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2日
-
六堡茶:六堡老茶树尚能发新枝的正文:
�茶:六堡老茶树尚能发新枝
在市河滨公园鹤岗楼附近的环山小道旁,寥落地生长着200多棵从珠山的一个小山坡上移栽过来的六堡茶野生老茶树。这些老茶树的顶端被切除了,刚刚长出稀疏的绿叶。它们淹没在茂密的树丛之中,周围没有任何标识,若非有人带领,恐怕笔者不会发现。野生老茶树身世之谜
这些野生老茶树原来生长在珠山的一个小山坡上,占地约500平方米,大小茶树约200棵,树干直径最大的有10厘米,直径在8厘米以上的也有30多棵,最高的茶树约有5米。还没有移栽之前,它们长得非常茂盛,有的刚开花,有的已经挂满茶果,老茶树下面还长出了很多小茶树,好几代同堂啊!梧州茶厂党支部书记何志强摊开2008年他在鹤岗楼附近拍摄的几张照片,向笔者描述了老茶树移栽前后的生长状况。
据梧州六堡茶专家、茶叶高级工程师郭维深鉴定,这些野生茶树树龄最高的有50多年,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六堡茶的原生态野生种。郭维深以前只在梧州六堡镇的深山里见过几十棵六堡茶的原生态野种,六堡茶的原生态野种在市区能够长得如此茂盛,极为罕见。
那么,50年前珠山上有六堡茶树吗?第一个把六堡茶树种在珠山上的人是谁?
这些茶树是1958年茶厂职工种下的,当时开山种茶的都是厂里拣茶车间的职工,大概有10多个人,他们从苍梧六堡镇和狮寨镇的深山或农户家中的茶园采集了茶苗,然后种在了珠山。梧州茶厂1953年的第一代职工黄础雄介绍说。另据当年参与开荒种茶的80多岁的老人宋仲斌介绍,当年茶厂职工从六堡镇和狮寨镇采集回来的六堡茶苗约有1000多株,主要种在珠山的南面和珠山尾部。当时梧州茶厂还专门设立了一个茶园组,负责管理茶园。1960年,茶园组解散,茶园也一直处于荒芜状态。后来珠山公园的管理部门在珠山尾部的小山坡上种植了大量竹子,使得茶树的生长环境过于荫蔽,大批的茶树在那时死掉了。
据了解,2005年珠山上的野生老茶树约有1000多棵,后受地质灾害影响,老茶树的数量大为减少。2007年底,为防止这些野生老茶树再因地质灾害和人为破坏而减少,有关部门将200多棵六堡茶野生老茶树移栽到了市河滨公园鹤岗楼附近的环山小道旁。
老茶树可发挥新价值
何志强对这些在珠山发现的六堡茶野生老茶树爱护有加,有事没事他都喜欢去珠山上走走看看,以了解老茶树移栽后的生长状况。梧州六堡茶专家、茶叶高级工程师郭维深表示,虽然野生茶树原生态种植的价值很高,倘若不移栽,若干年后这些弥足珍贵的老茶树很有可能将不复存在。
一些群众不知道这些树是野生六堡老茶树,也不知道它的价值所在,经常砍来做刀柄,因为这些茶树树龄普遍很高,木质很结实。何志强无奈地说,200多棵六堡茶野生老茶树移栽后,成活率达95%以上,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消除了一些关心老茶树的热心人士的顾虑。然而,六堡茶野生老茶树移栽后再次被丢荒,令很多人感到惋惜。
如何才能让老茶树发挥新价值?何志强表示,六堡茶野生老茶树都是没有经过杂交的纯正品种,茶叶专家可以对其进行科学研究,了解其生物性状,然后通过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来培育新的六堡茶品种。作为六堡茶故乡的梧州,现在却已经很难找到与六堡茶文化历史渊源相关的东西,这些老茶树可谓弥足珍贵。另外,六堡茶是历史名茶,我们若能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对申报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也很有帮助。因此,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措施,把茶树当作文物来保护。与此同时,梧州还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茶树普查,为所有的老茶树建档,避免老茶树再被人破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依托六堡老茶树建立六堡茶博物馆。
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988133.com/view.asp?id=26735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