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5日
-
正山小种红茶发源地是江西铅山县的正文:
铅山县有96公里的武夷山脉横亘铅山县南部,广大的武夷山区因盛产毛竹,为造纸业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原料。所以铅山县又以造纸闻名海内外。元初,铅山的手工造纸已见诸经传,它与黄麻纸、常山纸齐名。由剪伯赞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指出:明朝中叶,铅山的手工造纸业与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二州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景德镇的制瓷业成为当时江南五大手工业区。其中连史纸以其制成时间长、工序繁多,特别是其纸质久置不泛黄,不虫蛀而享有寿纸千年之誉。近年连史纸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口镇位于铅山县北,信江河由东至西环拱流经河口镇北。河口镇的信江河段,因其水深、河宽、水流平缓,适合停泊大型的木帆船。信江河最入注入鄱阳湖,汇入长江。由于河运便利,当时铅山各地手工造纸都汇集河口而销往国内外。 由于铅山县手工造纸使河口名声在外,加上河红茶投入市场后,行情看好,河口镇由此声名鹊起,河红茶也因此挤身全国乃至世界。明万历间(公元1573~1620年)河红茶名声远播。全国各地商人、买办纷纷前来订购,俄、英、印度等国商人也不辞万里奔至河口贩运。《上饶地区志》载:河红茶成了国内最著名的红茶并是第一次问世(出口)之华茶。 明万历年间英国商人威廉马克思在其所著《茶叶全书》赞道:河口镇为中国内地最重要的市镇之一。其后的复庆(Rforune)则说:河口是一个繁华的大市镇,茶行林立,全国各地茶商云集于此英国商人到(中国)内地自行采购红茶时,可选择河口作为据点,从这个据点,可以去武夷山和宁州,也可以去安徽婺源的绿茶区。 明时河红茶外运线分东、西两条。东路从河口逆信江而上至上饶,然后转运杭州、淞江等地。西路由河口顺信江而下,经鄱阳湖而至九江、南昌等地;或由鄱阳湖口至汉口,再由汉口南销长沙、广州及南洋各国,北运北京、天津,东销芜湖、南京等地。福建崇安、光泽等县的外销茶叶,大都由陆路经铅山车盘寨、石佛寨运至石塘、陈坊,再经铅山河、陈坊河运至河口镇加工后外运。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铅山的茶叶贸易进入鼎盛时期。乾隆时,铅山从事茶叶加工业的人员达三万之众,全国茶叶外销金额每年不下两百万金(《铅山乡土志》)。河口镇制茶繁荣景象清人蒋士铨之《河口》赞道舟车驰百货,茶禇走群商,扰扰三更梦,嘻嘻一市狂。移官资坐镇,转粟奉神仓,贤相(明宰相费宏)何人继?空寻绿野堂。清人程鸿益之《铅山竹枝词》狮江妇女趁新茶,鬓影衣香笑语哗,齐向庄客分小票,春葱纤剔冻雷芽、千盘茶绕代香薰,一日青蚨二百文。抛却女红入尘市,桑鸠啼遍不曾闻。河口一地光茶行有48家(纸行、纸店百家以上),拥资百万以上的茶行饶、吕、郭、庄号称四大金钢。河口镇的巡检司已无法驾驭河口镇,在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广信府乃将同知移驻河口,设同知公署,以管理水陆交通、商务税收等事宜,直至民国5年(公元1916年)废除。 此时铅山的茶叶出口路线大致分南北两路。北路的国际商路于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形成。从河口经九江、南昌、樊城、张家口,越内蒙、过蒙古,直达俄国的西伯利亚。南路则是从河口水运至鄱阳湖、溯赣江而上至赣南,然后越南岭,至广州,由广州十三行办理出口。当时福建光泽、崇安及周边县茶也由河口集散。 据《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中的《茶市杂咏》记载:清初茶业均系西客经营。由江西(河口)转运河南,远销关外。西客者,山西商人也。每家资本二、三十万至百万。货物往返,络绎不绝。首春客至,由行东赴河口欢迎,到地将款及所购茶单点交行东。恣所为不问。山西客商在清后期,因巨额银钱携带不便,在河口设立了山西票号分号,以利商汇。 外地客商为了便于在河口收购、经销茶叶,从明至清,纷纷在河口设立会馆,河口会馆达十八家之多。诸如山陕会馆、徽州会馆、浙江会馆、昭武会馆、洪都会馆等等。这些会馆建筑规模宏大,构造华丽,勾心斗角,气宇轩昂。构建独具匠心的首推浙江会馆,其高大、恢宏的门面全是从景德镇定制的清一色的青花瓷砖,按设计拼装而成。每个会馆光活动场所每次能容纳四、五百人之众。会馆之外公众祭祀设置也是应有尽有。如药王庙、鲁班庙、火神庙、大航庙、天后宫(妈祖庙)、万寿宫、天目宫等等(以上建筑现在大部分已损毁)。总之河口镇成了商贾云屯雨集、五言杂处、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之所。 再看当时河口镇的繁忙商运。长约五华里的河岸,建有十多个码埠,然而还是船到码头三日不能靠岸。现存河口镇明清古街,青石铺砌的路面,深深的车辙还在诉说当年的繁华。难怪世人誉称买不尽的河口,装不完的汉口。 《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对此是这样记载的:河口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茶行林立,全国各地茶商云集于此,许多茶商就在河口收购茶叶,不再前进了。河口为红茶贸易一大市场。中国各地商人都到河口购茶叶,或者把茶叶运往其他各地。河口作为全国、世界红茶(外加纸)贸易中心一直兴盛了近三百年历史。 直至鸦片战争以后,印度茶叶进入中国市场,加上五口通商,由河口销售世界茶叶的繁华时代才逐渐衰减。至民国初期,茶叶贸易略有增加,年销河红三万箱(约1.5万担)。河红茶贸易的衰减,制作红茶的茶师们为了生计分赴浙江、福建、湖南、广东、上海等地制茶、传艺。他们被茶界称为河口帮茶师。时至今天,茶界同仁仍说河口茶市通天下,河帮茶师遍全国。 如果说整个十八世纪欧洲运往中国购买红茶的白银多达1.7亿两,那么当时的河红茶,或者说经河口加工后的红茶,抑或说经河口转销到欧洲市场的红茶绝对不止占三分之二还强。 河红茶开创了中国红茶的历史,并带动了中国红茶制作、销售,河红茶又是第一次作为世界贸易之华茶,且由河口经销到国外的红茶占绝对多数的地位,因此古邑、世界红茶之都的美誉非江西河口莫属。 欣喜,近年来,铅山县为挽救发掘传统名牌,铅山人在老一辈河红茶茶师传授下,河红茶已重新登陆市场。笔者预祝新一代河红一定会秉承原河红辉煌,重新发扬光大,振兴铅山经济。
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988133.com/view.asp?id=12237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