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4日
-
罕见闽南乌龙茶品大观的正文:
8�国饮,闽茶为优。有人说,福建是“茶之乡、茶之祖、茶之源、茶之韵”。提到福建茶叶,肯定绕不开的,就是闽南的乌龙茶。 闽南乌龙茶品质特征鲜明独特,香气似兰似桂自然清香,滋味醇厚甘爽,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之美称。而对大多数国人来说,闽南的乌龙茶就是安溪铁观音,不过,对了解福建茶叶的人来说,闽南又怎一个铁观音了得?
梅占、佛手、毛蟹、本山、黄金桂、石亭绿、白芽奇兰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里《第一茶叶网》网罗闽南乌龙茶,特推出专题“还有多少闽南乌龙茶值得细品”,以飨茶客。
有人说,福建,特别是闽南是“茶之乡、茶之祖、茶之源、茶之韵”。确实,《第一茶叶网》发现,仅闽南就有许许多多的乌龙茶品,大都为外人不熟悉,现趁《第一茶叶网》制作闽南乌龙茶专题之际,特别向茶人作一个全方位的介绍,希望读者喜欢! 桃仁
外形:条索结实,略沉重,色泽乌绿润,砂绿细稀欠明
内质:香气高稍强,仿似桃仁味,滋味醇和稍厚,叶底椭圆形,叶面有波状,叶脉明,叶蒂阔。
附:白桃仁,色泽稍黄绿,叶张略薄,其他特征相似。
原产福建省安溪县西坪镇龙地村,已有100多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福建乌龙茶茶区,栽培面积较大。
乌龙
外形:条索细瘦,头尾尖,梭角身,体态轻,色泽一般为赤褐色,暗燥不油润。
内质:香气细幼清飘,似焦糖香味,部分带兰花香,滋味醇和稍鲜爽,汤色橙黄、清黄、橙红,叶底椭圆形,薄软,叶脉浮现,叶齿细钝。
乌龙茶品种繁多,各种类成茶特征也有所差异。
(1)软枝乌龙:条索细小,轻飘,色泽乌黄绿,砂绿细小,香气清纯稍高,琏兰花香,焦糖香。(2)竖乌:条索结实、略沉重,香气清纯,叶底尚肥厚欠光亮。(3)早乌龙:条索细小,色泽黄绿,萌芽早,滋味清醇。此外,还有红心乌龙、抽藤乌、竹叶乌、蛤壳乌、小叶乌龙、尖叶乌龙、蓝田乌龙、红骨乌龙、红心乌龙、矮脚乌龙等。乌龙是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据福建《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发明乌龙茶做法,以后传入闽北和台湾。”另据史料考证,1862年福州即设有经营乌龙茶的茶栈,1866年台湾乌龙茶开始外销。现在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慢乌龙原产福建省安溪县兰田乡,栽培史较长。主要分布在福建乌龙茶茶区,栽培面积较大。白牡丹
外形:枝壮光亮,色泽黄绿润,带砂绿。
内质:香气高长,带牡丹花香,滋味清纯鲜爽回甘,水味长,叶底肥厚软亮,叶椭圆,叶脉主根浮现。
此外,还有西坪白牡丹、苦味白牡丹等。原产安溪湖坑,又云于1922年创制于福建省建阳县水吉乡,但较安溪水仙种迟了很久。西坪白牡丹原产福建省安溪县西坪镇福岭村,已有100多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安溪县及福建南部乌龙茶茶区。苦味白牡丹原产福建省安溪县西坪镇赤水村,已有180多年栽培史。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57年引种,1991年以来进行扩大繁殖。
竖种(崎种)
条索肥壮结实,枝节较长,色泽褐绿、褐黄绿、砂绿粗欠油润,香气清高,带香线味或青香味,滋味醇和略厚,鲜爽度差些,叶底椭圆。原产福建省安溪县西坪镇梨山村,已有100多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中部乌龙茶茶区,栽培面积较大。皱面吉
条索肥壮长大,枝梗粗长、砂绿粗稀,香气高长、粗浓,带青辛味,滋味浓厚、稍鲜欠甘,叶底粗壮,叶面光滑,波状不明显,主脉肥而稍浮。肥厚圆小,叶齿密小稍钝。原产福建省安溪县西坪镇尧阳,已有100多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福建乌龙茶茶区。白毛猴
条圆结细,白心尾不很明显,色乌绿或青绿,稍油润,香气高长,带青辛味,滋味清醇尚鲜欠甘,叶底肥厚圆小,叶齿密小稍钝。白毛猴是安溪乌龙茶的一个优良品种,产地在金谷镇金山村石竹岩。最早开发这一茶树品种的是清末金山村“长福厝”的谢驾、谢冰两兄弟。见泉州历史网。又云原产福建省安溪县大坪乡萍州村,已有100多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福建乌龙茶茶区,栽培面积较大。台湾省有引种。见福建茶业协作网。菜葱
条索结实稍沉重,叶扁阔,砂绿明显,香气清纯,如菜花叶,发酵不足带青辛味,叶底叶面尚光亮,波纹不大,叶齿粗。又叫“太葱”。大红
条索结实稍瘦,色泽褐黄绿色,香气清纯欠高,略似兰花香,滋味醇和,水色清黄、浅黄,叶底软薄,椭圆形,少量倒卵形。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988133.com/view.asp?id=30558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