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1日
-
杨应杰:白琳茶史话的正文:
3E白琳茶史话
杨应杰一、茶叶与白琳渊源明朝谢肇淛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太姥山志》载:太姥洋,在太姥山下,西接长蛇岭,居民数十家,皆以种茶樵苏为生。白箬庵……凡五里许始至;前后百亩皆茶园。白箬庵,即天门寺(旧称午所庵,至玄成禅师任住持,用白箬做瓦,改名为白箬庵,1947年,比丘尼题敬重建,又改名天门寺)。古代大官道穿白琳全境,古代大官道中,白琳至金刚墩(十华里)、至五里排(五华里),至五蒲岭(五华里);五蒲岭有两条道路可走,一过三十六湾,至蒋阳、漆溪、龙亭……福宁府岭至霞浦;二经长安岭与天门岭到太姥山天门寺(十华里)。可见早在五百年前,距白琳十五公里(三十华里)左右的地方,就有大片茶园,而且都有官道相连。唐代陆羽《茶经》(760-780年)永嘉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又据《福建省乡土志》记载:早在唐代,闽东、闽北已开辟了许多茶园。由此可见,白琳产茶的历史可溯源至唐朝。迨至清朝,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福宁府志物产》载:茶,郡治俱有,佳者福鼎白琳,福安松罗,以宁德支提为散。明确指出,白琳产佳茗。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福鼎乡土志户口》载福鼎出产以茶为宗,二十年前,茶商糜集白琳,肩摩毂击,居然一大市镇。不管是府志还是县志,白琳产佳茗已被地方文献载入史册。白琳茶叶最早出口销售可追溯到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鼎的沙埕军用港改为民用进出口贸易口岸,开始出口茶叶、明矾等农副土特产品。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海禁开放后,茶叶运输逐渐增多,茶叶生产得到了发展。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茶叶出口靠人力肩挑,经温州转运至上海出口。绿茶出口多靠人力肩挑经大官道至福州的洋行出口。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口通商后,福州、厦门成为茶叶重要出口口岸,白琳生产的白琳工夫红茶、白毫银针白茶和白毛猴、莲心等绿茶,多由南广帮(广东茶行广泰与闽南茶行金泰等)在白琳开茶馆收购、转运、销售。也有上海、福州茶行(洋行)直接向本地茶商发放贷款,预定茶类和数量,按指定地点交货验收,由白琳后岐商港、宝桥渡运至沙埕港转运福州、上海后,由洋行出口。民国时期,白琳的茶业发展更上一层楼。茶行有合茂智、双春隆、洋中、广泰、恒丰泰、同顺记、林仁记、万和源、同顺泰、胡信泰、一团春、陈合记、同泰、建春等36家落户白琳。抗战爆发后,日本兵实行海禁,三都澳、沙埕港禁止国内船只航运,以致于各地茶商、茶农纷纷跳楼。但是白琳的茶叶却能走出困境,主要是福鼎同业商会雇用外国轮船,如意国德意利士轮船公司、葡萄牙飞康轮船公司挂着外国旗帜,频繁地从沙埕港抢运白琳工夫、白毫银针、莲心茶、白牡丹、白毛猴。白琳茶叶在海外名声大噪,以致于英女王在1958年派人写信到福建省白琳市询问茶叶情况,至今白琳还流传着英女王非白琳工夫不喝的传说。民国时期,白琳茶叶的发展引起国内茶界知名人士的注意,民国廿五年(1936年)上海成立茶叶产地检验监理处,处长为蔡无忌,副处长为吴觉农,当年茶季在白琳设立办事处,检验白琳生产的茶叶。民国廿九年(1940年)庄晚芳(茶学家,茶田树栽培学科奠基人)在白琳委托茶商梅伯珍筹办示范茶厂。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4月,中国茶业总公司福建省分公司在白琳康山广泰茶行(误作双春隆茶行,笔者注)建设福鼎县茶厂,同年10月迁址福鼎南校场观音阁(可见省茶叶公司对白琳茶区的青睐)。原厂址改为福鼎白琳茶叶初制厂。1951年翠郊乡村民雷成回率先成立茶叶互助组,全县各乡村纷纷仿效成立互助组。1954年秋,郑秀娥、蒋德荣在玉塘农场(翁江茶场前身)茶叶短穗扦插育苗成功。1956年秋,在白琳翁江王花屿村开始利用短穗扦插培育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种苗,1958年在翁江成立福鼎县茶场,还划出一块12亩地开发品种园,供茶叶一百多品种优良种苗的培育,同时另划120亩地进行短穗扦插育苗,并在全国推广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优良品种;同年,在白琳开发万宝山茶园,把种茶推向历史高潮。