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1日
-
工夫茶为何是潮州的_潮州市井中的工夫茶文化的正文:
鱼香肉丝切10厘米,扬州炒饭要加3个鸡蛋,潮州工夫茶冲泡标准一定是冲泡21式。潮汕人爱茶如命,喝得讲究。连泡菜、鱼香肉丝、炒饭都有标准了,有悠久历史、又很具观赏性的工夫茶岂能没有 你能泡出《茶经》中的茶味道么
潮州工夫茶其实是与陆羽《茶经》一脉相承的中国茶道遗存。中国茶道形成于盛唐,《茶经》总其大成,其最大特点就是把中国的茶道用泡茶过程作为一个载体体现出来了。陆羽茶道的载体包括选茶、炙茶、碾末、取火、选水、煮茶、酌茶、传饮八个主要程序。尽管潮州工夫茶法改饼茶为叶茶,但其与陆羽《茶经》的传承关系非常明显——泡茶的总体架构没变。首先选茶,然后取火、选茶具,然后冲泡,最后大家来品饮,都是这五个步骤。再具体看,比如选水,唐朝的时候,第一选山泉水,第二江心水,第三井水,一直到现在还是这个标准。因此,完全证实了俞蛟“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的说法。潮州工夫茶实质上已成了中国工夫茶的最古老型种遗存,正是唐代陆羽所著《茶经》工夫茶不断发展的成果,称之为古代工夫茶的“活化石”也无不可。工夫茶为何是潮州的由唐代的长安开始,一朝一朝,都城基本都是由北往南迁。自南宋建都临安,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全面实现,江浙地区经济繁荣发达。至明代,江浙商人把茶具随身一带,跨过山去到闽北做生意,把工夫茶文化也慢慢传了过去,到了闽中,最后到了闽南,然后就传到粤北,到了广东跟福建交界的地方,再向南,就到了粤东的潮汕地区。越往后推,工夫茶区越见缩小。工夫茶迁移到潮州,反而在其发源地消失了。为什么呢?工夫茶需要工夫,一朝经济大潮涌动,人心浮动,人们就没有工夫去如此程序繁复、技艺细腻地烹饮了。清初思想家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积极倡导“经世致用”并身体力行,让文化尽量贴近经济,号召士子踊跃从事“治生”经济活动,出现了“货殖之事益急,商贾之事益重”的人文文化流向。在经济活跃的江浙一带,人们的注意力急剧转向。到了乾隆年间,“重商”倾向可谓登峰造极。清代中叶以后,江浙便失去了工夫茶中心区的地位,潮州地区在接受较长时期的辐射、整合之后,逐渐取而代之。潮州,过去被称作“国角”,国家的角落,山岚瘴气,与外界交通不便,再往前走就是海了,海龙王不喜欢泡工夫茶,所以就在这里安家落户了。潮州市井中的工夫茶文化,是寂寥黄昏听曲时,厨房里的烟火,放在手边的茶盏,穿行于锅碗瓢盆间的行云流水,外间猫儿的跳跃嬉闹,孩儿的急急呼唤,温柔的曲声,焦虑如山堆积之后的轰然倒塌,空落落的平静,有一刻美好,也当认真享用的心情。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988133.com/view.asp?id=41773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