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3日
-
便宜又解渴的是那一杯大碗茶的正文:
路边街头的大碗茶,最能体现老北京文化的,民国时期的北京在大街小巷,最常见的就是卖大碗茶的摊子,一张矮脚旧桌子,几把长凳子几个大碗,一小块方形的玻璃片当杯盖。
大碗茶是用大锅煮水,煮一锅开水倒入茶壶,加一把粗茶叶,茶水凉下来了茶铺就开张了。茶叶是粗茶,茶叶末子。茶具就是农家常用的粗瓷茶壶,茶杯就是吃饭用的蓝边碗、大盖碗。当有人走得口干舌燥的时候,就会来猛灌一气。喝得多,喝得快,茶好不好、水好不好,都在其次。
还有的茶馆更加的随意,就是树下搭起的一个棚,放一口土灶,几张芦席铺在地上,就卖起了茶,夏天,客人较多席地而坐。遇到天公不作美时忽降大雨,无处避雨就一呼而散。所以掌柜的一定要先收钱才给茶喝啊。
给多少钱这个就不得而知了。小茶馆里有一种茶叶叫“高末儿”,其实就是茶叶末,都是好茶叶残留下来的精华,样子丑不卖不上好价钱,但泡的茶口感还可以。当时点这茶叶末的茶客还不少,原因是价廉物美。只要有口饭吃,肯定得弄点高末来喝啊。一直等到喝满足了才早点,出门去上班。所以有需求就有商机,当年北京城里才能出了茶馆这个行业。
而经常出现在这些茶馆的人,主要是收旧货的小贩,他们每天都在这样的小茶馆聚会,一边喝茶,一边交换情报,叫“攒儿上”。打散工的泥瓦匠、木匠、棚匠,也是,一边喝着茶,等着包工头儿来叫人,叫“口儿上”。这类茶馆提供的是茶,也提供了一个廉价的社交环境。
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988133.com/view.asp?id=36628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