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09日
-
唐茶配甜点才算下午茶_唐朝以胖为美都是茶点惹得祸的正文:
据说,在唐代公子小姐们开派对时,茶宴上最风靡的茶点是大型冻酥花糕,更有令人啧啧称奇的玉露团(是一种类似奶油冰激凌的甜点)和半透明的“透花糍。想一想,都让人垂涎三尺啊,那么唐朝人到底是如何喝下午茶的呢 关于唐美人们的下午茶,很多古典文学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蛛丝马迹,细细琢磨你会发现其实挺有趣的。《杨太妃外传》中就表现了这样一个小细节,唐玄宗晚年因为过度思念杨贵妃,无心饮食,在这种情况下,“张皇后进樱桃、蔗浆,圣皇并不食”。
虽然这只是帝王生活的一个小细节,但却透露了唐代茶点的重要信息。在古代还没有糖精一说,唐朝人最看重的甜味剂莫过于糖浆。在唐以前,蜂蜜和麦芽糖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甜料,南北朝后,甘蔗才慢慢取代蜂蜜和麦芽糖成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甜料。唐人把甘蔗汁晾晒、熬煎做成浓缩的甜浆,保存在缸、罐一类容器里,宫廷还会将大量的蔗浆存入冰窖深处,以便长期保存。宫廷中讲究的甜品都是靠浇上蔗浆形成,如王维就有“蔗浆菰米饭”之句。唐朝人可能比较嗜甜,春夏喜欢吃新鲜的樱桃,常常要浇上蔗浆,增加其甜度。窃以为,唐朝以胖为美可能也是为了遮掩其嗜糖的癖好。而唐代茶点中所讲的“酪“是未经风干的鲜奶酪,状态接近今天的酸奶,呈半固态、凝冻状。吃樱桃的时候,是把这样的乳酪像浇卤一样,浇到鲜红的樱桃上。以鲜乳酪的肥浓滋润相配初熟樱桃的鲜甜多汁,再辅以琥珀色的冰蔗浆,其口感之美,可想而知。在唐代茶点中,奶制品甜点几乎占据了茶宴的半壁江山。另外当时的茶点还特别看重“酥”制的甜品。重要宴会一定是要有精致的大型冻酥花糕,最为流行的可能就要算酥山(外形有点像我们现在吃的冰沙)。说起来有点神奇,其制作工艺称为“滴酥”,竟颇接近今日向蛋糕上挤奶油裱花的方法:将酥微微加热到近乎融化,拌入蔗浆或蜂蜜,然后由妇女们拿在手里,向盘子一类的器皿上滴淋,一边淋一边做出造型。甜酥“淋”成山峦起伏的形状之后,经冷冻定型,便会牢牢地冻黏在盘子上。在连盘端上宴席之前,还会插些人工做的彩树、假花作为装饰。韦巨源拜尚书令,曾经向中宗、韦后进献“烧尾宴”,其中有一道“贵妃红”,旁注“加味红酥”,便明确显示这是一种用掺有香料的红酥制成的甜点。席上还有一道“玉露团”,旁注“雕酥”,则是把冻酥加以雕刻,形成精美的艺术化造型。这样看来,英国下午茶可真不值得一提。另外,想半透明状的毕罗、米锦、虹桥、寒具、龙睛粉、清风饭……唐代茶点之精巧和丰富可见一斑。怪不得唐朝人要以胖为美,如此美腻的茶点胖一点也是乐意的。手机浏览点这里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988133.com/view.asp?id=38828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