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0日
-
安溪铁观音名扬海内外的正文:
��音原产福建省安溪县。据《清水岩志》载:“清水高峰,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将以补茶话焉”,说明安溪唐代已产茶。到明代茶产稍盛,《安溪县志》有“常乐、崇善等里货(指茶)卖甚多”的记载。18世纪后期安溪茶户有了较大发展。诗人阮?锡在《安溪茶歌》中有“安溪之山郁嵯峨,甚阴常湿生丛茶。居人清明采嫩叶,为价甚贱保万家……”之句。随之茶区农民还选育出许多优良茶树品种,其中以铁观音制茶品质为最优。
铁观音茶树品种的由来,有两种传说。一说是安溪县松林头茶农魏饮信佛,每晨必奉清茶一杯于观音大士像前,十分虔诚。一天,他上山砍柴,偶见岩石隙间有一株茶树,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极为奇异,遂挖回精心加以培育,并采摘试制,其成茶沉重似铁,香味极佳,疑为观音所赐,即名为铁观音。另一说是清乾隆初年(公元1736年)春,尧阳乡书生王士谅与诸生会文于南山之麓,见层石荒园间有一株茶树,闪光夺目异于他树,于是移植于南轩之圃,细心培育繁殖,采制成品,气味芳香异常,泡饮之后,令人心悦神怡。乾隆六年,王士谅赴京师,拜谒相国方望溪,携茶相赠,方将茶转进内廷,后乾隆召见,垂询尧阳茶史,王奏禀此茶发现于南山观音岩下,因即赐名为“南岩铁观音”。
铁观音茶树原产地和主产区在安溪县西部的“内安溪”,这里群山环抱,峰峦绵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年平均温度15~18.5℃,极端最高气温39.3℃,极端最低气温0.3℃,F10℃稳定积温4725~5920℃,无霜期260~324天,年日照数1800小时左右;年降雨量1700~1900毫米,相对湿度78%以上,有“四季有花长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之谚。山区土质大部分为酸性红壤,pH值4.5~5.6,土层深厚,适宜植茶。
铁观音别名红心观音或红样观音。其他如红英观音、白心尾观音、白样观音及薄叶观音则均非纯种铁观音。纯种铁观音植株为灌木型,树势披展,枝条斜生,叶片水平状着生。叶形椭圆,叶缘齿疏而钝,叶面呈波浪状隆起,具明显肋骨形,略向背面反卷,叶肉肥厚,叶色浓绿光润,叶基部稍钝,叶尖端稍凹,向左稍歪,略下垂,嫩芽紫红色,因此有“红芽歪尾桃”之称,这是纯种特征之一。
铁观音原是茶树品种名,由于它适制乌龙茶,其乌龙茶成品遂亦名为铁观音。所谓铁观音茶即以铁观音品种茶树制成的乌龙茶。安溪铁观音制作严谨,技艺精巧。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5月上旬)为春茶,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45~50%;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7月上旬)为夏茶,产量占25~30%;立秋至处暑(8月上旬~8月下旬)为暑茶,产量占15~20%;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10月上旬)为秋茶,产量占10~15%。制茶品质以春茶为最好。秋茶次之,其香气特高,俗称秋香,但汤味较薄。夏、暑茶品质较次。鲜叶采摘标准必须在嫩梢形成驻芽后,顶叶刚开展呈小开面或中开面时,采下二、三叶。采时要做到“五不”,即不折断叶片,不折叠叶张,不碰碎叶尖,不带单片,不带鱼叶和老梗。生长地带不同的茶树鲜叶要公开,特别是早青、午青、晚青要严格分开制造,以午青品质为最优。
安溪铁观音的制造工艺,要经过:凉青、晒青、凉青、做青(摇青D摊置)、炒青、揉捻、初焙、复焙、复包揉、文火慢烤、拣簸等工序才制成成品。
凉青、晒青和凉青:鲜叶按标准采收进厂经过凉青后进行晒青。晒青时间以午后4时阳光柔和时为宜,叶子宜薄摊,以失去原有光泽,叶色转暗,手摸叶子柔软,顶叶下垂,失重6~9%左右为适度。然后移入室内凉青后进行做青。
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988133.com/view.asp?id=7643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