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9日
-
探索祁红的初制和机制试验的正文:
初制试验
1935年春夏两季由安徽祁门茶业改良场借调我到该场搞祁红初制试验工作。春茶试验,茶场所采的生叶试制的红茶,却远不如附近茶农所制的祁红那样红浓,即向胡浩川场长汇报试验情况,胡场长要我反复试验,结果还是红茶不红,叶底乌暗。因此全场职工议论纷纷,影响很大,自己觉得试验工作没有做好,思想有压力。但红茶不红这个问题必须研究解决,我要求到茶园看看茶树生长情况,大家认为所有茶树生长极为茂盛,一片油绿的新枝放光夺目,芽壮叶肥可爱,据告这是去冬今春大量培土施肥所致。即从油绿的新枝上采摘芽叶少许回场与试制红茶的乌暗叶底分别用酒精浸泡于试管中,第二天察看各试管中酒精都变成深绿色的液体,其油绿的芽叶则呈黄白的叶片,乌暗的叶底则显出桔红色。由此可证明茶场生叶试制的红茶色泽乌暗是由于生叶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在初制发酵过程中很难全部消失,尚余留一部分叶绿素把红茶衬托成为乌暗的颜色而影响色香味。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个问题得到解决,我建议茶场夏茶试制祁红,不采用场内的生叶,全部采购附近茶农的生叶(芽叶呈浅黄绿色),得到胡浩川场长的同意,全场职工共同协助试验,试制出大批(约30担)夏茶祁红,打破祁红区不采夏茶的习惯。这批夏茶祁红运上海试销出口受到欢迎,茶商认为夏茶祁红叶底红艳胜过春茶,品质特优,为过去所罕见。事后写了一篇《叶绿素对红茶品质影响》的文章,以供国内红茶区茶树栽培与制造工作的参考。祁红机制试验1936至1937年我调任祁门茶业改良场技术员,专搞祁红初、精制试验工作。该场先后由日、德购进大小型红茶初制揉茶机和烘干机两种,以供机制红茶实验示范、推广之用,以求提高祁红的质量。第一年(1936年春)祁门平乒初制厂用台湾的大成式小型揉茶机和手拉百页式烘干机小量试制红茶,改脚踩为机揉,改竹笼烘焙为机烘,试制红毛茶4、5千斤,经过筛分手拣,精制成品茶箱装运上海试销,把祁门茶商素称西、南两乡祁红大王所产王牌祁红压在后面,茶场夺得当年祁红的;顶盘(最高价格),上海茶商极为震动!第二年(1937年春)试用德国克虏伯式大型揉茶机、解块筛分机、手推烘干机等各一台,大量生产机制红毛茶约2万余斤,加工筛拣分两大批运沪销售,大受外商欢迎,并说;这样的机制祁红有多少要多少,又获得一个;顶盘。祁门茶商对茶场试用机器大量生产时,曾有人大加反对说:;机器制茶一定要沾染铁锈和机油气味.高温快速机烘的红茶得不到祁红特有的芳香(火候香),这些谬传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机制红茶的试验成功,为我国推广机制红茶做出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由于当时社会制度的腐朽,得不到及时推广。购进茶机,洋为中用,改进品质,提高产量是件好事。但在试制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因为洋机器并不十全十美,日德茶机配备都不齐全,主要缺少蒌凋机具,要利用室内自然萎凋或日晒的方法,很难适应揉捻机大批大量的需要,影响红茶正常生产。在1936年春第一次使用台湾大成式揉捻机投入萎凋叶100市斤,运转正常,揉茶上下翻动很活,茶叶条线紧细,比脚踩茶叶大有改进,但因投有配备解块筛分机,要用2、3人散团筛分,工作显得紧张。手拉百页烘茶机,炉大烘箱小,火温高,茶叶撤在百页帘上,由上至下共6层,上茶下茶要2人操作,也显得紧张.第一次竟把大量红茶烘焦了,造成损失事故,原因在哪里?经过检查,由于该机缺少温度调节装置,炉温和烘箱温度究有多高?没有温度计观测,新机器性能没有摸清。后经共同研究,把制茶试验暂停下来,改进烘机,设计在s形通风管上开一个长方形(长24公分宽12公分)的活动风门,炉温过高时,把风门抽开一部或大都,以便进入一部分冷风,随时调节烘箱内的热风温度。并在烘箱进热风的喇叭形风斗上安置一个温度计以察看热风温度的高低,随时掌握烘茶适当的温度,保证红茶质量的要求。祁红机制的质量问题得到解决,第二年春着手解决产量问题。德国克虏伯大型揉茶机初制祁红,每日夜需要萎凋叶2、3千斤,缺少萎凋机具的设备,要靠茶场晒坪日光萎凋豹叶子不足以供应大型揉茶机的需求,如遇到阴雨天萎凋困难,影响红茶初制正常生产。为此特设计一大间加温萎凋室,一端安装一个热气发生炉,发生大量的热气,在另一端用鼓风机把热气抽进萎凋室,通过各层萎凋帘而排出室外,室温控制在30度左右6-8小时可萎凋一轮生叶,每日夜能萎凋生叶2千斤左右,这对战胜阴雨天,保证机制红茶不断生产,大量机制祁红起到一些作用。(冯绍裘先生19351937年在祁门茶业改良场工作。此文原载我与茶叶五十年).本书选自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70周年所庆纪念册》,略有囊节。)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988133.com/view.asp?id=42884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