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5日
-
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榜上有名的正文:
E7��长达300年传承历史的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日前出现在省政府公布的,我省第2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这意味着这项颇为传奇的制茶技艺,从此将得到更为妥善的传承和保护。
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项目申请提出后,须经省文化厅组织人员进行全面普查,须经专家咨询和评审委员会评审,之后还得向社会公示,走完这些严格的程序才能最终确定。
安溪铁观音不仅茶树独特,而且作为半发酵茶,其制作技艺也十分严谨和精妙。经过300年来的传承,目前形成的传统制作工艺仍有11道工序,这些工序形成于安溪茶农长期制茶实践的积累和优化,是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11道工序依次为:凉青、晒青、凉青、做青、炒青、揉捻、初焙、复焙、复包揉、文火慢烤、拣箕等。经过这些工序的制作,才能制成地道且传统的安溪铁观音,其成品才能有“芽壮、心红、叶厚、腹绿”,以及“香高、味浓、韵明、水甘”等品质特征。
我省第2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十大类98项,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归属传统手工艺类。专家评论认为,安溪铁观音入选这一名录,将使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据悉,安溪县目前已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另一项入选于首批省级名录,名为蓝印花布。另外该县还有4项列入第一批市级同名代表作名录。显示安溪传统文化在闽南文化中,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
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988133.com/view.asp?id=5204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