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09日
-
【观念】普洱茶原料等级的界定存在着“绿茶思维”的正文:
Cp> 中国普洱茶网讯:本来,在2002年之前,国家颁布的紧压茶和沱茶的产品质量标准中,有意识在等级和实物样一栏中注明不分等级。更没有鲜叶和晒青茶的分级指标。之所以这样做,是有两点考虑:
一是普洱茶属于后发酵茶,其最终的品质只能在陈化一段时间之后才能鉴别;
二是普洱茶按传统的工艺习惯,基本上是以粗老叶为主,有其特珠的选料标准。与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在用料标准及习惯上差别极大。暂时无法界定。
但是近几年来,普洱茶界竟悄然地将绿茶的鲜叶质量分级和绿茶的级别标准引用到普洱茶中,并有意识以芽叶含量的多少做为分级标准,芽叶比例愈高,级别也愈高,形成了绿茶标准的翻版。
这自然给普洱茶界一个错觉,似乎选用品级愈高的原料,愈能做出好的普洱茶。因此,大量的以芽头制作的宫廷普洱,以芽头撒面的饼茶更是层出不穷。而真正以七级料(新国标为八级)为主体的普洱茶却愈来愈少。
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我们现在能见得到的普洱老茶(年份在八十年以上)中,无一例外地以粗老叶为主,其粗老梗的比例在每饼中的含量不低于10%。在这些留存下来的普洱老茶中,没有发现哪一饼茶是以芽叶为主的;如果套用现在的等级标准,这些茶的选料等级都在八级以下。这在我们今天看来,简直就是垃圾。这里有一个疑问?当初这些普洱茶的制作者为什么不选用芽叶比例大一些的原料来做普洱茶呢?原因很简单:普洱茶重在后发酵,那些芽叶因为太嫩,根本经不起漫长时间的锤炼,会很快地烂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卢经研究员曾证实,上个世纪60年代整理库房时,普洱茶留下的最多,龙井等绿茶都已经成灰,只有普洱茶以团、饼、沱、膏的方式保存下来,依然完好,有的还没有开封,同时保留下来的还有数十片茶膏。如果普洱茶以芽叶比例高的原料压制成饼,会造成茶饼过于紧密,因为普洱茶后发酵起关健作用的厌氧菌是兼属厌氧菌,是有氧与无氧之间存活并产生效能的特殊菌群。因此,普洱茶的紧压必须是松紧适度。以八级(过去的七级)以下的茶可以避免紧压过度,由于它是粗老叶,粗纤维较多,弹性较强,可搭建普洱紧压茶的骨架。并在以后的发酵中产生膨胀。所以,我们看到的普洱老茶都是膨松的;
2、最重要的一条,是粗老叶(新标准八级以下)的内含物质远高于芽叶。以还原总糖为例,粗老叶的茶比芽头要高出许多,普洱茶的独特发酵模型是将茶多糖分解为低聚糖。我们说糖尿病人可以品饮普洱茶,甚至对治疗糖尿病起到辅助疗效,就是因为低聚糖的原因。还有,粗老茶叶的茶梗,看似难看,但却内含大量有机物,也是芽叶无法比对的。因此,含有粗老梗的老茶格外耐泡,可达二十泡以上;但以芽叶为主的宫廷普洱则不耐泡,最多也就是十泡以内。
因此,普洱茶的原料级别不应以芽叶比例这一绿茶思维为参照物。普洱茶做为特殊的一类茶品,应本着利于发酵的原则确定普洱茶自身的原料级别及标准。
三.违背自然规律的茶品,不能购买。有人拿90年代中茶老茶示人,其款式,印刷等均无异议,但是整个包装纸洁白如新,内飞甚至无任何茶油着色,这样的茶,可以基本认为是假茶。二十多年近三十年的岁月,无论如何都会在普洱茶及其包装上留下岁月的痕迹,事实上,十来年的茶品和包装都会同新茶有明显不同,多了解不同时期茶品的变化,能有效防止购买到假茶。
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988133.com/view.asp?id=59251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