企的差距,难以凭借自有品牌占领全国和国际市场;
第二,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企业因自身实力所限,对研发重视不够,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因创新产品投放市场周期长,宣传促销资金量大,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不能及时生产适销不同偏好的时尚创新饮品;
第三,市场宣传促销手段贫乏。世界上80%消费者饮红茶,对我国各类茶叶知之甚少,特别是对人体的保健作用缺乏了解,致使我国特种茶类在国际市场尚未形成消费热;
第四,销售不稳定因素增加。我国茶叶生产成本大幅提升,出口价格增幅较高,欠发达国家市场消费能力有限。我国茶产品质量标准管理相对不足,市场风险加大。其次是欧盟、日本农残检测指标多、变化快,其他国家若参照,我茶叶出口形势堪忧。
打破瓶颈迫在眉睫
蔡军在发言中提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发展茶叶经济,扩大茶叶出口,对于促进我国茶区经济发展、改善茶农生活质量、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由此可见,打破茶叶出口瓶颈是个值得全国茶人深讨的问题。对此,蔡军总结为以下五点:第一,着力打造区域优势品牌。将区域茶原料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在政策支持下,整合资源,抱团形成合力,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国际国内市场;第二,以科研创新推动产品转型升级。把传统茶叶延伸到天然药物、保健品、功能食品、功能饮料、天然化妆品、天然日化用品等健康产业领域,引领国际茶叶新型消费趋势,满足各层次消费者需求;第三,挖掘市场潜力,扩大消费群体。单位福利茶、集团专供茶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网络销售和茶叶配送是今后市场发展方向,是为特殊消费群体提供服务的延伸。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培育和关注农村消费集群是不可忽视的市场趋势;第四,打造国际品牌,拓展国际市场。强化茶叶品牌意识,走品牌战略之路,培育中国全球茶品牌,有针对性地拓展不同国家市场需求的各茶类品牌;第五,科技与文化融合引领消费风尚。科技内涵的丰富与文化外延的拓展结合,以健康为驱动茶叶消费的主导引擎,将为茶叶国际消费区域和消费群体注入科学动力,推动更多消费者因健康而饮茶,饮茶成消费时尚。
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988133.com/view.asp?id=22823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