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8日
-
六堡茶历史:六堡茶渊源的正文:
�茶历史:六堡茶渊源
谈到六堡茶的渊源,当今报刊、网文、南北方的茶业专家们均说始自唐代,有1500年的历史,依据是权威经典''唐人陆羽《茶经》,似是定论了。笔者有疑,以苍梧悠久的历史、岭南文化之灵气,这不太蠢看岭南人了吗?于是就查这本中国第一位茶叶专家、人称茶神陆羽的《茶经》。成书于公元780年(唐中叶)的《茶经》开篇第一句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榈,叶如丁香,根如胡桃。请注意这一句:其树如瓜芦。那么岭南的茶的来历呢?陆羽引用了在他之前问世的《桐君录》(东汉人著,一说南朝刘宋人著,全名《桐君采药录》,已佚)一书的记载:又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煮盐人但资此饮,而交广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香?辈。此《桐君录》说得很分明,瓜芦木,高大的茶树。显然,南方种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茶都长成高大的乔木了,长成乔木的茶树,人称老茶婆,百龄以上了;交广最重,重,即看重、重视。文中的?,此字有三解:1、菜;2、择取;3、通茅字用。显然是茅之意,且是香茅、桂、姜一类(辈)的香料之属。整段《桐君录》传递了历史深处的信息:南方有老茶婆,树龄上百年了,叶芽也似通常的茶叶,但味很苦涩,只制作成细碎的屑茶,饮用可提神,通夜不眠。煮盐人常买它饮用,而岭南两粤的居民十分看重此茶,视为珍品,有贵客来预先备设此茶,并在茶中加上香料一类的东西用以去其苦涩。交广呢?交广二字的交字大有玄机!关键就在这个字!就是:交、广二州。读不懂这交字,便只能在唐代止步了。交州和广州的行政建置,是唐以前、隋以前、两晋南北朝以前''东汉未年三国的吴国孙权(于黄初七年,公元226年)设立的。在这之前,汉献帝在岭南只设一个交州管辖(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州府设在苍梧郡之广信县,即今梧州市。交州一分为二后,梧州划入广州辖内,原交州治所迁至交趾(今越南国之北方)。弄清交广的历史沿革,才能揭开岭南茶文化的历史真面目,这一厘正,可以改写岭南茶文化历史传统的说法(自唐朝始,仅1500年),而应往前推500年,足有2000年的沧桑岁月了!《桐君录》这段史实,交代了梧广两地人茶文化之精彩和艺术品格。你看:以茶待客,客来先设,隆而重之,敬而待之;诚诚兮、恭恭兮、虔虔兮,酽茶一盏,加上香片,请君先尝;涩中有甘,甘中闻香,这远远不是云南、四川煮井盐人那种低水平的牛饮了,而是由饮而品,升格成粤人待客品茗之道,升华、精致为茶道了;茶,已从饮、满足解渴的生理需求,雅化为一种高级文化精神享受了。《桐君录》记述的,仅是粤人对百年老茶婆的饮法,至苦涩吗、?就取为屑茶,就加以香?辈(香片之类);如此泡制、如此品茗、如此茶道、如此茶艺,大异于他地的饮法与做法,洋溢着岭南文化活色生香的独特韵致和异趣奇巧,《桐君录》能不记上一笔吗?陆羽先生能不将其载入经典吗?老茶婆有老茶的制法、饮法,百龄老茶婆年轻时就没有通常新茶的制法和饮法吗?当然有,但并无特别之处吧,《茶经》不载了。如上所述,汉代梧州就产茶,饮茶已成习俗。饮的什么茶?梧州向来只产六堡茶,这六堡茶有二千多年历史,似无疑问,并非虚言了。一个交字之考,考证出个交州来,把汉未的苍梧六堡茶摆上了桌面,意外之得也。陆羽在《茶经》还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氏,存世在黄帝之后舜帝之前,是华夏农耕文化的鼻祖,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百草经》),是华夏饮茶的第一人,中国人饮茶始自神农氏之传。《史记》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虞舜大帝曾南巡狩苍梧之野,给岭南带来华夏农耕文明和生活方式,使苍梧蛮族明德。这位岭南文化开拓者,南巡苍梧之野之时,其明德、教化的菜篮子是否也有茶文化的项目呢,这当是在不言中吧。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988133.com/view.asp?id=26626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