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07日
-
关于茶和春节的记忆_那些年我们喝过的茶的正文:
童年的记忆、少年的记忆、中年的记忆,每个年代关于春节记忆总是不一样的,而每一个年代,关于茶的记忆也不一样。或许从上世纪到现在,你已经经历了很多年代,但是充满着你的理想以及不可缺记忆的年代或许只有那么一个。
50年代,茶叶的作用就是解渴。将一小把茉莉花的茶末子,扔进充满乡土气息的青瓷茶壶中,就能够简单地泡出一杯茶,那茶还带着清新的茉莉花香。那时关于茶的记忆是春节,、喝着奶奶自己做的茶,即便只能喝到一小口,那也是会甜到心里、香到心里去的。那个年代,春节好热闹,人心也好透亮。60年代,茶是随身携带的。一把老茶叶,再用水灌满整个军用水壶。热火朝天里坚持不懈地干活,那些农业大寨、工业大庆的所实现的一个个目标,就在这一口一口的茶中慢慢地靠近。父亲说,小时候的他,会斜挎着那个大大的和自己的个头不相称的水壶,去找在春节时依然奋战在工作岗位的爷爷。那个年代没有团圆,也没有春节大假,人们心中满满的都是社会主义建设。70年代,茶就是办公桌上的那个搪瓷杯。搪瓷杯里什么茶都能泡,但喝的时候却怎么也不会忘记“为人民服务”,高音喇叭中的口号和语录时时刻刻都充斥在耳边。那个年代的春节如果能吃到几块如今早已不受待见的“腌熏腊肉”,喝一小口茶,那便是令人羡慕的春节。那个年代依然没有团圆,也没有除夕,有的只是装满人们心中的革命。80年代,茶已然是待客的必备,一杯竹可心都可以是上等的好茶。除夕之夜,腊肉和茶都只是配角,如果能够和小伙伴们,一起挤在黑白电视机前看几集霍元甲,一边还哼着“万里长城永不倒”那才是当时春节最大的乐趣。而吃了稀少但却油腻的腊肉之后,还会和兄弟姐妹们一起抢着喝父亲白瓷杯里的茶,当时的春节,是真正的团圆。90年代,骚动的心已经不需要茶了。改革开放的大潮早已在全国各地掀起巨大的力量。下岗、下海纷沓而至,闪烁股市行情大屏幕上的红和绿,亮瞎了每个人的双眼。那是个失落和机会并存的年代,每一个细小的角落全都是希望。仿佛,人们还来不及过春节,而茶似乎也被遗忘了。00年代,茶已不是纯碎的饮品,而是搭配了酒,成为了礼品。送朋友、送亲人、送生意伙伴、送领导,碰到春节不送点茶和酒,你都不好意思见人。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有吃不完的腊肉、香肠,小朋友们也从刚开始抢着吃,到后面的被强迫吃,茶也成了解腻利器。虽然年代礼多了,可是情却变得有价了。10年代,茶不仅是茶了,是健康,是文化,更是一份思念。在这年代,年轻人们远离家乡,所谓的阖家团圆、除夕之夜,多少人都无法和父母团聚。能与和父亲并肩而坐,几杯清茶阔论天下的画面也难以再现。时代越来越进步,通讯手段越来越发达,而我们离父母,却越来越远……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988133.com/view.asp?id=37037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