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7日
-
福建安溪人大常委推动安溪茶产业的健康发展的正文:
好生态养好茶安溪,“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行走安溪茶乡,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徜徉茶园,云缭雾绕,郁郁葱葱,一幅幅山水画卷尽收眼底。几年来,安溪县人大常委会先后就茶园“小生态”和县域“大生态”建设作出决议,促进全县生态环境一年比一年好,为提高茶叶品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06年12月,安溪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作出“关于加强生态茶园建设的决议”。4年里,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4次专项视察和15次专题调研,全县的茶山茶园基本走遍了,很多意见建议得到了落实。安溪县“年百座茶山绿化行动”,完成306个山头绿化面积3万多亩;落实“5+1”技术措施,建成标准生态茶园25万亩;实施退茶还林还果还耕8000亩,全县茶园生态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安溪县人大常委会把生态建设的视角,进一步延伸到县域“大生态”上。2011年1月,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决议”;又用4年时间组织对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进行强力推动。县政府把贯彻执行决议作为“法定作业”,严格落实13项鼓励性措施,严格执行11项最严厉的制约类措施,扎实推进森林安溪建设、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重点区域生态修复等六大工程,组织造林绿化26.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1万亩,关闭石材矿山开采企业73家、石材加工企业637家,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修复示范片600亩,全县铁观音茶树生长在蓝天白云呵护、绿树流水怀抱的“大摇篮”里。关注产业健康近年来,安溪县人大常委会密切关注茶产业健康发展和关系茶农茶商利益的议题。2010年,县人大常委会提出坚决取缔农资市场无证、违规经营网点,严厉查处经营、使用违禁农药和非准入招标农药的行为等审议意见。县政府高度重视,在全国率先实行农资归口专营管理制度,建立全国首个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组织县乡茶叶投入品安全监管队伍,常年进村入户跟踪农资网点经营行为和茶农农资使用情况。目前,安溪县注册茶叶专业合作社1074个,占全省茶叶专业合作社总数的45%。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执法检查,督促加强组织领导、业务指导、政策扶持。县政府充分发挥合作社作用,探索和推广“联作制”、“龙头企业+合作社+茶农”的模式,全县拥有生产合作、质量管控的茶园已达80%。针对茶叶市场一度出现多种类型铁观音的现象,县人大常委会督促有关部门引导茶叶标准化种植和传统化加工。陈双算、张顺儒等人大代表,引导茶农自觉坚持茶树标准化种植,使用传统工艺制作铁观音茶叶,得到广大茶农的认同和响应。促进转型提升安溪茶产业要转型升级,必须跳出茶叶做大茶产业,跳出安溪铁观音做大中国茶都。谢文春代表建议组织开展“茶叶质量安全示范星级企业”评选,沈玉婷代表建议加大对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专项资金扶持力度……一条条建议的办理落实,为茶业转型提升带来一项项政策“红利”。安溪中国茶博汇对面,2012年还只是一片低产山坡地茶园。2013年摇身一变,成了一所目前全国唯一的综合性茶业公办本科院校——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这对于构筑安溪茶业人才高地,意义深远。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先后9次带领人大代表、调研小组开展专题调研,提出有关意见建议,推动项目建设扎实有序开展。如今,茶学院设有6个本科、3个专科专业,在校生1550多人;至2017年,将达到在校生4000人的办学规模。这将为中国“茶学”教育跨越发展,特别是为安溪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988133.com/view.asp?id=4111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