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5日
-
安溪乌龙茶铁观音增值迅速的正文:
�间,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到年产值达30亿元的产茶大县,安溪乌龙茶铁观音探索出了一条产业和品牌升级的道路,也是福建乌龙茶产业近年来发展的一个缩影。 安溪县是我国最大的乌龙茶生产基地,现有茶园30万亩,年产茶叶3万多吨,占全国乌龙茶产量近一半。安溪乌龙茶已经形成了闽、粤、长江流域和北方四大内销市场,外销市场已由东南亚扩大到日本、欧美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重视品牌运作――― 培育一大批茶叶名牌 茶叶是福建重要的农副产品,2006年福建省的乌龙茶、花茶、红茶、绿茶总产量近20万吨,居全国第一位;茶园面积达240万亩,产值42.7亿元,均居全国第二位,经过加工销售等环节后,增值迅速,全省现在的茶叶年产值近150亿元。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告诉记者,品牌是茶产业发展的软肋,我国是茶叶生产大国,茶叶的品牌多是区域性品牌,没有世界性的品牌。福建的乌龙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是茶产业发展的一个风向标,乌龙茶近年来走过的品牌化之路值得借鉴。 茶叶的分散生产和利润微薄是目前各产茶区打造品牌的普遍难题。安溪县当年在发展茶产业之初就意识到,要闯出一条品牌化发展的新路子,做大做强茶产业,培育茶叶品牌,既需要政策扶持,也需要茶农的齐心协力。一家一户的小农式经营、凭经验盲目生产,既不利于茶叶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的大面积推广,也不利于茶叶质量的提高。 针对这一情况,安溪县通过以政府主导的乌龙茶品牌“铁观音”的运作,成功地找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通道。当地成立的“安溪茶业共同体”采取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使用国家批准的“安溪铁观音”、“安溪黄金桂” 产地证明,统一广告策划,对全县茶叶产业链的每个环节进行结构优化,通过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增加广告宣传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分解了品牌成本,形成了品牌合力。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安溪铁观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升,“安溪铁观音”获得国家颁布的原产地保护标志,一大批茶叶品牌分别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调整产业结构――― 乌龙茶产量首超绿茶 乌龙茶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形,它的品质特征的形成与当地传统的加工工艺分不开。过去由于加工工艺比较落后,茶叶品质的掌控只能靠“天气加运气”。如今,经过不断改进的加工工艺,已经由原来的全手工发展到半机械化和全机械化,通过完善乌龙茶空调杀青技术和推广小型名优茶加工机械,克服了茶叶在各种气候下走水难以把握的问题,使乌龙茶的产量和品质大为提高。 如今,以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为核心,福建已经构建起完备的茶叶教育和科研体系,通过从源头抓起强化基地建设,发展生态茶园,提高有机茶叶和绿色食品茶叶比重,开展茶园肥力调控技术研究,运用生物多样性机制控制茶园病虫害以及运用生物技术解决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问题,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等手段,将现代科技成果应用于茶叶的生产、加工、包装和销售的全过程,为品牌培育与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制度规范保障。 近年来随着茶叶加工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机具、新农药、新肥料的推广使用,茶叶经营者对茶叶营销、品牌建设的学习愿望也逐年提高。以安溪县为例,5年来参加茶叶科技培训达10万多人次,县里开展的茶业万人培训工程已培训了12445人次,在连续三届乌龙茶初制技术大赛中,先后有100多人获得“制茶能手"称号。成立于2004年的安溪县茶叶协会在茶业组织管理方式上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如今已成为政府引导茶产业结构调整的得力助手。 近年来随着全省各地高标准茶园建设、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茶农技术培训、“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等方面工作的加强,乌龙茶质量得到很大提升。至2006年底,全省已有64家企业获得有机茶认证,有机茶面积近2万亩,有近8万亩的34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28个产品获得无公害认证,通过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备案的出口企业基地达到272个,面积近40万亩。经过多年持续不懈的努力,2006年福建乌龙茶产量首次超过绿茶产量,成为第一大茶类,全省涌现出一批名牌产品。2006年,全省已经有35个乌龙茶主产县(市、区)通过了“福建乌龙茶”原产地保护评审。
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988133.com/view.asp?id=5155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