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7日
-
安溪铁观音茶企折戟ipo的背后的正文:
3EA股茶叶第一股的桂冠,至今无人问鼎。
3月29日,证监会公布,包括华祥苑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祥苑)在内的七家企业终止IPO审查。这是继今年1月,安溪铁观音集团(下称安铁)IPO审查终止后,闽茶企再度中断进军资本市场的旅程。
两家闽南铁观音茶行业的龙头企业,花费数年精力,耗资数千万元,却梦碎上市之路。
对于两家茶企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但这也同时让一些欲申请IPO的其他茶企,瞬间退烧,恢复片刻理性。其实,更需要退烧的,是曾给福建带来无限荣耀的铁观音茶产业。闽茶企梦碎IPO,也折射出躁动的铁观音茶产业中,存在的种种发展硬伤。
折戟IPO
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柴、米、油、盐、酱、醋企业,由于与民生消费紧密联系,日渐与资本结缘,行业龙头的上市企业数不胜数。但开门七件事之一的茶企业,在产值居世界前列的情况下,却迟迟难以在A股实现零的突破。
数据显示,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2011中国茶叶行业发展报告》,我国茶叶的种植面积197万公顷、产量147.5万吨、农业产值530亿元,均居世界首位。除了2011年天福(开曼)控股有限公司(HK.06868)在港股上市之外,纯茶叶类的拟上市企业在资本路上似乎遇到了重重挫折。
安溪铁观音集团冲刺A股为先锋,华祥苑紧随其后,相继都在IPO审查中败下阵来,而此前上市意愿颇高的八马茶业、日春茶叶等茶企,在媒体面前,纷纷选择了沉默。
针对多家茶企折戟IPO,不少业界坦言,闽茶行业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
一位不愿具名的茶叶行业人士表示,为谋求上市,茶企需提前3-5年准备,在这过程中,企业除了动用大量财力、精力,还动辄花费数千万元,进行企业包装、延伸生产、研发等产业链,并打通各路关系。更要命的是,有些企业为了符合上市所需的财务数据要求,不得不大幅度虚增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这无形中需要补缴高额税金。当上市失利,企业现金流必将受到严重冲击。一业界判断。
若茶企未能及时调整步伐,这些原来排在茶行业第一方阵的企业极有可能被其他茶企后来居上。一位茶叶行业人士认为。
史上最严IPO财务审查
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行人士认为,闽两家茶企上市失利,大背景是不幸地撞上了史上最严财务核查风暴的枪口。
今年年初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证监会)掀起史上最严财务核查风暴,着手对近900家排队的IPO企业进行财务核查,包括对关联交易、存货判断、现金收付等20-50项财务指标进行抽查,以及令保荐机构严格自查。创业板发行部主任冯鹤年就明确表示,依据首发办法,创业板、中小板IPO公司报告期内财务指标必须严格符合成长性要求,特别是拟上市企业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等硬性指标方面。
同时,一位投资银行的专业人士认为,来不及在2012年IPO的企业,还将面临进一步补充2012年度财务数据,甚至根据2012年企业经营情况进一步修正IPO申报材料的需要。
正因如此,一些IPO排队企业感到不小的压力,一批疑似原IPO招股书申报稿有问题或2012年业绩下滑的企业纷纷选择撤退,或是被证监会终止审查。截至3月29日,拟在沪深两地上市的企业中,共有123家企业终止审查。拟上市企业终止审查的数量、密集程度创下2013开年以来之最。
据悉,安铁和华祥苑分别在去年6月和8月提交了《首次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请深交所主板及中小板上市。根据要求,它们的财务数据必须符合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且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等多项要求。
然而,两家茶企通过数月的等待,并没有等来告捷的消息。
记者就终止上市审查原因,致电华祥苑负责上市的一位黄姓副总。对方表示,企业是在3月的最后一周,主动向证监会提出撤回上市计划的。原因在于2012年业绩下滑严重,且对2013年的形势预估也不乐观。企业综合考量后,就决定暂缓上市计划,但并不愿意透露企业在2012年业绩下滑的具体数据。
