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3日
-
祁门戏曲与茶的正文:
茶乡,自古以来,茶与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戏曲与茶,亦颇多不解之缘:一方面,茶作为媒介,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祁门戏曲的生成与发展;另一方面,祁门歌曲、戏剧作品很多以茶为内容,生动地描绘了茶乡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形。
采茶戏又称作黄梅采茶戏,是祁门曲艺苑中的;舶来品。说起其起源,当然离不开茶,采茶戏最初的表现形式就是采茶歌,乃是湖北、江西等地茶区青年男女,上山采茶时唱的山歌。那么,黄梅采茶戏是如何传到祁门的呢?茶在其中,是功不可没。据考证,祁门采茶戏来源于两条路线:一是清初,江西浮梁县一些陈姓人迁到我县坑口一带,他们带来了一种叫;饶河调的小曲,祁门人称之为;江西调。这种小曲曲调明快,富有乡土气息,很快被祁门人们接受,逐渐与茶乡人的生活习尚和本地民歌相融合。另一个源头是江北一带,主要是安庆等地。清末祁红创制成功后,极大地刺激了祁门的茶业生产,祁丁人的种茶热情高涨,茶园面积大增,对于人口相对稀少的祁门来说,茶叶采制仅靠本地劳力,人手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每年茶季,皖省江北各县,尤其是安庆地区的青年男女,常常成群结队地来祁门谋事做,男的大多被茶商雇去当刹茶工,女的则为茶农雇去采茶。他们时常哼唱的小曲,就是黄梅戏。年复一年地在祁门流传开来。百多年来,经过历代艺人们的继承和发扬,外来的采茶戏逐步具有了祁门茶乡特色。且剧目不断丰富,到解放前夕,在祁门上演的采茶戏传统剧目就有大戏12本,小戏46本。解放后,经过文艺工作者的努力,祁门采茶戏又有了较大发展,增添了不少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剧目,其中有一本乃是专以茶事为内容的。那是1960年,芜湖专区第三届群众业余文艺会演时,我县参加演出了几本采茶戏剧目,其中的海老三种茶),就是描写海老三其人种茶之事。值得一提的是,此尉乃是用祁门方言演唱,别有一种韵味,乡土气息浓郁。傩戏、目连戏是祁门的;土产,同样也离不开茶。过去戏班子都是业余的,那些演傩戏、打目连的演员们,大多都是些乡村里的茶农,农时种茶、制茶,闲时演出。而演出的开支,诸如行头添置、伙食杂费等,亦离不开茶叶收入。过去祁门有句老话叫作;一年目连三年熟,即是说三个丰年才能演得起一次戏。而对祁门茶乡来说,所谓丰年,主要就是茶叶卖出了个好价钱。过去在农村,演傩戏、打目连,都是一件大事,仪式丝毫马虎不得,开演之前,要祭神祭祖祭天地,以茶叶和五谷作为祭品,祈求神灵赐福。以五谷为祭品,是各地通行的,而茶叶亦列其中,则就是祁门这样的茶乡特包了,也反映了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祁门民间歌舞,也少不了茶。解放前,祁门不少民间歌谣中唱到茶事,诸如在祁门农村广为传唱的农事季节歌>中就有:;谷雨正是采茶时之句,就连儿童所唱歌谣里都有;四月四,谷雨茶之说。而由茶农们创作的一蓝山歌),则是通篇讲茶,其中的;年年贩茶赚价贱,茶户艰难无人见等句更是道出了茶农们的辛酸生活。解放后,祁门文艺节目中更是不乏咏茶之作,其中较为出名的有:1956年乔山光明俱乐部(相当于现在的乡村文化室)为推广科学的采摘茶叶技术,创作了快板采茶郎>:;社员们,别嚷嚷,听我道说二队有个采茶郎对不注意茶叶采摘质量的社员进行了善意的批评,寓教于乐。1966年,我县出席在屯溪举行的;徽州专区工农兵业余文艺调演的歌曲作为书名的。第一集已无从查考了,第二集中就有唐明熙作词的红太阳光辉照茶乡)、汪厚德作词作曲的香茶送到中南海》、周胜利词曲的(请到我们茶乡来)等等茶歌。其中红太阳光辉照茶乡)一首,曾由祁门文工团大型歌舞公演,并由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等广播,影响不小。九十年代初,由江志伟作词、胡积英作曲的《祁红为什么这样红>堪称脍炙人口。作曲者胡积英乃祁门人,其代表作月亮走,我也走>在全国风行一时,传唱不绝。在舞蹈方面,1974年4月,我县赴地区参加工农兵文艺调演的舞蹈节目茶山春),以形象生动的形体语言艺术地再现了祁门茶乡明媚的春光,获得了调演最高奖;优秀奖。八十年代之后,祁门举办了几届文艺晚会,亦都命名为;茶多之春文艺晚会,茶歌茶舞,更是层出不穷。在祁门涉茶歌舞中,最著名的当属《扑蝶舞)。扑蝶舞)原名扑蝶灯),是流行在祁西彭龙的一种民间舞蹈,最初是在元宵闹灯时表演的,由4个姑娘一手拿花蝴蝶,一手拿圆纸扇,边扑蝴蝶边唱一年十个月的花名和农事。整个舞蹈轻松愉快,形式优美,表现了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心情。扑蝶舞)经我县文艺工作者精心整理后,于1955年在省;工农青年业余文艺会演中获节目奖和演出奖,其中的歌词;三月里三月三,三月三,姑嫂二人忙采茶,忙采茶也随之走向全省、全国。现代戏剧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右传人祁门的,当时称作新缀爹戏或文明戏。数十年来,涉茶戏剧很多,其中最早、也是最有名的新戏要从祁门茶业改良场说起。当年的改良场是个知识分子荟萃的地方,且大多来自于外地大城市,较早地接触到了文明戏。以胡浩川场长为首的改良场一班文人,曾于1937年写过一个剧本,题目叫作《祁门红茶》。剧本由胡先生亲自执笔,从祁门红茶的茶树种植说起,以1933年和1937年两个时间为背景,详细地述说了从祁红生叶采摘、到初制、精制的各个过程。后来影响颇大的.进行了精心排练,并于12月举行了这场文艺演出,堪称是一台祁门茶业戏曲集中展现,除了《天下的红茶数祁门》外,还演出了独幕剧<采茶》(此剧系描写祁门采茶季节里的热闹情况和解放后公有茶园在茶树栽培、管理等方面的进步),三幕剧《工厂就是我们的家》(此剧描述解放后茶厂工人当家作主、发展茶叶生产情况)。尤其是《天下的红茶敬祁门》系六幕剧,堪称一部展示祁门红茶生产的精采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直至今天看来,仍不失为佳作。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988133.com/view.asp?id=16511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