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4日
-
武夷竹韵的正文:
武夷山的竹子多,千百年来关于竹子的故事也很多。在武夷山景区,有一处称为毛竹洞的地方。这里修竹茂密,溪水潺潺,浓密的翠竹遮住了丹崖下的洞口,“洞里毛竹绿猗猗,枝干扶疏满洞垂。传是群仙游息地,蔽藏不许外人知。”这是宋朝人李纲游玩毛竹洞时所作的诗。 悠游之韵:竹筏与武夷山的旅游
论起竹子与武夷山的渊源,首推九曲溪上蜿蜒漂流的竹筏。
竹筏是武夷山人的独特交通工具,当地人对它的称呼就一个字:排。汉朝人总结了南北地域人们的特点以后说:北人善马,南人善舟,也就是说,南方人更善于操橹划船。武夷山生产的毛竹,枝干粗大,七八根就能扎成一个竹筏,运载五六个人或者三四百公斤货物。
毛竹每个节之间都是密封的,这就好像现代轮船的密封舱,材料轻,吃水浅,在武夷山,只要是有水的地方,就都会找到竹筏的影子。
竹筏是什么时间成为游览的乘具,没有确切的记载。也许古代人游览九曲溪时,都是从崇阳溪逆流而上,旅程很长,坐船更舒适一些。竹筏较早见于文字中间,是在清朝人钱澄之的诗里;“万年?外筏初齐,缓棹言穷九曲溪”。看来,乘竹筏游九曲,最晚在三百多年前就已经很有规模了。
宋朝有一位名叫赵阅道的进士,写诗称赞这种水上游览方式,说竹筏形制古朴,更能体会武夷山神仙们的生活。朱熹老夫子还特意为泛舟九曲写下了《九曲棹歌》,惹得后人附和无数。现代诗人郭?若乘坐竹筏游览九曲溪后,也发出了“不会题诗也会题”的感叹。现在,竹排已经成为武夷山最具特色的旅游项目,每年都有上千万人坐在用粗糙的毛竹捆扎而成的竹排上,随波飘荡,体会俯仰山水的无穷韵味。
神往之韵:竹子传说与武夷山的典故
武夷山的竹子多,千百年来关于竹子的故事也很多。武夷山号称中国道家的第十六洞天,是神仙居住的世外桃源。在武夷山景区,有一处称为毛竹洞的地方,传说就是神仙们聚会的场所。这里修竹茂密,溪水潺潺,浓密的翠竹遮住了丹崖下的洞口,确实是一处仙家修炼的去处。“洞里毛竹绿猗猗,枝干扶疏满洞垂。传是群仙游息地,蔽藏不许外人知。”这是宋朝人李纲游玩毛竹洞时所作的诗。在唐宋两代,由于毛竹洞的名气太大,文人们甚至把它当成武夷山的代名词。
幔亭,位于九曲溪的下游,大王峰的北侧,这里曾是汉武帝派人祭祀武夷君的场所。传说秦始皇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20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武夷君与皇太姥在幔亭峰上设宴招待武夷山的乡民,为了便于乡民们往来,武夷君还在山峰上修建了彩虹桥,这便是武夷山盛传的幔亭招宴的故事。后来,因为一位年轻的村民对皇太姥傲慢无理,武夷君用手一挥,幔亭周围的毛竹上都生出了细小的毛刺,将幔亭团团围住,人如果被毛竹的毛刺刺中,就会中毒身亡。从此,幔亭脚下的刺毛竹,成为仙俗两界不可逾越的藩篱。
闲适之韵:竹制品与武夷山人的生活
竹在武夷山是最普遍、最廉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这里的竹子有近两百个品种,植物学家把它们归为十七个属,武夷山人却根据自己的喜爱称呼这些竹子――惊蛰时长出竹笋的,叫作雷竹;竹竿金黄色的,就叫黄金竹,还有更多的是根据竹子的形状起的名字佛肚竹、高节竹和双竿竹。
直至今日,竹子在武夷山人的生活中依然处处可见。在喧闹的乡村集市上,到处都是竹子做成的生活用品和农业用具。这些做工精细的竹帘、竹筷,它们的市场,远在大洋彼岸。武夷山的人们居有竹楼,月有竹桌、竹椅,至于其他用毛竹做成的东西,多得无法――例举。
中国的竹刻艺术历史悠久,历来就有竹、木、石、瓷四大雕艺的说法,竹?最早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经过近一千年的发展,到明代时,竹子雕刻发展到一个高峰,出现了许多精湛的竹刻艺术品。武夷山漫山遍野长满了青青的翠竹,其中适合雕刻的毛竹最为丰富。若来武夷山旅游,不带几件价廉物美的竹雕回去,实在是桩可惜的事。