业内人士分析后认为,华祥苑此举为自己留了条后路:对于在2012年业绩下滑严重,甚至出现亏损的企业来说,IPO希望日渐渺茫,与其继续等待漫长的审批过程,不如撤回来避免更多保荐费用的产生。
由于华祥苑暂未披露《首次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记者未能了解其2009-2011年度的财务数据,但另一家茶企安铁所披露的IPO招股说明书,却在披露后不久,财务数据就受到外界质疑。
财务数据受质疑
在安铁还未收到证监会的IPO终止审查通知前,就有茶叶行业的专家对其近三年来逆行业发展财务数据表示出质疑。
根据安铁的《招股说明书》,公司在2010-2011年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678亿元和2.275亿元;同期,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629.11万元及4889.38万元。由此可知,安铁在2010-2011年营业收入增长35.58%,净利润则增加了85.97%
一位铁观音茶行业专家认为,以安铁这样好的业绩,估计会令生产、经营铁观音的同行备感汗颜和羞愧。
来自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数据(附图表)显示:以安溪海峡茶都的销售数据为例,2010年度、2011年度安溪铁观音年总销量分别为16569.4吨和16785.9吨,仅微增1%左右。
价格方面,2010-2011年间,安溪铁观音平均价格指数(平均价格指数;中国茶叶价格指数的编制采用加权平均法,按农产品惯例,指数的基期数值定为100,发布周期为一个月发布一次。)分别为124.76和128.38,两年只上涨2.9%。
数据分析可得知,2010-2011年,福建省安溪县铁观音茶叶的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均处于平稳状态,但安铁却逆市增长,甚至在2011年增长85%以上的利润。
对此,安铁在《招股说明书》中的解释是,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的品牌优势,通过直营加盟的连锁经营模式,实现了快速扩张。
茶叶专家认为,以加盟店扩张的数据,安铁可以解释销量增长的原因,但由此却难以合理解释85%高增长利润的来源。
其他茶行业专家也有不同的见解。另一位铁观音茶行业人士则认为,安铁的销售数据远高于安溪县的海峡茶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由于安铁近几年朝品牌化发展,且此前以国企的身份,集中了安溪铁观音行业的主要资源,而海峡茶都的不少批发门市部,利润难以和安铁相提并论。
不仅是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等财务数据,在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方面,安铁也被曝关联交易信息未披露,构成虚假陈述等情况。
产业硬伤
对于茶企折戟IPO,成朴资本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认为,茶企上市审查终止的原因有很多,但大多都会指向一点:即认为企业缺乏持续的盈利模式。
茶企内部生产环节、管理环节、销售环节的几大硬伤,是茶企难以说服上市审查委员会的根源。厦门茶叶协会相关人士说道。
销售终端困局
直营店和加盟店的经营,是拟上市茶企的销售产品的最主要模式之一。在安铁的招股说明书中,公司专卖店数量迅速增长,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的直营店数量从2009年初的5个增长至10个,加盟店数量从2009年初的170个增长至353个,基本覆盖全国市场。
安铁将加盟商数量及销量的大幅增加,作为企业在报告期内利润增加的原因之一,可见加盟商的重要作用。但在业界看来,这些茶企的直营店和加盟店能否赚钱,本身就值得怀疑。
一家位于厦门莲坂附近的茶叶专卖店,已营业了七年有余。一百平方米的店面,每月的房租就要近5万元,再加上8个员工工资,以及水电税收等其他成本,每个月的营业成本至少要八九万元。一般而言,茶叶的毛利在100%左右。这也意味着,若销量达不到20万元,亏损是必不可免的。我们店其实都是在亏损经营的,杨女士私下透露。
由于该门店所属茶企公司在厦门以直营店为主,加盟商则更多往国内中、北部发展。杨女士告诉记者,一般加盟商的进货折扣在4-5.5折之间,加上物流成本等因素,单产品成本一项就比直营店高出不少,加盟店的盈利能力更是可想而知。
厦门茶叶协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资深人士说,厦门不少茶企但凡有点规模,就会想方设法开放加盟。至于加盟商的盈利状况,茶企没精力,也不愿考虑。这就导致了市面上的茶叶店今天开,明天关的现象比比皆是。