1956年白琳茶叶初制厂购进大型苏制克虏伯揉茶机3台,白琳初制厂以生产红茶为主,福鼎茶场做为白琳茶厂茶叶原材料专供基地。1975年,福鼎县率先引进贵州的密植免耕经验在白琳推广。白琳下炉茶场种植免耕密植茶园20多公顷,翁江茶场也进行茶园改造。1986年省委书记陈光毅及省长胡平视察白琳下炉茶场,赞扬下炉茶场以茶补农,茶粮结合的做法好、方向对。1990年白琳茶厂出品的新工艺白茶获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1991年白琳茶厂出品的玉琳牌白牡丹白茶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白琳工业向石材行业转轨,茶叶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茶农生产茶叶的积极性还在延续前人的足迹,并向种植多品种优良茶叶轨迹上发展。二、白琳产中国名茶《福鼎乡土志商务表》载:白、红、绿三宗,白茶岁二千箱有奇,红茶岁两万箱有奇,俱由船运福州销售。绿茶岁三千零担,水陆并运,销福州三分之一,上海三分之二。红茶粗者亦有远销上海。白琳的茶叶品种有白毫银针、工夫红茶、绿茶、红茶标等,清朝白琳已形成了茶叶集散地,并且船运至福州、上海,再销往国外。1、白毫银针。清光绪版《福鼎乡土志物产》茗,邑产以此为大宗,太姥有绿雪茶,白琳有白毫茶,制作极精,为各阜最。中国著名茶学家、茶学学科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张堂恒著《中国制茶工艺》载:乾隆六十年(1795年)福鼎茶农采摘普通茶树品种的芽毫制造银针。据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福宁州志食货贡辨》载:芽茶84斤12两,价银13两2钱2分;叶茶61斤11两,价银1两4钱7分9厘。以上史料记载表明;明朝年间,福宁州就有用于生产的白毫银针的芽茶,价格与普通茶叶相比,相差几倍;白琳做为古代主要的产茶区,不仅是白毫银针产区,而且制茶工艺极精。古代茶农生产白毫银针掌握一定的经验。根据白琳老茶师回忆,生产白毫银针最忌讳的就是用手触摸银针与翻动银针,一手带咸性会影响白毫银针品质,二使银针上的茸毛脱落,产生质次的针;同时烘焙银针的火候与时间要控制恰当。2、白琳工夫。工夫红茶以白琳地名而命名。1980年被福建省茶叶学会编入《福建名茶》一书。白琳工夫红茶兴起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前后,迄今有160年的历史,当时闽、广茶商以白琳为集散地,设号收购,远销东洋,白琳工夫也因此而闻名于外。二十世纪初,合茂智茶馆充分发挥福鼎大白茶特点(代替原有的白琳菜茶的小叶种)精选嫩芽,制成工夫红茶、条形紧结纤细,含有大量橙黄白毫,特具鲜爽愉快的毫香、汤色、叶底艳丽红亮,取名为橘红,意为子般橘红艳的工夫红茶。白琳工夫之时以能闻名于世,主要是因为它十分讲究鲜叶原料的采摘嫩度,尤其是福鼎大白茶,更要求早菜嫩采。初制工艺中,特别注意控制适度萎凋,以提高鲜爽度,并严格采取轻重揉结合(用脚先轻后重,而后轻,先顺时针揉,而后逆时针揉,使茶叶能解块)。发酵讲究温度、湿度、时间,烘焙要采用炭火双复焙的方法,先以100-120℃高温烘至八成干,继以85-95℃低温烘至足干。后一次烘焙,要文中慢焙,认真掌握火候,力求在透发毫香的基础上保持鲜爽特征。这些工艺特点对于白琳工夫传统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3、莲芯茶。被《中国名茶志》(俞寿康著,1982年农业出版社出版)收入中国名茶。白琳是福鼎莲芯茶原产地,可惜这些年已很少生产。据史料记载,莲芯茶在清末民国有一些年份曾作为白琳生产茶叶的主要品种出口。莲芯茶,香气清幽,味醇鲜爽,汤色黄绿澄鲜,芽叶柔嫩多毫,外形细紧纤秀,外销东南亚一带,历受消费者赞赏。以莲芯茶薰窨茉莉花,称茉莉娥眉、茉莉秀眉,亦为花茶上品。莲芯茶对鲜茶叶品质要求很高,清明节前开采,要求芽叶细嫩多毫,叶薄而软,节短。莲芯茶经萎凋、杀青、揉捻、初烘、再烘五道工序制成。白琳还生产白牡丹白茶、新工艺白茶,白毛猴绿茶等名茶。三、茶人、茶商、茶馆自清、民国以来,白琳因茶出名,因茶而起落,茶市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而变化,几多欢喜几多愁,伴随着茶派出生许多茶人(茶商、茶农)。《福鼎乡土志地理》:……十四都……举州一带多植茶,谷雨一过,人行路中,茗香朴鼻。可以看出白琳茶叶生产分布于农村乡间,以茶农、茶人自家生产毛茶为主。所有茶叶集市于白琳,经茶商远销至海外。