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2日
-
安化黑茶的“七年之痒”与转型:分水岭上的益阳茶业的正文:
普洱茶网讯:改革开放以来,益阳茶业经受着市场经济的洪流巨浸,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派满园春色,到本世纪初,已是百花零落,满目疮痍。大量茶园荒毁,面积剧减;茶叶生产萧条,企业倒闭,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流失。2006年发起的茶业复兴运动,扶起的是一个多病而羸弱的身躯。虽然一路狂奔,跑出了惊人的纪录,但病灶没有消失,后续难以为继。经过聚光灯的照映,产业辉煌下的阴影显得如此之大。
毛茶价格成为地上悬河,阻碍资本进入和龙头做大
今年春季,安化县内高档明前茶的鲜叶收购价格居高不下,每斤达60至70元。做一斤干茶需要4斤出头的鲜叶,原料一项的成本就在240元左右,远远高于周边地区。清明过后,安化云台山7元一斤收购的鲜叶,在相距不远的常德西安镇同等级的价格是2元。安化黑茶品牌效应为茶叶和茶农带来利好的同时,也成就了县内原料价格的高水位。2012年,安化县内黑毛茶的均价达到每斤3.80元,从邻省进入湖南和益阳的黑毛茶均价为每斤1元多。安化县内三级黑毛茶价格约每斤15元,而邻近的桃源等地,二级黑毛茶价格每斤是6至8元。外地12元的原料可以做天尖,安化原料则达到40元。
安化原茶价格的居高,有其合理之处,更有必须挤干的水份。安化黑茶是益阳区域内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在国家质检总局核定产品保护的产区范围,安化县22有个乡镇,桃江县有6个乡镇,赫山区有3个乡镇,资阳区有1个乡镇。这意味着,只有从这32个乡镇出产的原料,经加工后形成的产品才是正宗的安化黑茶。从历史和自然条件来看,安化原料的黑茶品质又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有道地茶和外路茶之分。另一方面,全市拥有QS认证、授权使用安化黑茶地理标志产品商标的茶叶加工企业有70余家,未被授权生产加工黑茶的企业和作坊也有70多家,形成了对原料的竞争局面。1982年安化县茶园占地面积超过26万亩,按标准折算合15万亩以上,是全国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最大的县之一。受市场变化的影响,2005年以前弃茶改种林木和经济作物的现象比较普遍,全县茶园面积一度缩水至10万亩左右。虽经近几年大力发展,茶园面积以每年1至2万亩的速度增长,但老化低产茶园和新苗未成园面积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原料供不应求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缓解。而另一方面,过高的毛茶价格让企业难以承受。去年以来,安化境内的黑毛茶生产厂家不乏有价值百万的黑毛茶因成本过高而无法脱手者。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安化山区一个从事采茶和其他临时性茶业劳动的人员,如今平均一天的工价达到150元左右,给劳动力密集型的黑茶行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缺乏大面积的现代化高产茶叶基地,劳动力成本的水涨船高,茶叶加工全行业赢利下更高的期望值,给外来市场资本的进入设下了难以迈入的门槛。尽管国内一些知名的上市集团和财团看好安化黑茶的产业前景,也进入益阳和安化作过深入的调研和考察,但真正大手笔投入的并不多。中粮集团、隆平高科等少数大公司虽已进驻安化,但无论投入和规模,还不足以对产业发展产生全局性影响。2012年,全市范围内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黑茶企业约为10家,最大的是华莱科技,去年销售超过5亿元。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白沙溪茶厂,去年销售3.1亿元。其次是全国驰品商标湘益的拥有者益阳茶厂有限公司,为1.5亿元。安化怡清源公司也超过了1个亿。但安化黑茶产业10亿级的企业至今仍付之阙如,不足与国内茶叶巨头一较高下,龙头的市场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也不足以形成理想的效应。
