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07日
-
祁门红茶茶史“梅开二度”的正文:
红茶茶史“梅开二度”浦城:丹桂红茶走俏北方行情看涨正山小种:红茶创新的源泉英德红茶的保健作用英德红茶文化红茶文化祁门红茶的历史祁门红茶茶道发展正山小种红茶武夷山桐木村机械化生产助力祁门红茶增产民国十九年(1930),国际茶叶市场的强手英国、日本等相继放弃金本位制,国际汇兑,大起变化,同时由于各产茶过产量减少,导致祁红紧俏,价格上涨。由此刺激生产,祁红产区一扫沉闷空气,产量上升,以致形成了继民国初年首次鼎盛后的二度崛起。
沪价于山价依附关系并不是十分紧密。按一般的规律,沪价上涨,山价也上涨。但也有例外,如民国二十一年(1932)沪价较上年下降了14.3%。而山价却上升了2.97%原因在于山价相对滞后沪价一年,也就是说茶号当年的收购价格基本上是以上年成品茶销价位参照的,加上祁红二度兴旺,各茶号兴业心切,无不抢抓机遇。开称后为抢先制茶销往上海,只好争相放价,互相展开激烈竞争。一是购买上升。自民国十九年(1930)至二十三年(1934)的5年中,祁红在上海的购买指数依次为103、169.2、145.8、95.7、109.3,期间以二十年为最高,二十一年略降。后因印度、斯里兰卡、爪哇等国限制茶叶输出,国际茶市茶叶供给减少,祁红供给负又回升,担态势平稳,未创新高。二是茶价上升。民国十九年(1930)至二十一年(1932),祁红精茶在上海的售价上升较猛,相应也拉动了祁红毛茶山价的上升。三是茶号遽增。茶价涨,利润厚,营茶机构闻风而起,一时全县茶号猛增,其中茶价最高的民国二十年(1931),全县茶号为137家,产精茶1.7万担。次年茶号又增到194家,产精茶近2万担。此后两年,全县茶号虽然略有下降,但均在150家以上,产量在1.6万担上下徘徊。这种茶号激增的情况,一直延续了数年之久。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988133.com/view.asp?id=16697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