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0日
-
“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的理论陷阱的正文:
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的概念,据说是台湾著名普洱茶人邓时海先生提出来的,邓先生对普洱茶的贡献,有目共睹,且历史也会记住,不在乎我的赞誉。
这是一个看上去几乎没有任何毛病的概念。按照普洱茶的特性及发展现状,大部分的普洱茶生茶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的确不好喝,它生涩味苦,至少不如熟茶那么容易被人接受。普遍认为,生茶适合收藏,它会在收藏的过程中慢慢变好,在它的身上,时间可以用钱币来衡量。可参照的对象,当然是现存普洱茶老茶。老茶所散发出来的魅力,也是得到公认的,尽管这样的公认,局限在圈子之内。老茶的数量稀少,可遇不可求,自然只能是品了。至于熟茶,专家们说它的健康功效优于生茶。
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的提出并非偶然,而是有群众基础的。这个群众基础,便是普洱茶的爱好者和发烧友组成的小众,当然,小众也是群众。做普洱茶发烧友和爱好者的确不容易,有幸品到普洱老茶,自然是最高追求,但老茶稀少,所以就只能喝熟茶,藏生茶了。喝熟茶是随时可以实现的,自1973年熟茶渥堆技术被广泛应用之后,熟茶就成为了普洱茶的常规产品。难的是藏生茶,要做到藏,就必须具备藏的条件,至少要有藏生茶的钱和空间吧。
消费者收藏普洱茶,目的是为了让生茶变好,然后享受它的醇香。但藏生茶的人,并非只有消费者,大量的生茶,被当成了投资品,进入仓库,目的是让它增值,以实现获利。相对于投资收藏的数量来说,消费者收藏的生茶数量,比重还是很小的。
邓时海先生提出的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的概念,一点没错,但我们须明白,这个概念所针对的,并非大众市场,而是小众市场。具体点说,就是一个由发烧友及爱好者组成的小圈子。很多普洱茶企业不明白这一点,将这个概念奉为圣经,结果被误导,决策失误,最终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我相信这不是邓时海先生的本意,而是企业家们自己会错了意。
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的陷阱在什么地方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前面谈到了,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的概念针对的是小众消费者,而大多数企业所追求的是大众消费者。我们认为,极大部分的普洱茶企业,都希望自己的产品卖给所有的人,希望自己的产品适合所有的人。如果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的概念适合所有的消费者的话,企业便会不断地生产符合喝和藏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我们也谈到,阻碍普洱茶大众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口感和形态。普洱茶的口感,不论是生茶还是熟茶,都不会获得大众的普遍青睐,如果要普及,所花费的教育成本,恐怕是整个行业都难以承受的。其次,普洱茶由于采用紧压的方式,喝起来非常的麻烦,也不容易普及。概念当中提到的喝及藏的普洱茶,便是这种不可能普及到大众消费者的普洱茶。
遗憾的是,云南的普洱茶企业,所生产的茶品中,几乎都是这种邓时海先生提到的可以喝和藏的茶品,是一种符合小众市场的茶品!
有人会说,那是企业自己的事情,怨不得别人。是的,我从头到尾没有丁点责怪邓先生的意思。
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之所以会成为陷阱,还跟炒作普洱茶的从业者有着莫大的关系,正是他们的努力,才将这个观点模糊化,达到混淆的效果。云南的普洱茶生产企业,除了极少数参与炒作之外,大部分企业是没有能力分析市场的,他们所获得的信息是极其有限的。况且,在普洱茶疯涨的时候,他们生产的茶品根本就不够卖,还管得了消费者是谁么?对参与炒作的企业来说,混淆这个概念正是他们所要的效果!
没错,这是一个看得见的陷阱,部分普洱茶从业者知道石头搬起来了,总要砸到人的脚,只要不砸到自己的脚就行。概念一被模糊和偷换,普洱茶产业便有了一个十分辉煌的前景,只不过,这个前景是虚幻的,是假象。我听到过一种忽悠人投资的说法,说的是中国有十多亿人,就算十个人中有一个喝普洱茶,也有一亿多人的消费者,假如每人每月喝一片熟茶,一年藏一提生茶的话,会是一个什么样的量?听者除了惊讶,便是哑口无言。按照这样的逻辑推算,普洱茶哪里够卖?俨然一个紧俏商品,一旦紧俏,便是投资的机会!
这便是喝和藏带来的效果。
好吧,假设这个理论是成立的,假设政策永远不变,那么若干年后,可品的普洱茶,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数量级?
好在不需要若干年后,现在石头就已经砸下来,有的人已经脚痛了。
转载自茶商学院tea-style
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988133.com/view.asp?id=34372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