黑茶价格企高、市场规范乏力和区域布局不均衡,影响可持续发展
从2006年到2013年,安化黑茶销售价格持续高涨,几乎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递增。安化云台山一家茶叶生产企业,2010年出产的一支千两茶出厂价为1280元,2011年升至1980元,2012年又加了1000元,达到每支2980元。越来越多的炒家、藏家和从业者抱着淘金的心态,意图从安化黑茶的牛市中分得一杯羹,市场上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现象难以杜绝,黑茶产品质量追踪体系难以建立,黑茶价格规范难以到位。一支千两茶可以锯成38到40个重1斤半的茶饼,加一纸包装,放入盒中,售价动辄超过200元。市面上鱼龙混杂,中心城区同一款黑茶产品,在不同店面的标价可能相差50%以上。
2012年,全市骨干茶叶企业投入基础设施、设备改造和茶园基地建设的总投资约3亿元。白沙溪茶厂、益阳茶厂等品牌企业相继建立了清洁化、标准化的黑茶生产线。规模企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制茶工艺进一步创新,口感好又畅销的新产品越来越多。但三无企业和小作坊按下葫芦浮起瓢,无以禁绝,许多低劣和饮用价值不高的产品混入市场,误导消费者,损害了安化黑茶的市场声誉。在黑茶产业发展的滚滚洪流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欲不使劣币驱逐良币,建立具有强大择优汰劣功能的市场秩序,势在必然。
益阳黑茶产业发展到今天,唯安化一枝独大,其中固有物利,但更赖于人工。同为茶叶主产区,去年桃江县的茶叶综合产值为5.6亿元,仅安化的十分之一强。赫山区比桃江略低,综合产值估计在4亿元左右。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益阳茶产业的发展总体上超越了当初设定的目标,但结构上却出乎预期,未能最大面积地惠及茶农。桃江是从山区向湖区过渡的丘陵地带,客观条件更有利于发展规模化、集约型的茶叶企业,且重要产茶乡镇马迹塘、大栗港、鸬鹚渡、灰山港等地的土壤条件和茶叶品质,与安化小淹、江南基本相同,能够生产品质优良的黑茶。安化黑茶在更广大的含义上是益阳的市域性品牌,其他区县在发展茶产业中的自我拘囿,错失了一个产业奋兴的黄金季节。1980年,桃江县茶园总面积有15万亩。进入盛产期的1984年,全县茶产量达到7785吨,较同时期安化年最高产值8800吨相差未几,列当年全国8个10万担以上产茶县第四位。上世纪70年代末,赫山区茶园面积高峰时期达到10万亩,排全国产茶县第18位。目前,桃江仍有茶园面积6万多亩,赫山仍有茶园面积3.4万亩,把产业规模做大的基地依然存在。今年,桃江县规划茶产业发展新的蓝图,初步设想到2018年,茶园面积发展到1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20亿元,有关规划正在陆续出台。益阳茶产业发展到今天,正是东边日出西边雨,要等全晴尚有时。
从益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来看,茶产业虽然在规模和体量上不足以称雄,但其从业者之众、产业链之长、后续空间之大,不能不令人瞩目。七年时间,不长也不短,30万人麇集于麾下,依其生存,赖其致富,已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数字。更何况,作为非资源消耗型的绿色生态产业,能够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推进富民强市。将其做大做强,符合所有人的意愿,最无异议,也最容易形成共识和聚集动力。分析这一产业发展到今天的得失,从产业特点出发更好规划未来的线路,以纠偏正误,校准航向,应有益于当前。
新旧解构:在收藏和适饮中求平衡
