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8日
-
四川名茶不推广有机茶_抢快钱时代的合作问题的正文:
在四川的很多产茶名乡依然还保留这青山绿水的样子,河道里水流清澈得能看得见大大小小的鹅卵石。但是让人疑惑的是四川名茶却从不推广有机茶。
四川名茶不主张推广有机茶,主要是因为这不符合国情。这倒不是说我国的国情不追求生态有机,而是从严格意义上四川名茶的生产环节的控制上,无法符合有机需要。三四百亩茶园,完全不用化肥是可能的,但是量产的茶叶基地,一年四季不用化肥,大公司大规模做茶,是不实际的。这也是有机茶的概念流行了这么多年,却终于没能实施的原因。真正的有机茶要完全以有机方式组织农业生产,不采用任何的化学合成物质,像四川名茶代表——竹叶青这样做30万斤以上的高档绿茶的大企业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竹叶青茶叶供应基地大多对新品种和田间管理下工夫,秋冬季有机肥的保证和化肥的补充都很普遍。峨眉山的土壤以中黄壤为主,有机质含量高,但是也需要人工补充氮磷。花了二三年时间,竹叶青到了2002、2003年左右,才在品质上有了大飞跃。另外,茶叶产地现在都处于抢快钱的时候,但是茶叶市场里的大批收购,却还处于便宜低端的茶。竹叶青每年必须收购协议基地的茶。竹叶青自己有一块示范基地,但是大部分原料来自于五六块固定的产茶基地,约20万亩。现在的农产品企业做得再大,原料也只能靠和茶农联办。茶叶和酒不一样,企业没办法自己完全做下来,因为土地在农民手里,原料必须靠农户供给。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中国茶企没有几家,而模式基本上差不多,生产原料的这一部分,都是和茶农联合办的。竹叶青去年的产值达到2.2亿元,是中国比较大的茶企业了,基地建设也是破解难题。中国的农民,劳动力成本是不计算的,所以农民收入很低。如果企业把原料全都揽归自己做,就要付出土地、人力劳动这些越来越高昂的成本。以前的体系里,还能看到劳改、国营、农垦性质的茶厂,现在都死掉了,是因为负担不了成本。但总的来说,只有踏实生产的茶农才能获得竹叶青的长期合同。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988133.com/view.asp?id=39487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