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1日
-
关于利用武夷山风景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正文:
要】为了顺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实现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现代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研究性学习。本文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阐述了笔者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实践和体会。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调查实践;感受
【中图分类号】G4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049-0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首次把综合实践活动列入了高中的必修课,其中研究性学习成为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本文拟就利用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武夷山的旅游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感受谈些粗浅的认识。
1课题与目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旅游已成为大多数人休闲度假的一种重要方式。面对目前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大好形势,武夷山市也逐步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和宣传力度,强化和加强了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并把“旅游兴市,旅游强市”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为此,充分利用“双世遗遗产地”的旅游资源与文化,指导学生利用课余及假期对武夷山风景区旅游资源的现状与前景进行调查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地利用“了解国情、立足国情”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指导思想与操作思路
2.1指导思想: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学习。相信“处处是创造之处,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所以在活动中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并获得成功的体验;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其个性能力,追求并鼓励学生的多元发展,注重学生在活动中责任感和自信心的培养。
2.2操作思路:积极准备――实施调查――形成成果――成果展示。
3具体操作过程
3.1积极准备
3.1.1分工协作。小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集思广益,使小组第个同学明确分工和各自承担的研究部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就组员的分工提出参考意见和建议,并指导学生讨论和制定研究方案。方案的内容应包括①对课题内涵的界定;②研究的背景(即课题是如何提出的);③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④研究内容;⑤研究的主导学科课程以及相关课程;⑥研究分工;⑦研究过程和步骤;⑧研究所需条件预测;⑨研究的主要方法;⑩预期的成果(论文、调查报告、方案设计等)。在这一阶段,小组同学制定了研究计划,设计了具体方案。如,有的同学负责以游客的身份体验武夷山景区各景点的服务水平;有的负责设计调查问卷,有的负责查询著名旅游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以便于在比较中发现问题。
3.1.2材料的准备。组员在组长的安排下,就武夷山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依据、现实条件与存在的问题、国内国际比较、前景展望与预测等方面,分别从报刊、杂志、网站等去收集,小组人人动手,制成相关的资料集、光盘等,调查设计组的成员围绕小论文准备阐述的重点问题设计调查问卷,这一阶段,学生的协作精神、兴趣特长等都开始体现。
3.1.3采访对象的联系。小组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采访对象,如武夷山市旅游局、环境保护局、公共交通部门等为对象,这些部门,由学校发出介绍信,学生自己主动联系,确定采访时间,并准备好记录。
3.2实施调查。这一步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这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在事先分工、材料、采访对象、采访目的、采访内容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学生作为实践主体去融入社会,显得很自信,内心也很激动。具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负责到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采访,过程有记录、有录音、有照片,各职能部门对于有备而来的学生到访是欢迎的,不少职能部门反映,由中学生就“武夷山旅游状况及前景”为课题前去采访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是新事物;第二部分是负责到武夷山风景区进行实地考察,有的沿途观察景区的旅游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并拍摄了大量的照片,有的对景区负责人及管理人员进行采访,询问有关景区发展规划;第三部分是负责在市区或景区内对市民、游客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群众对武夷山旅游资源开发的意见与建议,我们的学生戴着校卡,举止文明,落落大方,受到好评。
3.3形成初步成果。调查返校,虽然疲惫,但学生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占有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和初级资料,包括文字、图片、数字、资料选摘等。在采访调查中,学生也学到了许多待人接物的道理,这些知识都是书本上所没有的。我及时引导学生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界定,对上述材料进行辩别、分类筛选,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综合,上升为作为理性认识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在研究性学习课上,我组织小组成员向其他研究性小组成员介绍本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及还需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对论文初稿进行讨论,就论文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通过这种方式,充实和完善了论文,也培养了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展示自己才华的能力。
3.4成果展示。小组成员将小论文内容及相关照片制作成Powerpoint文件,在论文答辩会上予以展示,回答老师、同学就论文内容提出的问题,在答辩过程中,他们把握住了三个C即Clearness(清楚),Coneisness(简要),Courtesy(礼貌),对于在采访中形成的一些较好的建议、方案等指导学生给相关职能部门和景区管理处写建议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4实践意义与感想
意义: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增进了对社会的直接感受,锻炼了与他人合作与交往的能力,初步培养起科学的态度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通过对课题的社会性研究,学到了不少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东西,发现了自身的不足,明确了自己的使命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感想:
4.1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无论是在研究内容、课题选择、研究过程,还是在活动形式上,都为学生创造一个发挥自身潜力的宽松环境,特别是一些并非平时学习的“尖子生”,他们通过自身的能力,也同样能在活动中表现得出色并受到老师的赞许和表扬,此时,一种自豪感与成就感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原来我也行!”因此可以说,研究性学习有利于点燃每一位学生智慧的火花,有利于学生发现自我,增强信心,从而亲近学习,学会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提高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4.2研究性学习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主动权在教师手里,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仅仅起一个示范、指导、组织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方便的人,而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充分体现了师生平等的原则。事实说明,教师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教师既做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的导师。
4.3研究性学习能带动教师的成长。“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要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得到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平等地对待学生;教师对所教科目的专业知识要全面掌握,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扩展知识结构,自觉由“传授型”、“经验型”转变为学者型、科研型、交流型,既有科学家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探索兴趣,还能像艺术家那样富于想象,富于幽默,善于与学生交流情感和思维成果,真正做到为人师者当善学。总之,“研究性学习”能促进教师不断进步,要求教师全面发展。
4.4研究性学习应注重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体验,重在看学生是否按科学规律掌握了调查研究、科学探索的办法,而不必太看中结果,应把握好研究过程与出成果的“度”;开设研究性课程决不可以冲淡和忽视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创新,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应体现在研究性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而且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认识过程、知识形成过程的关注,并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提出富有启发性、能启迪思维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和创造性思维火花的迸发,教师应从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广度及人的完善发展的深度来探讨和思考教育教学的规律,将学科教学与研究性课程作为相互依托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做到学用结合,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988133.com/view.asp?id=31867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