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1日
-
了解祁门红茶创始人的正文:
祁门红茶创始人春茶之红茶高端茶清明后开卖祁门红茶创始溯源祁门红茶公司给基地茶农“送肥”历史群芳最祁门香介绍祁门模范种茶场祁门红茶的天时地利祁门红茶悠久历史的手上功夫雷军和周鸿祎相约喝红茶一饮解困苦的祁门红茶茶农历史一、创始人之一胡元龙
胡元龙(18361924),字仰儒,祁门南乡贵溪人。他博读书史,兼进武略,年方弱冠便以文武全才闻名乡里,被朝廷授予世袭把总一职。
胡元龙轻视功名,注重工农业生产,18岁时辞弃把总官职,在贵溪村的李村坞筑5间土房,栽4株桂树,名之曰;培桂山房,在此垦山种茶。清光绪以前,祁门不产红茶,只产安茶、青茶等,当时销路不畅。光绪元年(1875),胡元龙在培桂山房筹建日顺茶厂,用自产茶叶,请宁州师傅舒基立按宁红经验试制红茶。经过不断改进提高,到光绪8年(1883),终于制成色、香、味、形俱佳的上等红茶,胡云龙也因此成为祁红创始人之一。瓷土亦是祁门特产,同治4年(1865),胡元龙在祁东庄岭村,发现了;太和坑瓷土矿,被定为御瓷专矿,祁门瓷土业因此得到大发展。
胡元龙为人急公好义,主持公道,济困扶危,威望很高。戊戌维新后,科举废止,但祁门山区风气闭塞,无人兴办学校。他乃大力倡导,邀聚南乡人士,于光绪30年(1904)在平里创立梅南学校,开祁门办新学之先河。次年,祁门县高等小学校,在其影响之下,亦筹创成立。贵溪村四境皆山,胡元龙认为要改善群众生活,必须发展农业生产,开荒种地。当时荒山皆为祠会占有,他打破封禁条规,集合村中百姓,宣传垦荒的益处,签具公约。并自己带头,垦山千余亩,种植茶叶、茶籽、毛竹、杉树,村人群起仿效,收入大增,生活改善。以后祁门各地也都援例开垦,造成自垦自产自得之风,促进了生产发展。 胡元龙曾对子孙说:;书可读,官不可做,并撰厅联一对曰:;做一等人忠臣孝子,为两件事读书耕田,可见其轻视功名、注重生产的思想,后人尊其为;祁红鼻祖。二、创始人之二余干臣余干臣,名昌恺,是清朝徽州名茶;祁红的创始人。黟县人余干臣是福州府的一个小官九品的府税课司大使,1874年的时候他已经在任上干了七年。但在五口通商后的福州,这却是个重要的岗位。彼时福州堪称全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口岸,余干臣至少做了两件与茶有关的大事。1869年,福州茶帮集体抗议洋商压价采购,同时请求政府允许缓缴茶叶税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作为税务官员,余积极支持了这一行为。而当时的福州船政局,由于缺少资金,确定闽省每月征收茶税2万两专补。余知道船政局对中国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也全力以赴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由此余和在福州的茶帮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当时唯有红茶畅销利厚,余不仅深知此道,而且和以红茶经营为主的公义堂等行帮会首结为朋友,并且因此经常前往福建红茶产地,对红茶生产有了明确的了解。
变故发生在1874年。这一年五月,日本侵略了台湾,清廷派沈葆桢前往驱逐谈判,余干臣被安排一起前往。但恰在此时,余收到安徽老家来信母亲去世。余是个对母亲极孝顺的人,而且按清廷规定余干臣必须丁忧回乡守孝三年。但爱国的余干臣认为,当此之际,忠孝不能两全,当为国运昌盛而尽责。遂隐忍悲痛、义不容辞地随军去了台湾。至这年底日本退出台湾,余才返回福建,却不料遭遇了嫉妒的同仁的举报陷害。因为按清朝规定,父母亡而隐瞒不报丁忧的官员,必革职。就这样,这个有着正义感的小官员,由此黯然踏上了回乡之路。
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988133.com/view.asp?id=16817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