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3日
-
紫砂壶鉴赏常用术语―壶嘴篇的正文:
6作结构上亦可分:主体和附件。(1)主体:即壶身、壶口、壶底、壶足、壶盖、壶钮(的子)。(2)附件:嘴(流)、把等。主体和附件包含着相互间的配置关系,比例关系,外轮廓转折关系,镶接手法的明暗缓冲过渡关系,实体与空间所形成的对比关系,舒适实用和艺术欣赏的关系。紫砂茗壶以完善的功能美,主体造型的视觉美而深受人们喜爱,其关键在附件与主体的配置,壶口、壶盖的配置,壶嘴(流)的形制式样、底足结构的处理,壶钮(的子)的大小比例,壶把端握舒适程度等。因此,合理的结构,完美无缺的艺术效果,才能构成紫砂茗壶的特殊造型语言,使其百看不厌。壶嘴:紫砂茗壶的嘴,喻为人的五官之一,它与壶体连接,有明显界限的称;明接。无明显界限,胥出自然的称;暗接。如汉扁壶把,壶嘴与壶身的肩线,侧线贯通,形成舒展流畅的造型特色。(1)壶嘴:称之为;流,为注茗而设置。出手通畅而不涎水,注水七寸而不泛花,直泻杯底无声响,这与壶嘴壁薄、光滑、壶体孔眼、壶嘴眼、壶盖孔眼有着密切的关系。依据传统模式可分为:一弯嘴、二弯嘴、三弯嘴、直嘴和流。一弯嘴:形似鸟啄,俗称;一啄嘴,一般为暗接处理。二弯嘴:嘴根部较大,出水流畅,明接和暗接处理均可。三弯嘴:源于铜锡壶造型,早期壶式使用较多,明接处理较常见。直嘴:形制简洁,出水畅,明接和暗接处理都有。流形的鸭嘴:源于奶杯造型,一般用于茶器、咖啡具的造型上。上述一弯嘴、二弯嘴、三弯嘴式仅指其基本形,依附于壶体又可在壶嘴上分割筋纹,亦可加饰花塑器方法与壶把相统一。(2)壶体孔眼:明代多为独孔,清代中后期为多孔,有三孔,七孔,九孔等。七十年代出口日本的紫砂壶一度用球形孔,其孔要求排列整齐,与嘴对正,并依据嘴形而设置。
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988133.com/view.asp?id=20101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