茶叶市场如同六月的天气,方才艳阳高照,转眼倾盆大雨。安化俗语云:茶叶两头尖,三年两年发回癫。市场不确定性的风险时刻存在。应该说,这些年来安化黑茶价格持续走高,已是跌破了满地眼镜的奇迹。创造这一奇迹的背后,有一个重大因素在支撑:那就是黑茶存放时间越长,品质越好,价值越高的理论在发生作用。对此,业内是没有疑义的。但问题也由此产生:进入最终购买者手中的黑茶,大部分没有被消费,而是作为投资产品囤起来。毫无疑问,这种囤集势必在产业循环的通道上形成某种形式的淤塞,最终对市场流通产生不利的影响。
安化黑茶是后发酵茶,要求原料有一定的成熟度。在高温湿热的生化过程中,茶叶原料的青草气消除了,但茶叶的醇香和甘爽的口感也会跟着一同消失。而我们知道,发酵是形成黑茶独特品质最关键的工艺,也是黑茶独特饮用功能的基础。不必讳言,新生产的黑茶无论香气、滋味和汤色,与做工精良、等级较高的绿茶、红茶和乌龙茶相比,都逊色。安化黑茶是越老越俏的茶,存放三十年、四十年的黑茶,品茶者会惊为天人。然而,企业卖的都是当年生产的产品,没有一家公司会等二三十年甚至更久再出售自己的产品。市场上常有的一个说法是喝老茶,存新茶,算是一个解决之道。但老茶不见得人人有喝,对于新入茶市的消费者,会构成先天的不公平。安化黑茶要在收藏和适用中求得平衡,持续发展之路才能走得更顺利。
市场定位:把上帝的还给上帝
一个产业要稳定发展,市场定位很重要。安化黑茶是适合大众消费的产品,还是要走大众消费之路。特别是内销市场,要走以中档产品为主打的路子。安化黑茶原料本身成熟度较高,加工过程也不需要投入其他特别高的成本,把大众黑茶的价格回归到价值规律的轨道上,有利于产业的长远发展。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安化黑茶销售市场可以分为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传统市场是指新疆、青海、内蒙、宁夏等历史上安化边销茶的固有市场,对产品等级要求不高,产品价格相对低廉。新兴市场是指近年来新拓展的华南、中南、东北等内销市场,以及日韩、欧美和东南亚等有一定需求的外销市场。内销市场是安化黑茶消费的主力,中、高档产品都有需求;外销市场目前营销的品种不多,高档茯茶、千两茶、黑玫瑰沱茶较多一点。针对安化黑茶新产品适饮性上存在的缺陷,安化境内一些厂家反复探索,改进工艺,目前在高档黑茶研发上取得可喜的突破。马路茶厂开发的黑芽尖保持了高档红绿茶才有的高香,口感顺滑而微甘,市价达到5000元一斤。这种茶对原料品质要求高,目前采用云台山本地生态茶园基地的槠叶齐品种,产品极其有限,仍处在定制阶段。道然公司唐溪茶厂也有一款未面世的黑茶新品,同样保持了极好的色香味形。这些茶的出现,对于安化黑茶进一步提高市场声誉,增强与其他茶高档产品的竞争力,作用非同小可。
从全局来看,安化黑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量有限,要充分保障市场的稳定性和客户的忠诚度。在产品质量上,必须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做到实至名归,从原料、工艺、准入等方面把好每道关口。如果说品牌的作用是吸引消费者,那么只有品质才能最终留住消费者。把撒旦的还给撒旦,把上帝的还给上帝,安化黑茶的道路,终究不是靠如日中天的名声就能铺成的。
转型之路:形成规范的市场大格局
安化黑茶产业发展到今天,那种加工和营销一窝蜂而上的现象应该抑止了。现代茶产业需要更生态、更安全和更透明的生产过程,需要更清洁、更标准和更先进的加工方式,需要更鲜明、更可信和更接近的形象标志,需要更规范、更可靠和更顺畅的市场运行。对黑茶生产加工企业严格准入条件、严格牌照管理,对黑茶产品实行质量追踪,建立价格体系,应该迅速提到议事日程,拿出可以操作的具体办法来。
对于企业而言,靠天时、靠地利坐等分红的季节已经过去,前途不再一帆风顺,而要直面市场竞争的险滩暗礁。诚如一家黑茶企业的老总所言:向市场要效益才是王道。目前,国内、省内其他地区的黑茶产业也纷纷吹响了向内销进军的号角,新的红茶、绿茶、黄茶、白茶品牌不断涌现,动作之大,毫不亚于安化黑茶。岳阳黄茶集团依赖君山银针这一利器,誓言打造100亿元产业,做得风生水起。益阳茶叶企业迅速做大做强,抢滩制胜,乃当务之急。
原题《从阳春到夏季:分水岭上的益阳茶业安化黑茶的七年之痒与转型》作者:卢跃稿件来源:益阳新闻网
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988133.com/view.asp?id=41071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