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0日
-
抗战时期的茶界人士出版的珍贵茶报的正文:
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潘基文应邀参加阅兵式,日本首相安倍公开指责潘基文,立场有失偏颇。这也再次说明了安倍在对待日本侵略历史的问题上,连最起码的良知都没有。
日本侵华带给中国多少灾难,各行各业更是难以为继。在这段漫长的抗战历史中,每一个有血肉的中国人或走上战场,或据守后方,一致对外。各行各业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抵挡着侵袭,在茶界更是如此。1942年,在抗战期间,茶界先辈推出了一份命名为《武夷通讯》的蜡纸油印茶报。而今,在这份茶报之上,虽然字体早已模糊不清,但那泛黄的纸页里,苍老的是无情岁月,流逝的是茶人往事,弥漫的是文脉茶香……细细品味,不禁对抗战时期的老一辈茶人心怀钦佩。茶报诞生缘由1942年初夏,由于日军侵略,当时的国民政府茶叶研究所由浙江衢县迁至武夷山区的崇安,而一直出版的茶报《万川通讯》也在此期间停刊。直到敌军退了,茶人们才开始迁到茶场上工作。那年初冬,老一辈的茶人们决定再次编印茶报。当时正居于福建武夷山,于是将油印的茶报命名为《武夷通讯》。就这样,《武夷通讯》在茶人们的热烈欢迎中诞生了。茶报刊物历程1942年11月1日,《武夷通讯》茶报终于印出了第一期。此后决定每旬出版一期,每期16开纸8面,油印150份,分赠给各有关机关。直到1943年4月11日的第三期内容上,茶所工作人员对外宣布将增办一份《茶叶研究》月刊,同时将《武夷通讯》由原来的旬刊改为半月刊,版面也缩减为16开4版。内容不再是研究与报导和茶有关的文章,改为专门刊登国内外茶区通讯、茶叶消息以及茶叶设施与技术上的内容介绍。之所谓调整《武夷通讯》的原因有三个:其一:因为《武夷通讯》是承接《万川通讯》所创立的。在编辑、选稿、出版单位等方面都由原来的一班人员制作,无论从形式、内容还是风格上都与《万川通讯》如出一辙,毫无突出之处;其二:当时的福建正处战乱经济困难期,茶叶研究所经费有限,加之油印刊物的纸张也时常短缺;其三:编者们对小报不甚满意,认为这份小报纸张单薄、印刷不清晰、更重要的是篇幅太少,容纳不了长篇大论的文字。因此,当东南合作印刷厂建立后,编者们就打算采用铅字印刷茶刊并扩大版面,这才创办了《茶叶研究》月刊。茶报新生延续为了弥补《武夷通讯》的缺陷,编辑们在创办《茶叶研究》月刊时,对《武夷通讯》茶报做了改版。改版后的《武夷通讯》也并非是每期都编排四个版;有时它编排了六个版、八个版甚至个十版。《武夷通讯》大多是根据稿件多少、重要时节或者实际需要而进行调整编排。在1943年11月1日,《武夷通讯》创刊的一周年日子里。编者们还在《武夷通讯》上套红刊出了“元旦特大号”字样,并且精心编辑了24个版面来庆祝《武夷通讯》问世一周年。自1942年11月1日至1944年4月16日,《武夷通讯》茶报的编者们,在困难的物质条件下,艰辛的茶叶科研中,以最大的热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编印出刊了一期又一期的《武夷通讯》。令人遗憾的是,在而今存留的32期《武夷通讯》中,第36期的出刊日期是1944年4月16日。而从这天起直至1945年8月茶叶研究所停办的一年时间里,第36期以后还有没有继续编印?若是停刊,又是何时停刊?停刊是否编印了停刊号或者终刊号却不得而知。时至今日,《武夷通讯》究竟编印了多少期还一直是个谜。七十多年过去了,《武夷通讯》成了近代茶史上重要的资料和宝贵的遗产。正是老一辈茶人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茶人精神,才给了我们如此弥足珍贵的《武夷通讯》。我们应该记住那些为茶界默默奉献的老一辈茶人们!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988133.com/view.asp?id=42817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