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1日
-
我们的茶友:“藏报大王”王树友11936的正文:
A5收藏了近五万份报纸的他说:报纸为我打开了一扇窗
因为喜欢书法,他开始在报纸上练字;因为来到昆明,他开始卖报;因为卖报,他14年来收藏了近五万份报纸;因为藏报,他爱上了写作;还是因为报纸,他遇上了自己生命中的爱,他也因此被朋友称为藏报大王。如今,王树友成了昆明金刚村里的文秀才,书法一流、豆腐块常见诸报端、十多年来的国家大事他也能说出个一二三。
骑永久牌历尽艰辛到昆明
1993年春节,23岁的山东小伙王树友和女朋友吵了一架,便负气离开了山东老家,骑着永久牌自行车,怀揣500元钱义无反顾前往向往已久的春城昆明。
我当时心里有个念头,要做现代徐霞客,游遍名川大山,到中国最美的春城安家,然后写游记。揣着伤感和文学梦,经受着颠簸,王树友沿320国道,游孔庙,走开封府,登黄鹤楼,访古隆中,游桃花源一路上他吃尽苦头,写了厚厚的一本日记,为了攒路费,他在河南为路边的商铺写过招牌、做过广告,到贵州盘县时,他重重摔了一跤,自行车被摔出二三十米,日记本、证件等物件也摔下悬崖了。
1993年3月底,王树友终于抵达昆明时,已是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状如乞丐,而且自行车也彻底报废了。
卖报练字成书法家协会会员
举目无亲,又听不懂云南方言,王树友徘徊在昆明街头,到最后近乎绝望的他在巡津街遇到了卖报人刘艳节。刘艳节听完这个衣衫破烂的山东小伙的事后,二话没说就赊给他一些报纸,让他卖完后再付钱,晚上又把王树友带到自己家去住,这一住便是四年。
我一路辛苦走了3个月,尝尽了艰辛,不想在昆明却遇上了好人,刘艳节是我这辈子的恩人啊,我当时已经和乞丐差不多了,他让我真正感到了人间的真情,我那时就爱上昆明了,决定永远留在昆明!王树友说,后来的日子里,他就用更加卖力地卖报干活来报答恩人。
从小酷爱书法的王树友,一个偶然的机会曾师从山东省著名书法家孟繁水,家里穷,他就用旧毛笔蘸着水在旧报纸上练习,且养成了收集旧报纸的习惯。
来到昆明后,王树友成了一个卖报人,收集旧报纸和练书法的习惯也坚持了下来,他将报纸收回来后,有价值的报纸就收藏起来,没价值的就当了练字的材料。
不辍练字,王树友开始收获成功的果实:1993年获得雷锋杯全国书法大奖赛三等奖,1995年获得庆祝全国总工会70周年全国书法大奖赛一等奖,1996年获得华联杯国际书法美术作品大奖赛铜奖,2000年被收入《中外书画家名人录》,2001年获得21世纪全国书法大奖赛一等奖。王树友还成为了昆明市书法家协会的一名会员。
我感觉自己已经是一个云南昆明人了!王树友告诉记者。
收藏报纸让他爱上了写作
收集旧报纸渐渐培养了王树友的一大爱好收藏报纸。来昆明几个月后,正赶上昆明举办第一届昆交会,王树友在双龙桥摆摊卖报纸,他发现刊有昆交会相关新闻的报纸很有纪念意义,就收藏了《云南日报》、《昆明日报》、《昆交快报》等几种报纸。这以后,他收藏报纸一发而不可收拾,每逢国内外有重大新闻、国家有什么喜事,他都会尽量收集市面上能见到的报纸。
如今,王树友已收集了近五万份报纸,在堆积如山的报纸里,记者发现了当年《生活新报》、《云南信息报》、《大众消费报》、《都市时报》的创刊号,还有《云南日报》、《昆明日报》、《滇池晨报》、《工人日报》《人民日报》《香港大公报》等三十多种全国的各种报纸,甚至还藏有外文版的《中国日报》。而内容几乎全部是国家大事,如从1994年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2001年7月13日申奥成功
报纸为我打开了一扇窗。王树友说。因为这样的不懈收藏,王树友越发觉得报纸是历史的见证、知识的宝库,他沉迷其中,成为藏报爱好者,他也从报纸中吸取了营养,从1995年至今,他相继在各种报刊上发表了数十篇散文、随笔、评论以及书法作品。
报纸成为爱的红娘
王树友是典型的山东汉子,但在昆明十多年后,他的云南话倒比山东话说得流利。现在,王树友的身份是农民,家住昆明金刚村。
我和树友是因为报纸才认识,后来慢慢谈朋友才组成了家庭,他是个报痴!没办法!指着家里的一堆堆报纸,王树友站在一旁的妻子金存华对记者说。
王树友说,从1995年起,他就每天都能碰上一位年轻的昆明姑娘来买报纸,两人在一买一卖中,渐渐建立了友情,他们开始聊报纸、聊天下事,就这样,两年时间成就了两人的感情,1997年,这幸福的一对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如今,山东人王树友带着农村妻子和一儿一女住在昆明世纪城附近的金刚村,没事的时候,他仍练他的字,写他的随笔。
我觉得自己总算实现了愿望,来到昆明成家立业,过上了安定又幸福的生活,做了个真正的昆明人,并能随性地生活,我很满足了。王树友笑言。
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988133.com/view.asp?id=42702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