不仅如此,为了展现茶企的品牌形象,经销商动辄花上上百万,甚至数百万装修一家茶叶会所,配备全套红木家具、名家字画、古玩珍藏等。
礼品经济之殇
谈及茶叶的产品定位,众多铁观音茶企纷纷指向了高端礼品茶。
近几年,主打高端茶礼的华祥苑就曾推出铁观音2008帝尊皇韵,每斤售价为12800元;售价3000元,200g礼盒装的金凤凰3000浓香型铁观音;而安溪铁观音集团的一壶清、清风吟等,每斤售价为4800元至9800元等;以商政礼节茶闻名的八马茶业,其中高端产品赛珍珠8000,250g礼盒装的售价就要4000元,相当于每斤售价8000元。
然而,在业界看来,高端礼品茶作为国内茶企,特别是铁观音茶企的主营产品,带动了一大批茶企的快速发展,但愈来愈高价的礼品茶路线,也带着这些茶企走向了一条没有归路的死胡同。
中央禁奢令的出台,一时间引发高端茶企销量大幅下滑。
三四月份,正是春茶上市的时期。对于大部分铁观音茶店来说,往年来络绎不绝前来预订的老客户,今年却鲜见人影。
一般十批客人中,有两批愿意买茶的,就算不错的了。在位于厦门莲坂附近的一家某茶叶店里,店长杨女士告诉记者,而且现在高档的礼品茶消费也越来越低,以前卖得好的,是2000元一斤的高端茶,现在已经降到500-1500元之间。
事实上,不仅是该家茶店,当前多家终端茶叶店的盈利情况都不尽如人意。
位于华侨海景城的一家品牌铁观音茶企,在苦苦支撑了近一年后,选择与一家红酒商合作,设立店中店,共摊营业成本。
这可能会导致监察部门对华祥苑、铁观音集团等后续的盈利能力产生担忧。刘树江认为,礼品经济的退潮,应是导致高端茶企上市难产的一根导火索。
单一的营收方式
当前,华祥苑、安溪铁观音、日春茶叶各门店仍以乌龙茶大类下的安溪铁观音茶销售为主,红茶、白茶、黑茶、绿茶等为辅,且销量集中于茶产品。
有行内人士认为,单一的茶产品结构,带来单一的营收方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这也是闽铁观音茶企的软肋。
根据天福2011年及2012年的中期财报,两年间,茶叶的销售收入均占据其总收入的75%左右,而茶具和茶食品则分别带来12%及11%的收入份额,其他旅游、地产收入则占据2%左右,就如天福官网所叙述的已成为集茶叶加工、销售、科研、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全方位茶业品牌。
不仅如此,在茶产品种类上,天福覆盖绿茶、红茶、花茶、普洱茶、乌龙茶等多个细分市场,包括袋泡茶、茶食品、茶具等共有1800多种产品在售。
相比之下,安铁的招股说明书则显得单薄不少。安铁的招股说明书提及:本公司的主营业务为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主导产品为以安溪铁观音为主的凤山牌系列乌龙茶产品。
在财务数据上,2009年-2011年三年间,主营业务凤山牌系列的乌龙茶产品为企业贡献了97%以上的营收,仅有1%-3%的收入,是来自于其他茶品类、茶食品、茶具等收入。
收购环节之踵
当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或产品出现公众信任危机时,近乎单一的产品结构,容易让企业陷入不可预见的风险。企业管理专家张先生如是说。
去年开始,越演越烈的农残风波,以及欧盟日渐提高的茶叶安全标准,也给茶叶全行业带来不小的影响,而对于铁观音行业,更是致命的打击。
一位长期致力茶园管理的人士透露,大品牌茶企之所以屡次出现农残、激素超标事件,都在预料之中。他们只是建立漂亮的现代化的茶叶加工工厂和销售终端,对于生产环节并不重视。茶园管理专家告诉记者,茶企往往通过一纸简单的合同,就要求茶农今年必须种出多少斤茶叶。但在趋利作用下,茶农的做法往往非常短视:长势慢了,就往地里打激素;虫害多了,就打农药。可以说,茶叶行业现在还走着数年前奶制品行业的的老路。
根据安铁的招股说明书,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毛茶,占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成本的60%以上。目前,公司毛茶的供应渠道以外购为主,自有基地自产为辅毛茶外购金额占采购总金额的比例约为90%,外购数量则占总数量的比例约为95%。
安铁同时也承认,在毛茶收购环节中,当品控体系制定存在缺陷、执行力度不够或审评人员鉴别失误等现象,将会影响产品质量。
标准化之路
在业界看来,回归到茶叶的安全和品质本质上,真正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这也许是铁观音茶产业得到资本市场认同的关键。
曲线上市
华祥苑黄副总告诉记者,如果今年下半年形势好转,不排除再度排队上市的计划。
