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03日
-
宋徽宗以茶宴群臣的正文:
清茶一杯话陆羽,以茶代酒祭茶圣清茶一杯话陆羽,以茶代酒祭茶圣宋徽宗以茶宴群臣
茶屡屡作为赏赐之物,这是宋代君臣关系中的特有现象。不但赐给近臣(如宋仁宗赐小龙团予欧阳修),而且恩泽颇有好感的地方官。《宋史苏轼传》记载说,元祐初,苏轼第二次知杭州时,高太后因为对他有所好感,遣内侍赐以龙茶和银盒,慰劳甚厚。宋人笔记《随手杂录》中也记载说,苏轼知杭州时,有一天朝中一位使者突然来杭,悄悄对苏轼说:"我离开京师前向官家(即皇上,此为宋哲宗)辞行,官家说:'你向娘娘(此指高太后)辞行后再来我处。'我辞了太后再回到官家这里,官家带我到一个柜子旁,从柜里取出一包东西,悄悄对我说:'把这个赐予苏轼,不得让任何人知道'。"说着,使者取出那包东西。苏轼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斤茶,封口题字都是御笔。但到宋徽宗时,赐茶的形式一变而以茶宴飨臣,在内涵上显得更为丰富,也更为奢靡。宋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是北宋第八代皇帝,宋哲宗赵煦之弟。他在政治上腐败无能,生活上荒淫腐朽,最后成了亡国之君。但他在文化和艺术上却有多方面的成就,能书善画,书法上独辟一体称"瘦金体",音乐、诗词俱通。赵佶对茶艺也颇为精通,以皇帝之尊,写了《茶论》二十篇,后人称之为《大观茶论》(写于大观年间)。御笔撰茶著,这在历代帝王中是绝无仅有的。当时,制茶之艺日精,斗茶之风日盛,分茶之戏日巧。北宋陶穀《荈茗录》记载说:"近世有下汤运匕(匙),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茶百戏'。"宋徽宗这位皇帝,居然也擅这种分茶之道。徽宗权臣蔡京在《延福宫曲宴记》中记载说,宣和二年(1120年),徽宗延臣赐宴,表演分茶之事。先是,徽宗令近侍取来釉色青黑、饰有银光细纹状如兔毫的建窑贡瓷"兔毫盏",然后亲自注汤击拂。一会儿,汤花浮于盏面,呈疏星淡月之状,极富悠雅清丽之韵。接着,徽宗非常得意地分给诸臣,对他们说:"这是我亲手施予的茶。"诸臣接过御茶品饮,一一顿首谢恩。皇帝设茶宴赐待群臣,后来在清代乾隆年间还每年例行一次。每年到了上元节后三日,皇上便钦点王公大臣中能歌善舞者,曲宴于重华宫内,演戏赐茶,赋诗联句。有时还专设茶宴,款待外国使节,以示国粹。宋徽宗沉湎百艺,政治昏庸,最终导致灭国之灾。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金人攻破,徽宗与其子钦宗俱被俘,押解北上。八年后,徽宗死于金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华夷花木考》中记有一则宋徽宗被押送金国时的奇遇故事:徽宗和钦宗在北上路途中经过一座寺庙,两人进庙一看,只有两尊巨大的金刚石像和石盂、香炉而已,别无供器。忽有一位胡僧从内出来,揖拜,问:"你们从哪来?"两人说:"打南边过来。"胡僧便叫童子点茶给客人。那茶非常香美,两人喝了还想喝,再欲索饮时,胡僧与童子已往堂后而去了。过了好一阵子,仍不见胡僧他们出来,两人便入内相寻。但里面寂然空舍,只有竹林间一小室,里边有一尊胡僧石像,一旁侍立着二童子的石像。两人仔细辨认,俨然就是刚才献茶的人。北宋亡于金人,却以胡僧为二帝献茶,这则故事或许就是对宋徽宗在茶事上铺张奢靡、过于沉湎的一种讥讽。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988133.com/view.asp?id=41293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