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制茶的经验智慧,生产茶叶技术日臻完善。茶业发展几起几落。1860年白琳工夫红茶遭受印度、锡兰等国红茶与国内安徽祁门红的冲击,茶价大跌,以致于翁江萧家三泰茶行,一夜之间在上海一把火烧毁,囤积五年的红茶,使家族一夜之间败落。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国际茶价下跌,许多白琳茶商破产,茶行、商号纷纷易帜;民国十九年(1930年)何金标劫掠白琳时,烧毁大马路房屋几十榴,同时也烧毁了一些茶行,劫持茶商子女为人质,一定程度影响了茶叶市场,抗日战争爆发,沙埕港被禁运的一年,茶叶滞销,一度使茶农把自家的毛茶烧毁,砍倒茶。抗战期间,白琳茶叶逆势而上,使茶商茶农有了发展空间。笔者收集了一份民国廿九年(1940年)茶叶收购收据(见附图)。茶商李华卿向翠郊村石床保周阿本白毫茶10斤1两,付国币19元1分整,可见抗战时,白琳茶市还是稳定的。1949年初茶价很好,可1949年后期茶叶败落。解放后茶叶收为国营企业经营,通过奖售茶农化肥粮食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农民积极种茶,恢复原有老茶园,五十年代茶叶迅速得到发展;六十年代与苏联断交后,红茶滞销,顺应市场发展,红茶改绿茶,总体来说,茶叶发展稳定。文革时砍六头,茶叶生产又受到影响。改革开发后,茶叶生产又得到新生;上世纪九十年代茶叶受石材行业的冲击,影响至今。白琳茶农生产茶叶的积极性却始终不变。自清末以来,白琳还出现一些家族茶馆,自身并没有经营,如垅墘李茶馆(点头李姓)、伡洋馆(伡洋杨姓)、浦后三茶馆(瓜园蔡氏)、胡信泰茶馆(宝桥胡姓)、广泰茶馆(小湾詹氏),这些茶馆都是家族企业,出租给广帮或南帮。或与之合作,当地茶人负责采办、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茶叶,广帮、南帮负责销售。白琳也出现一些茶商直接销售茶叶给国外。如洋中茶馆蔡德教、蔡乃仓父子长期与新加坡茶商合作,茶叶直销新加坡,梅伯珍经过多年茶叶经营历练,驻扎在福州,精通英语,他经营的茶叶销往东南亚、新加坡。吴世和的双春隆、袁子卿的合茂智茶行的茶叶直销香港、俄国等地。四、茶歌、民谣与茶俗白琳为茶叶集散地,聚集大量拣茶女工,长期劳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文艺智慧,唱起了许多烩灸人口的茶歌、民谣。拣茶歌正月拣茶春头初,拣茶姑娘喊做鞋;里面三寸粗布里,外面三寸做招牌。二月拣茶二日二,广东茶客还未来;去年茶价喊亏本,今年茶客莫敢来。三月拣茶三月三,拣茶俊某(姑娘)好后生,脸打光膛苏州粉,可比日头正上山。四月拣茶四月天,雨子来来著身边;脚穿木鞋起嗑响,肩头拿伞手拿线。五月拣茶五轮船,大男细女看轮船;哥哪要好仿绸裤,妹哪要好百绸裙。六月择茶热难当,广泰茶行太平堂;也有童某(男子)相玩笑,也有俊某(姑娘)倒明床(床铺)。七月择茶七月当,十分热闹是茶行;白茶先拣出去卖,红茶后拣价钱昂。八月拣茶是中秋,筛焙红茶乌溜溜;但愿茶卖好价钱,择茶阿妹多工资。九月拣茶是重阳,拣茶姑娘转回乡;也赚好酒寄次转(家里),也赚鱼肉送爹娘。十月拣茶秋风凉,择茶阿妹穿祥裙;也择黄道好日子,去送茶客上大船。十一月拣茶冷清清,茶行馆内都莫人;也有做茶败家计,也有女子赚大钱。十二月拣茶是年兜,拣茶赚钱一荷包;茶客赚钱讲真话,明年一定再来包。白琳茶馆建路边(山歌)我唱山歌约你添,你唱山歌给我添,哪里戏仔打八仙,我就添,哪里戏台盖八角,泰顺戏仔打八仙,哪里茶馆建路边。温州戏台盖八角,白琳茶馆建路边。哪里戏台建八角,哪里茶馆盖路边;温州戏台建八角,白琳茶馆盖路边。闹喳喳,闹喳喳,白琳茶街生产忙,家家户户去拣茶。早支坐厅中,晚去坐埕下;一年春夏秋,拣茶做不休。泡茶歌奇古技,锯杉柴,阿妙老婆会泡茶,茶叶粒粒仔,碗里两尾虾,爬里爬去变大虾。…………茶俗(1)冰糖茶,宾客来临,上好茶外,主人喜欢在茶中加入冰糖,增加甜味,使客人甜蜜感,并有待客礼重的感觉。(2)山奈茶,白琳人家里泡茶,喜大壶茶,在制好茶叶中加入中药山奈,在锅里炒热后贮藏,要喝茶时,抓上一把山奈茶叶泡在壶中,除茶香外还有药香。(3)祭祀茶,祭墓或其他祭祀活动都是先茶后酒,以茶为先。(4)入殓茶,老人去逝入殓前,由儿孙象征性在老人口中喂茶,意味着饱茶饱饭而归西。(5)茶亭茶,烧茶老人泡大缸茶,供过路人歇息喝茶、休息。(茶叶门户网)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988133.com/view.asp?id=43940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