齐鲁证券厦门营业部陈征宇分析,一旦被终止了IPO,那么公司需要重新递交上市申报材料,重新排队接受审查。想再重新进入IPO程序,就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预计一年半载内很难在A股上市,但不排除在A股以外的其他交易市场上市。他认为,由于当前国内主板市场IPO审核趋严,对于本就没有成功上市范本的茶产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茶企将眼光瞄向了境外借壳上市的途径。
目前,除2011年9月在香港主板挂牌的台资企业天福(06868.HK)外,还有借壳华丰集团的大自然茶业(00364.HK)、借壳龙发制药的龙润茶(02898.HK)以及借壳中国矿业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武夷星(00340.HK)。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18日,香港上市企业华丰集团(00364.HK)宣布,斥资24.87亿元,向大股东蔡振荣等关联人士收购福建茶企大自然茶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全部权益,作价将以现金、发行代价股份及可换股债券形式支付。
据了解,大自然茶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号称福建首家生态科技茶业企业,专业从事乌龙茶生产、加工、销售、科研及茶文化传播,公司拥有三大生态高山茶园基地,以及在国内和香港均已注册商标的坪山功夫茶品牌茶产品。
曾有未经确认来源的消息透露,大自然茶业原计划以新股形式在香港分拆上市,以100亿元市值进行招股,集资25亿元。有关计划更改后,改为注入华丰集团,变相在港股借壳上市。
借壳上市或许是一种节省时间成本、操作较为方便的上市途径,而且,已有成功案例在先,值得寻求资本的茶企借鉴。但上市经验不足的茶企需注意壳的财务风险和两者的资产整合风险。陈征宇说道。
除了借壳上市,今年3月28日,福建安溪一家于2010年创办的茶企昭德茶业,则通过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泉州运营中心(下称天交所)挂牌,进行股权交易。
被称为中国的纳斯达克的天交所,是专门为中小企业和成长型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服务的股权交易市场,它以小额、多次、快速、低成本的模式,为中小企业快速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提供了另一新渠道。
根据自身实力,选择比较容易上市的天交所,不但迅速获得资本支持,而且因为上市茶企的名号,昭德茶业可谓名利双收。厦门凌一律师事务所林东群律师分析,在获得资本注入的同时,上市企业的名头又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为企业进军国内主板奠定基础。
据昭德茶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天交所挂牌只是企业上市之路的第一步,而最终的目标仍然是谋求在A股或H股的登陆。
标准化之路
上市并不是茶企的唯一出路,不可一味谋求上市圈钱。因为资本市场本就是一把双刃剑,企业用不好,可能就是一场灾难。针对整个福建茶产业的未来,厦门茶叶协会相关人士认为,福建茶企最需要做的是踏踏实实把企业做好,练好内功。
针对茶叶农残问题数次触及国人信任危机底线,厦门茶叶协会相关人士认为,只有从源头管理茶叶种植,才是根本解决途径。前两年,作为铁观音的原产地安溪就曾兴起了一阵学习法国葡萄酒庄园模式的热潮:有机种植、标准生产、核心区酿造专属味道,顶级拍卖会和品鉴文化烘托浓厚氛围。同时,在质量可追溯体系方面,有些茶企也进行了有益探索,有些品牌茶叶,扫一下二维码,产地、生产时间等一清二楚。
然而,在市场功利性和趋利化影响下,上述模式或经验更像是刮过了一阵风,或者一种宣传的口号,未能内化为企业动力。不少茶商购买数千、甚至是上万亩的茶园,真正目标是吸引茶叶加盟商的关注,并不想真真正正静下心来,精耕细作。
有业界还认为,针对整个中国茶行业而言,标准化和平民化路线的探索,同样任重而道远。
跟着感觉走,谈及平时茶叶的口感,一位厦门老茶客如此戏言。一斤茶叶多少钱,往往是几个人品一下就定下来;一斤5000元的茶叶,同一个公司同一个品牌,去年的口感还是今年的口感完全是两回事。另一方面,大多数的中国茶企,仅依靠茶叶专卖店及茶叶批发市场,缺乏现代零售渠道做支撑,国内茶叶品牌,就无法迅速做大做强。
立顿作为全球最大的茶业品牌,每包茶叶保持几乎相同的口感,可以说,其标准化的生产、独特的包装形式,使立顿茶包可以像普通快消品一样,进入现代零售渠道体系,而这一点恰恰是中国茶叶企业所欠缺的。一业界表示。
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988133.com/view.asp?id=8106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