武夷人对竹子充满了感情。日常生活离不开竹子,农业生产也离不开竹子。竹子甚至还维系着武夷山人的安危。这个村子叫坜屯,村外有一片一百来亩的毛竹林。两百多年前,附近的黄柏溪发大水,转眼之间,洪水就冲毁了村庄。大水过后,村民们自发地在村外的河滩地上,种上了毛竹,用竹子构筑了一道防洪的堤坝。为了保护这片毛竹林,乡亲们还商定了村规民约谁要是砍了毛竹林里的毛竹,就罚他为全村每家每户磨上两块豆腐。一年,一位村民真的偷砍了村外的毛竹,被人查到后只能认罚,在村里的豆腐坊订了十几屉豆腐,送给每一户村民。从此,村外的毛竹林越长越旺,再也没有人偷砍那里的毛竹了。“砍毛竹,罚豆腐”的村规,从两百年前一直延续到今天。
TIPS竹子的传说
孟宗哭竹
这是中国古时候有名的《二十四孝》中的一个故事。
相传古代有一个名叫孟宗的读书人,幼时从师学习,读书不懈,而且对待母亲也非常孝顺。他的母亲对他和学友们关怀倍至,看到“学者多贫”,她还特意制作了“广被厚褥”,让孟宗与学友们共同御寒。
有一年冬天,孟宗的母亲病了,想吃竹笋,但寒冬腊月,哪里去觅笋呢?孟宗只好扶着锄头,在竹林中哀哀地叹息,当他含着眼泪继续寻找时,发现在他刚才哭过的地方竟然进出了笋尖。他赶紧把笋挖回家烧给母亲吃,孟母因吃到了鲜嫩的笋,胃口大开,病也慢慢痊愈了。
据说人间从此有了冬笋,乡里人都称赞孟宗是孝子,是感动上天所致。
四方竹的传说
西樵山上多异竹,尤以四方竹负盛名。四方竹株型矮小,色墨绿,叶细长,茎枝圆中略方,用手捏它,有明显的方形感,?截面成正方形。由于疏密有致,形态飘逸,适宜盆栽,是观赏的珍品。
很久以前,山上有一对青年男女在热恋着,他俩对歌传情,密订终身。可是女子的家庭是户势利人家,嫌弃男子靠打柴过日。当男子到女家求婚时,女子的娘竟挡住门口唱道:
不是花靴莫行街,不是利斧莫砍柴。除非山上天地变,竹子成方送女来。
男子是个坚心的人,他听了下决心要叫竹子变方。
他在自己的草棚下栽了一棵竹子,早晚用力在竹竿上捏一会儿。捏呀捏的,捏了一年,竹竿的下截变方了,但上截还是圆的。捏呀捏的,捏了两年,竹竿的上截变方了,但下截又恢复了圆形。竹未捏方,女子的娘把女儿许给了一个官家。在花轿过门的途中,那女子在轿里长叹一声自尽了。
男子非常悲愤,把棚下的竹株拔了起来,带着它进佛寺当和尚去了。
这个年轻的和尚天天到禅堂里念经,天天捏着檐下新移的那棵竹子。经书念了十回、百回、千回,竹子捏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终于,一棵方形的竹子在香烟缭绕中出现了,叶形细长,竿色墨绿。后来从旁长出来的新竹也是方的。
和尚穿上整齐的袈裟,虔诚地把方竹子从禅房前移栽在女子的坟上。
方竹子在坟地里繁殖开来了,长满了坡坡岭岭,山里人把它看做是坚贞的象征。
从此,当地山里有了这么一个习惯:男子向女子求婚,得在女方的家门前栽下一株四方竹,表示自己的坚贞。
湘妃竹的传说
相传尧舜时代,湖南九嶷山上有九条恶龙,住在九座岩洞里,经常到湘江来戏水玩乐,以致洪水暴涨,庄稼被冲毁,房屋被冲塌,老百姓叫苦不迭,怨声载道。舜帝得知恶龙祸害百姓的消息,一心想要到南方去帮助百姓除害解难,惩治恶龙。
舜帝走得久了,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待在家里久久盼不到音讯,见不到归人,就到南方湘江去寻找丈夫。到了湘西,娥皇和女英得知舜帝已经战死后,二人抱头痛哭起来,她们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们把眼睛哭肿了,嗓子哭哑了,眼睛流干了。最后哭出血泪来,也死在了舜帝的旁边。
娥皇和女英的眼泪,洒在当地的竹子上,竹竿上便呈现出点点泪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还有血红血红的,这便是“湘妃竹”。竹子上有的像印有指纹,传说是二妃在竹子抹眼泪印上的;有的竹子上鲜红鲜红的血斑,便是两位妃子眼中流出来的血泪染成的。
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988133.com/view.asp?id=31707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